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均为门诊患儿,年龄1岁一8岁;病程3天一3年;其中I度脱垂23例,Ⅱ度脱垂11例,Ⅲ度脱垂1例。 治疗方法:中药外敷:自拟中药固脱方。药物组成:五倍子12g,枯矾12g,朴硝12g,苦参15g、云南白药12g。将上述药物的前4种研成极细粉末后,与云南白药混匀,装瓶备用。治疗时用温盐水坐浴3-9分钟,再外涂医用石蜡油,将药末均匀地涂在脱垂直肠粘膜表面(约1-2mm厚)。手法复位,卧床休息1小时,1天2次,2周为1疗程。 艾灸法:取百会、长强2穴,采用温灸法,上下两穴各灸9分钟左右,1天1次,2周为1疗程。 疗效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善;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治疗结果:治疗35例,治愈30例,占85.7%;好转5例,占14.3%。总有效率100%。一般治疗半个疗程即可见效,1-2个疗程达到治疗效果。 典型病例:王某,女,2岁半。其父代诉:患儿便后肛内有肿物反复脱出3个月,近2周来需手推还纳,经当地乡医治疗1周无效。见患儿发育尚可,身体偏瘦。专科检查:下蹲后见直肠黏膜呈环状脱出,色红,呈宝塔状,长约4cm。指诊示: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用上述二法治疗5天后,病情明显缓解,脱出长度缩短至2 cm左右,并可自行还纳。继续治疗10天,便后肛内无肿物脱出,治愈。嘱其加强饮食,口服补中益气汤巩固疗效。 小儿直肠脱垂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时合理治疗大多数都能痊愈,失治误治,会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