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16|回复: 1

腹针疗法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复制链接]

106

主题

112

回帖

60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04
发表于 2016-4-16 16: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医精诚 于 2016-4-16 16:48 编辑

       患者均为医院住院病人年龄最小42岁,最大82岁,平均66;单椎体骨折21例,多椎体骨折9例。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患者曾受外伤或因自身重力,导致胸椎、腰椎骨折;(2)无神经损伤,局部有肿胀、压痛、叩击痛;(3)X线片显示稳定性骨折,椎体前缘压缩不超过椎体厚度的1 /2,不合并韧带撕裂或附件骨折,无明显移位倾向。

      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诊断明确者;(2)年龄4085;(3)近期内未接受其他治疗者;(4)自愿接受本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椎体爆裂性骨折,有下肢神经损伤表现者;(3)椎体结核、椎体肿瘤、椎体化脓性感染引起的压缩性骨折者;(4)合并有心、脑、肝、肾损害和其他严重疾病者及精神病患者不能合作者。

      治疗方法:采用基础治疗平卧硬板床、骨折处垫枕、功能锻炼、药物治疗及饮食调护。

         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腹针及复原活血汤治疗。

          腹针取穴:水分、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气旁、天枢、印堂。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选用直径0.22 mm、长40 mm薄氏腹针,参照《腹针疗法》,选取水分、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气旁、天枢。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深刺,水分中刺,气穴、气旁浅刺。留针期间不捻转不提插,不追求得气感觉。进针后留针30 min,针刺同时在神阙穴以艾灸盒灸疗(高血压患者只针不灸)。每日1次,71个疗程。每疗程之间停针两日,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复原活血汤,药用:酒制大黄20 g,柴胡15 g,当归20 g,桃仁12 g,红花10 g,天花粉15 g,穿山甲10 g,甘草10 g

         以上药剂煎服,1/d,每剂200 mL药汁,早晚分服,连续服用10 d

       临床疗效:评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检查前后行X线检查以判断疗效。治愈:治疗后受损椎体基本恢复正常形态,骨折而骨痴形成良好,胸腰椎部无不适感,生活能力完全恢复正常;好转:治疗后受损椎体大部分恢复正常形态,骨折而对位基本正常,胸腰椎部疼痛感基本消失,生活能力基本得到恢复;未愈:治疗后受损椎体未恢复正常,骨折愈合不佳,胸腰椎部持续疼痛感,局部产生畸形并影响正常生活。

       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   以长度为10cm的刻度尺两端010,每1  cm代表1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让患者取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位置,医生读出分数,记录治疗前后疼痛分值数据进行疼痛评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

       主症疼痛疗效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指定的“修订综合疗效标准”,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疗效指数=[(治疗前VAS积分一治疗后VAS积分)/治疗前VAS积分」X 100 %。临床痊愈: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疼痛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 %,且<95 %;有效:疼痛好转,疗效指数30%,且<70%;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经治疗,30例患者中,治愈3例,好转26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为96.67%。从疼痛疗效比较来看,治愈5例,显效21例,有效3例,无效1例,显效率为86.67%,总有效率为96.67%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胸腰椎骨折有增多的趋势,其中以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为常见,多发于T11L2,临床常表现为受伤椎体两侧疼痛,腰背肌无力,难以起立,翻身困难。

   

106

主题

112

回帖

60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04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16: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属于中医“骨折”范畴,《备急千金要方》说:‘肾应骨,骨与肾合”“筋应肝,筋与肝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气伤痛,形伤肿”,本病本属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常由外力作用致使局部骨断筋伤,致气滞血瘀,血脉受损,血液不循常道,溢于脉外,淤于局部,淤阻不通,不通则痛,故局部肿痛;骨折筋断,脊柱失其支撑约束作用,故活动受限。《灵枢·本脏》指出:“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所以治疗本病时,应以滋补肝肾为主,配以行气活血祛瘀。



        腹针疗法是从针灸学中开发出的一种新的针灸疗法,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其精华是以腹部的神阙为调控系统,根据人的生物全息,用中医的理法方穴,通过刺激腹部穴位最大限度地激发神经系统及人体经络系统自我调控的潜能,使内脏逐渐趋于稳态来治疗全身疾病。医家曲直濑道三亦认为“腹者有生之本,百病皆根于此”。



        腹针疗法治疗腰背痛的取穴原则是:取任脉的经穴,以通调督脉的气血;取足少阴肾经的经穴,以通调膀胱经的经气;取足阳明胃经的经穴来通调气机;先治本而徐图标,病位高而取之上,病位低而取之下。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组方在腹针中称“引气归元’,此方有调脾胃、补肝肾的功能。恰本病所伤累及筋肉骨致病,四穴合用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而加速筋肉骨髓生长,达到稳固机体支撑能力的目的。水分具有利水消肿作用,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此穴在治疗软组织肿胀、充血、水肿方面疗效极佳。气旁穴位于气海旁开5分,在腹针中是治疗胸腰部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气穴、气旁穴均属足少阴肾经俞穴,可补肾活血利水;又因为大部分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可并发腹胀、便秘等症状,故加足阳明胃经上的大肠募穴天枢通调气机。印堂具有很好的镇静止痛作用,诸穴合用,标本兼治,缓解疼痛,疗效稳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5-5-12 01:20 , Processed in 0.476072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