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灸是在研究、继承梅花针灸学派第六代传人周媚声教授灸法治疗经验和总结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蔡圣朝主任医师临床灸法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温灸器灸法,是“梅花二十四灸”之一。
头颈灸命名
使用头颈灸灸盒在头顶、两颞、后头以及颈项部施灸,用于治疗局部及全身疾病的一种温灸器灸法,称为头颈灸。
头颈部的表面是全身大多经脉、经别、络脉聚集分布的地方,脑居于头,督脉和膀胱经直接或间接人脑,是在头颈部施灸影响局部、脑和全身功能的生理基础。中医认为“头为清阳之府”,“脑为髓海”,手足三阳经经气在头面部交会,督脉行于后项、头部正中,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分布于头顶、后枕、颈项督脉两侧。督脉人属于脑,膀胱经络脑,脑为“元神之府”。《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灵枢·经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直者,从巅人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
头针、项针、灯火灸、体针、艾灸是头颈部常用的针灸外治法,以拿法在头部五条经脉操作的拿五经是按摩手法在头部的应用。在头颈部的各种外治法的广泛应用也是头颈灸应用的基础,是头颈灸疗法形成的基础。
临床应用及理论依据
头颈灸灸法的治疗范围由灸法治疗特点和所选腧穴的主治范围决定的。主要用于治疗头颈局部病证、脑源性疾病、全身疾病以及中风后遗症的康复。理论依据有三:一是脏腑经络理论;二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三是不同灸法操作的补泻作用。
百会重灸调神
百会穴别称巅上,穴居巅顶正中,其名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百会,一名三阳五会,在前顶后一寸五分”,为督脉要穴,为督脉、足太阳、手足少阳、足厥阴肝经之交会穴,百会者,道藏称其为一身之宗,百神之会,故曰百会。脑为“元神之府”,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二者皆人脑,百会为二者交会穴,因此针灸能够疏通脑部脉络、调节脑功能。艾灸百会能够治疗心神失养,健忘等神志疾病,《针灸大成》云:“思虑过多,无心力,忘前失后,灸百会”。《杂病穴法歌》云:“尸厥百会一穴美,’;《千金方》云:“治大风,灸百会七百壮”。现代研究发现:艾灸百会穴可使双侧大脑中、后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脑血流量增加,脑部血液循环明显改善。
周媚声教授认为“灸者久也”,在百会穴长时间施灸能够“醒脑调神”,“百会重灸调神”是周老灸法治疗外感、内伤所致神志疾病的经验总结。百会对脑炎、脑炎后遗症及神经精神症状,疗效确切可靠,但施灸时间要长,不能更换位置,可收累积和叠加的作用,坚持治疗是成功的关键。化脓性脑脊髓膜炎、结核性脑炎和急性病毒性脑炎等传染病属中医“温病”、“瘟疫”、“疫病”范畴,辨证属热证,以“高热、神昏”为主症,周媚声等据此以百会穴为主灸法治疗,每日施灸数小时或连续施灸数百小时,常能挽病人生命于万一。
“阴升阳降”和“水火既济”理论指导临床应用 古人认为,阳为天,阴为地,阳气下降,阴气上升,阴阳之气交互感应,“阴升阳降”为正常的阴阳变化顺序,人与天地相应,人体阴阳之气亦应如此。《素问·阴阳应象人论》:“清气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下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六微旨大论》:“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有德有化,有用有变,变则邪气居之。”变化也,在德为化,在邪亦为化。《阴阳应象大论》又日:“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杨上善日:“阴气右行,阳气左行。”凡面赤耳鸣,头目眩晕,升而不降等症,可于身之左及左下肢取穴,以引气下行;气短徽言,腿足浮肿,降而不升者,可于身之右及右上肢取穴,以引气上行。顺阴升阳降之理,求右上左下之道,则变化在德而邪不居矣。周嵋声教授认为针灸治疗亦应阴阳互取,顺合“阴升阳降”之理,“左为阳,阳升不降,宜思左地之阴;右为阴,阴降不升,当求右天之阳。”(《快绳·灸卿》)
头为“清阳之府”,位居于上为阳,足位居于下为阴,“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头颈灸在人体头颈部施灸,通过经络循行阳气。
施灸方法
头颈灸灸盒是头颈灸的主要施灸工具,根据治疗需要也可选用其他灸法,比如灸架灸、按摩灸、化脓灸、隔物灸、吹灸疗法等。 头颈灸灸盒结构特点
头颈灸灸盒用于头颈灸的温灸器,由燃艾管、防灰网、盒底纱网、帽式穿艾针几部分组成:燃艾管呈纵向排列,包括有头顶部燃艾管、颞部燃艾管、枕部燃艾管、颈部燃艾管;燃艾管下设置头顶部防灰网、枕部防灰网防灰网、颞部防灰网以及颞部防灰网;盒头部盒底设置盒底纱网;灸盒颈部两侧设置束带扣,以束带绕额固定灸盒。
头颈灸灸盒的设计特点可以实现在头颈部的定位施灸、定性施灸、定量施灸。
定位、定盆施灸
(1)定位施灸定位施灸是指采用不同灸法分别在疏穴、一个大的治疗面和沿着经络的体表循行线施灸的方法。头颈灸灸盒的结构特点可以在头颈部施行腧穴灸、经络灸、面灸(分区施灸,头顶区、颞区、枕区、项区4区)。
①点灸:指治疗部位小,主要在头颈部经穴、奇穴、阿是穴、标准头穴线上施灸,利用脸穴的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色治疗作用组方选穴、配穴,由于是在穴位上施灸,所以又称脑穴灸。选穴原则:①依据《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取标准头穴线;②十四经穴临床应用。
②线灸:指在头颈部经脉体表循行线上施灸的方法,又称经络灸,根据施灸工具不同分两种:一是静态性灸法,沿头颈部经络循行线上顺次施灸,具有温补的作用;一是使用手持式吹灸仪顺经或逆经施灸,具有温泻或补泻兼施的效应,亦可根据十二经气血流注顺序和盛衰施灸。
③面灸:指在体表一个较大的治疗面进行灸治的方法,此区域有一条或数条经脉循行经过,该部位经脉有重要腧穴分布,将头颈部分为头顶区、颞区、枕区、项区4区。
(2)定量施灸灸量指艾灸治疗量,与每次艾灸时间、疗程,取穴多少及所用灸法,以及患者体质有关。辨识患者体质状况和疾病轻重,确定施灸量,即为定量施灸。
①轻灸指每次艾灸时间较短,疗程短,取穴少及选用温和灸法施灸,灸后不起泡、化脓,患者体质强疾病轻浅,为轻灸。
②重灸指每次艾灸时间较长,疗程长,或取穴多及选用化脓灸法施灸,灸后起泡、化脓,适于疾病深重患者,为重灸。周媚声教授“百会重灸调神”治疗经验是长时间重灸的具体临床应用。
③中灸指施灸量和程度介于轻灸和重灸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