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均为初产妇,自然分娩,年龄最小22岁,最大31岁。病程最短2d,最长15d。曾用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按摩热敷小腹部、流水声导尿和理疗等治疗,均无效,最后留置导尿管导尿。7例产前均无泌尿系疾病。
针刺治疗:取穴 主穴:尿三针(中极、关元、三阴交)。配穴:气血小足者,加足三里;情志不遂者,加太冲。
操作:患者仰卧位,医者手部及患者穴位常规消毒,用毫针(规格:0.3mm X 50mm)针刺,留针30min,行针1次/lOmin,针刺1次/d。关元、中极向耻骨联合方向平刺,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三阴交(双),直刺,行平补平泻;足三里(双),直刺,行补法;太冲(双),直刺,行泻法。
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疗标准并结合临床拟定:治愈:拔除导尿管,自解小便通畅,症状和体征消失,观察24h无反复;好转:症状体征改善;未愈:不能自行排尿,仍需留置导尿管。
治愈6例,未愈1例,治愈率85.71 %。其中针刺1次治愈1例,2次治愈1例,3次治愈4例。
验案举例:患者甲,女,30岁,初产。2011年10月入院,当日顺产,采用无痛分娩法,并行会阴侧切术。产后小便不能自解,小腹隆起胀急作痛,诊为产后尿潴留。曾行热敷按摩小腹部和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流水声导尿,理疗等治疗,均无效,留置导尿管2d。求针刺治疗,刻查:产妇气短懒言,自汗出,无尿意。针刺尿三针、足三里。留针30min,第1次针后,有尿意,带导尿管解小便,能溺出少许;第2次针后,尿意明显,拔除导尿管,小便自解,24h未反复,治愈。
产后尿潴留,属中医“窿闭”范畴,中医又称“产后小便小通”,是指产后小便点滴而下,甚或闭塞不通,小腹胀急疼痛者。是产后常见疾病之一,以初产妇、难产、产程长及手术助产者多见,常发生在产后6-8h,总发生率为2.3%。多数经一般治疗可痊愈,少数一般治疗后仍排尿困难,形成难治性产后尿潴留。
产后尿潴留多因第二产程延长,胎先露对膀胱颈部长时间的压迫,引起组织水肿和神经功能障碍所致;或因会阴侧切,疼痛产生反射性盆底肌肉痉挛;或因腰麻应用麻醉剂;或因精神心理因素等导致。产后尿潴留治疗小当或失治误治,可加重病情,延长病程,形成难治性产后尿潴留。中医认为:素体虚弱,产时劳力伤气,或失血过多,气随血耗,以致脾肺气虚,小能通调水道;或因享赋薄弱,元气不足,复因分娩损伤肾气,以致肾阳不振,气化失司;或因产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清浊升降失常;或因滞产,膀胱受压过久,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导致膀胱气化小利,而致小便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