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83|回复: 1

小儿疾病的刺血验方

[复制链接]

116

主题

113

回帖

642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42
发表于 2016-3-31 17: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针刺四缝治疗小见疳症200例疗效报告
取四缝穴(位于食、中、无名指及小指的中节横纹中),上四缝(位于上述四指的第~节横纹中),下四缝(位于上述四指的第三节横纹中)。操作时用钢针1枚,刺上述各穴,(左右同刺)约1分深,以出黄色液体为度。每天1次,至痊愈为止,一般7一8次即可。220例病儿,痊愈者205例,未愈者15例。痊愈者以刺6~9次为最多,未愈者以刺l~2次者最多(《上海中医药杂志》)。

针刺行间穴出血治疗小儿疝气
    用毫针浅刺患侧行间穴,使其微出血,每隔3~7天针1次,治疗小儿疝气亦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7岁以下的小儿疝气一般针3-7次即可愈(《针灸处方集》)。
乌沙惊:因生冷太过,或迎风食物,血变成沙,遍身乌黑是也。青筋过脸,肚腹膨胀,唇黑,五脏寒……。在遍身拭摩,从头往下推,引乌痧人脚,用针刺破,将火四心煅之(《针灸大成?治小儿诸惊推揉等法》)。

脐惊风:因产下剪脐,入风毒于脐内,口吐白沫,四肢掣动,手拈拳。眼偏左右,此症三朝一七便发,两眼角起黄丹,夜啼,口内喉潢有白泡,针挑破出血即愈(《针灸大成?治小儿诸惊推揉等法》)。

四缝四穴,在手四指内中节,用三棱针出血,治小儿猢狲痨症(《奇效良方》)。
猢狲痨,小儿有此症,求食不止,终夜不睡,用针刺两手面中三指中节能曲处。周岁者用中号针,六七岁用大号针,刺进半分许,遇骨微位即拨出,不可误针筋上。若疳甚无水,刺数日方有白水;不甚者,即有白浆。刺数日,随有血,一指有血,一指不刺;二指有血,停止二指不刺;若六指俱有血,病痊,不复刺矣。凡刺,须隔一日,侯天晴,雨则无益。刺后即得睡,减贪馋,忌枣、栗干甜果物,食则复发。如初刺有血,非此症矣(《串雅外编?针法入门》)。

针刺治疗小儿百日咳112例临床观察
本组112例,病程5一38天。治法: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婴儿用5分毫升)点刺四缝穴,挤出粘液后,以酒精棉球轻按针孔。每日刺1次,每次一手,两手交替,一般不配合任何药物。注意患儿寒暖,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免食生冷粘腻辛辣等物。结果:痊愈82例(73.2%),显效21例(18.8%),无效9(8.0%),有效者平均治疗5次(《中医杂志》)。

针治小儿发热的初步介绍
以针刺四缝、手十井(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泽双侧)为主,治疗小儿发热,效果较好。各穴皆以连刺使其出血,针四缝穴时,以点刺四缝穴处的静脉,如发烧兼便秘者加支沟、照海,不思饮食者加内关、足三里。10例病儿,经1次治愈者5人,2次治愈者3人,3次治愈的1人,4次治愈的1人(《广东中医》)。

四缝,两手除拇指外四指掌面之第一指节与第二指节横纹缝之两头(每指二穴),刺出黄白色之透明液体。主治小儿疳疾(《中国针灸学》)。

四缝,奇穴。手食、中、无名、小指掌侧的第一节与第二节关节部横纹中间;一说在食、中、无名、小指掌侧第一二节横纹两头,每指二穴,左右共16穴。或谓在无名指中节,用圆利针点刺挤出血。主治小儿消耗症,轻症点刺挤出血液,重症挤出黄白色透明粘液。据称针后二三天即有显著效果(《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中药、针刺治疗小儿疳症120例疗效观察
以清疳健脾汤(苏条参、白术、黄芪、当归头、茯苓、酸枣仁、龙眼肉、炒鸡内金各10克,广木香、淡竹叶、薄荷、炙甘草各3克,炙远志6克,蝉蜕5克,生姜1片,大枣3枚)加减及针刺疗法(主穴:四缝,刺约1分深,以出黄白色粘液为度。配穴:内关、内庭、行间。每日或间日1次,每次取单侧四缝和对侧配穴)治疗本证。结果:中药加针刺组80例,治愈73例,好转5例,无效2例;中药组4Q例,治愈28例,好转8例,无效4例;对照组20例(西药对症处理),治愈4例,好转5例,无效11例(《云南中医杂志》)。

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哮喘
操作时拉住患儿手,使其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局部先用碘酒、酒精消毒,再用消毒后的三棱针或缝衣针进行快速点刺,约刺入2~3毫米,刺后从针孔挤出黄白色粘稠液体,取双侧,3天1次,3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7例,其中显效者3例,好转者21例,无效3例(《辽宁中医杂志》)。

小儿暴痫,若目反上视,眸子动,当灸囟中…?次灸两耳后完骨上青脉,亦可以针刺令血出(《备急千金要方》)。

耳壳后,耳壳后背紫红筋上分岔处,刺出血,治疗小儿头部黄水疮(《经外奇穴汇编》)。
治小儿暴痫者,一法,大人当耳上横三指,小儿各自取其指也,次灸两耳后,完骨上青脉,亦可针刺令血出(《普济方?针灸》)。

三棱针点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口疮
用三棱针点刺四缝穴试治小儿口腔炎近2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一般经1一2次治疗即可痊愈,具体操作方法是,用三棱针(或圆利针)速刺,进入皮下后.迅速捻转一周,放出少许的淋巴液或血液即可,每隔3-4天针1次(《辽宁医药》)。

穴位割治疗法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穴位割治疗法治疗儿童哮喘256例,年龄在3一14岁之间。病程在1~12年,分两组观察,单纯割治组116例,取穴:第一次膻中,第二次双侧肺俞,第三次双侧喘息.每周1次,一般治疗3次,有效率79%;割治加服止喘药组140例,有效率80%,两组无显著差异,但发作期加药能1-2天控制发作或明显减轻,不加药则大部分需耍2~3天逐渐控制或减轻,不加止喘药组,有4例割治后喘息加重。

针刺治疗小儿腹泻100例报道
    热泻,治宜清热化湿,取穴尾窍骨(位于尾骨尖上l寸处),配脐中四边穴(位于脐中上下左右各1寸处)、合谷、少商和商阳,点刺出血,病情重者每日针灸1次,病情轻者隔日针灸l次(《陕西新医药》)。
小见新针退热911人次疗效观察

针刺少商、合谷和曲池等穴治疗911人次发烧的病儿,收到了显著效果,有效率达72.9%。有些病儿,针刺1次体温即逐渐降到正常,有些孩子在降温后又重复上升,可再行针刺,多数可再次收效.但最少应相隔1.5-2小时后进行第二次针刺。具体方法是:少商穴点刺放血,合谷与曲池穴进针0.5一1.5寸,以强刺激手法快速捻转(《护理杂志》)。

中冲穴点刺放血治疗小儿夜啼症
小儿夜啼症,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大多由受惊后引起。根据祖国医学理论,选用手厥阴心包经的中冲穴点刺放血治疗小儿夜啼症33例,其中周惊吓所致的32例,均当日见效,且在一周内无复发;另一例因患腹泻伴随夜啼,治疗无效(《赤脚医生杂志》)。

小儿麻痹后遗症
三棱针疗法:取尺泽、曲池、委中、中封、肾俞、命门、小肠俞。每周1次,10次为一疗程。

遗尿症
  皮肤针疗法:取穴:小腹部任脉,足少阴经循行路线、八髎、夹脊11-21、三阴交、太溪。每日睡前叩刺1次。

水气罐疗法:神阙以下每隔二横指一罐,至中极;由神阙向左右旁开二横指再向下拔3-4罐;骶髂关节左右各拔3-4罐。



116

主题

113

回帖

642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42
 楼主| 发表于 2016-3-31 17: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婴幼儿腹泻
  割治疗法:取穴:11胸椎棘突旁开3-4厘米,或鱼际。自第11胸椎棘突开始,向左或右割3-4厘米,破皮见血为度,敷以消毒沙布包扎即可。割治鱼际穴,刀口呈纵线即和肌纤维走行一致(《实用针灸学》)。
  
鱼际穴割治兼服中西药治小儿疳积350例
  鱼际穴作浅表割开,挤出黄白色约黄豆大的脂状物,撒上止血粉,盖好消毒沙布包扎。根据不同的疳积患者,采用各种中药配方和西药对症治疗。本组350例随访两个月。结果:显效215例,进步12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95.7%(《上海中医药杂志》)。
  
小儿惊风,用三分毫针。风关此穴在食指根横纹中,稍稍外口下,针见血即可。针毕务必出汗为妙,不见汗不效,见汗时须避风,待至汗消妥当,方可任意街游,不然不策惊病不痊,而惊风更重,再针不效,须下药饵,顾复之家留意可也。男先左手,女先右手。小儿疹痘时以及疮疡泄泻等症,万不可针,至嘱至嘱(《针法穴道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2 11:50 , Processed in 0.470906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