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63|回复: 1

浮针疗法治疗肩周炎

[复制链接]

97

主题

103

回帖

56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60
发表于 2016-3-17 16: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西府海棠 于 2016-3-17 16:59 编辑

       肩周炎是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疾病。以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多有外伤或慢性劳损史。本病属中医学的“五十肩”、“冻结肩”,简称肩周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笔者三年来采用浮针治疗肩周炎12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具有见效快,操作简便,费用低廉。
       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44例,女性76;年龄最小39岁,最大75岁,44岁以下8例,44~6598例,65岁以上14;106例为单侧肩患者,14例为双侧肩患者。诊断标准按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痹证诊断标准制定。通过对本组病例的治疗,总结分析出规律性法则对提高肩周炎的治愈率供同道有所借鉴:
         一、把握临床特点
          1本组肩周炎的年龄,性别及发病率特征:好发年龄在3975岁,妇女占63%,左侧发病率要高于右侧,双侧同时受累者仅占12%
          2起病:本组病例大多数起病隐匿,常无明显的外伤史,有些人有轻微的外伤史及劳累受凉史,包括肩及上肢的损伤。常见症状为肩部活动减少,上肢垂于体侧。以后疼痛症状逐渐明显,肩部活动一步受限。
          3肩痛及肌痉挛:疼痛是最主要的症状,为持续性钝痛或跳痛,影响睡眠,伴有肌肉痉挛。疼痛及肌痉挛不限于肩部,还会放射至肩脚部,肪三头肌、三角肌、胧二头肌及前臂伸面。此外局部还有血管痉挛,又进一步加重上述症状,慢性肌痉挛的肌肉会感疼痛并有压痛。一旦疼痛在肩部以外部位发生,这种情况会被误诊为心脏病,斜方肌受累可被误诊为颈椎病。
         4整体辨证,标本兼治,笔者认为在以浮针治疗的基础上应体现出整体辨证,标本兼治。相当部分患者在浮针治疗过程中稍受风寒劳累则疼痛加剧,关节酸软,患者常诉冷痛入骨浸髓之感,反复发作,以中老年患者尤为多见。对于有以上现象,脉弦紧、一苔白薄的患者笔者常根据各自的特点给予翻痹汤、独活寄生汤,大活络丹、黄蔑己笼汤等随证加减,以求扶正祛邪,温经散寒,活血化癖缓解疼痛,改善症状,防止复发。浮针疗法的多次治疗不仅能迅速缓解疼痛,而且能疏通经络,剥离粘连。当然,还需辅以功能锻炼,这样整体与局部治疗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辅相成,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
          .浮针治疗心得
         日前临床上治疗肩周炎的方法较多,症状轻、病程短的患者通过推拿按摩,针灸理疗,中药外敷以及肩关节的功能锻炼等能很快治愈。但对疼痛剧烈,组织粘连重,功能受限较甚者,以上疗法很难奏效或者说短期内是没有明显效果的,尤其是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笔者认为在诸多疗法中浮针疗法是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一种理想疗法,其取效的关键在于把握如下要领:
         1.寻找痛点须仔细:疼痛最明显的地方往往是组织粘连及炎性反应最严重的地方,也是确定浮针针刺方向和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步骤。所以,术者在针刺前必须在患肩周围选出一个或几个最敏感的压痛点做为浮针治疗的针刺点,做好标记。然而在临床上部分患者诉说患肩疼痛难忍,又无法指出具体的痛点,总感觉疼痛部位较深,检查时很难找出痛点。这类患者多有明显的功能障碍,术者可辅助患者做前、后、上、下、伸展运动或旋转运动后找出痛点,也可协助患者向功能受限的方向轻轻地牵拉,做前伸、后伸、外展、背手动作后找出痛点。笔者在治疗中发现肩周炎患者最常见有肪二头肌沟处、三角肌下滑囊,肩峰下滑囊,肩脚下肌滑囊几个压痛点,这也是肩周炎最常见的治疗部位。
       2.针刺方法是关键:在距痛点68厘米处常规消毒,然后术者右手持浮针针柄,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痛点下方皮肤,针尖斜面向上,对准痛点,针体与皮肤呈15°-25°快速刺入皮下,若刺入肌层将针尖抽退至皮下,放平针身,沿皮下向前推进至痛点附近后,手提针柄做扇形运动数次,然后按压痛点检验治疗效果。绝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疼痛减轻或缓解,功能受限亦有一定的改善。若疼痛无改善,可重复做数次扇形环扫运动,直至疼痛减轻为止。在运针过程中病人一般没有酸、胀、痛、麻等不适感,若有很可能是针刺过深或过浅,应及时将针调整到疏松结缔组织层,此时做环扫运动可感到疏松无阻力。待疼痛减轻或消失后,抽出针芯,用胶布固定针柄,放一无菌棉球盖住针孔,用胶布贴附在皮肤上,嘱咐患者每天做肩关节功能锻炼35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24小时后拔出软套管,活动肩部再找出新的痛点,做第二次治疗。如此不断地发现新痛点,又不断地消除痛点和改善肩关节功能,直至恢复正常。在针刺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就是当你经过治疗后,患者原来的痛点消失,却在原痛点附近出现新的痛点,这时术者可以将针抽回到距进针点0.5厘米处,然后将针尖调整到对准新的痛点,平行推进至痛点附近,做扇形运动直至痛点消失,这样就可避免增加新的针刺点,又可扩大浮针治疗范围。随着痛点消失,
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又有明显改善。
        3.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功能锻炼是浮针治疗的肩周炎患者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防止粘连,提高治疗效果必要措施。浮针治疗后患肩疼痛减轻或缓解,这时要鼓励患者在无痛范围内或能忍耐的情况下做肩部功能锻炼,防止己经剥离了的粘连组织重新粘连。术者可协助患者做一些针对某种功能障碍的肩关节运动,如后伸、外展、内旋、外旋及背后和上举运动,使肩关节的活动度逐渐增大。患者的主动练习是最重要的,要有耐心。
       在浮针治疗过程中,笔者不主张对组织粘连严重,功能受限较甚者使用强烈的手法进行撕裂粘连的运动。因为这种大动作可使撕裂组织出血较多,新的创伤再形成粘连时较前更为严重,加重了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也容易使患者对浮针治疗的效果产生怀疑而放弃治疗。欲速则不达,对病程长,功能受限重者的治疗应有计划地循序渐进(1)患者背靠墙而立,屈肘90°握拳,拳心向上,上臂逐渐外展,尽可能使手接近或碰到墙壁。(2)患侧手指通过头后摸耳朵。(3)面墙而立,用两手手指作爬墙运动,并做记号。(4)患侧翻手从背、后摸对侧的肩脾骨。(5)患侧肢体作顺时针方向划圈数次,再作逆时针方向划圈。

97

主题

103

回帖

56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60
 楼主| 发表于 2016-3-17 16: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病案举例
    陈某,男,45岁,车管所干部。诉于1月前不明原因而出现双侧肩部疼痛,不能上举,向后背手困难,疼痛以夜间为甚,穿衣、提裤、洗漱时均感双侧肩周疼痛,日常生活需要别人帮助.在当地医院做双肩关节X光片检查未见异常。先后服’扑炎痛,“芬必得胶囊气“非普拉宗片”等药物均无效。又做理疗,按摩推拿,贴奇正藏药,针灸治疗半月无明显效果,近来感上述症状加重,苦不堪言.,于99年5月9日来我科就诊。检查见双肩部皮肤有散在的外敷药物所致的过敏性皮疹和色素沉着,双侧三角肌压痛明显,后伸时双侧肱二头肌沟处有压痛,双侧肩关节僵硬(保护性的)外展、后伸、上举及旋转功能明显受限,诉疼痛有时放射至双肘部及腕部。诊断:双侧肩周炎。给予患者双肩部软组织行按摩及运动后,上述痛点更为显著,先后在双侧三角肌和肱二头肌沟处常规消毒,分别进行浮针治疗,经反复环扫运针10分钟后再压上述痛点均消失,但后背及双臂上举超过120度时仍感疼痛。留针24小时,嘱附患者做双肩关节功能锻炼每天三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第一次治疗后患者诉双肩疼痛明显减轻,但夜间仍感疼痛而不能入睡,自觉疼痛部位深达关节内。再次做双肩部肌肉松解运动,前屈、后伸、外展、上举运动,痛点仍为第一次的治疗点,再给双肩部做浮针治疗,运针多次后痛点再次消失,功能比第一次有所改善。经过三次治疗后夜间疼痛明显减轻,虽感疼痛但能忍受,肩关节后伸40°,双上臂上举I50°。背手功能改善.嘱附患者坚持治疗和功能锻炼,总共进行了10次浮针治疗后患者双肩疼痛完全消失,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建议患者坚持肩部功能锻炼,增加练习强度,注意双肩保暖,二年后回访双肩功能完全恢复,从未发生肩部疼痛现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2 11:31 , Processed in 0.300669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