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幻紫 于 2016-6-13 16:45 编辑
病例均为门诊及住院的患者,中医证型为脾虚湿阻型。65例患者中,男31例,女34例,年龄18一65岁,平均年龄(36.1士10.1)岁,病程1. 2一11年。符合以下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 所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推荐的腹泻型IBS罗马Ⅲ标准。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脾胃病分会《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制定脾虚湿阻证的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肠易激综合征西医诊断标准者。②符合中医泄泻诊断标准、脾虚湿阻证诊断标准者。③病程1年以上者。④年龄18 -65岁者。⑤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即可纳人研究病例。
治疗方法:口服中药,药物组成:炒山药30 g ,薏苡仁15 g,茯苓15 g,麸炒白术15 g,砂仁10 g,白扁豆15 g,陈皮10 g,防风10 g,白芍15 g,白芷10 g,葛根20 g,焦三仙各15 g,甘草10 g。腹痛甚者加醋延胡索15 g;心烦失眠者加五味子6g。每日水煎服1剂,分两次温服,每次量约200 ml。配合脐疗:取止泻膏(药用丁香、肉桂、白芍、炮姜等份,研细末,以凡士林调成膏)取黄豆粒大小,用C型腹泻贴贴于脐部(神阙穴),每次8h,日1次。
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不服用其他药物,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消除患者心理顾虑,嘱患者精神乐观,劳逸适度,并忌食辛辣油腻肥厚之物。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总体疗效评定标准:①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②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③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④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 100 %。
经治疗,65例患者中,痊愈13例,显效35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8%。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之一,以肠道动力学与内脏感觉异常的胃肠功能性疾病,是指一组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等临床表现的症候群。可分为腹泻型IBS(D-IBs)、便秘型IBS (C-IBS )、混合型IBS ( M-IBS)和未定型IBS( U-IBS)4个亚型,我国以D-IBS最为多见,约占40% -45% ,IBS患者在消化专科门诊中就诊的比例达20% -50%。
D- 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确,随着人们对IBS发病机制的深人研究,认识到IBS发病除了与肠道运动异常有关外,与内脏高敏感性、精神心理因素、脑一肠轴或神经一免疫一内分泌网络调控、遗传等多方面因素均密切相关。目前IBS的治疗尚无金标准,没有一种药物对D一IBS的治疗完全有效,亦未形成理想的、有效的治疗方案。
腹泻型IBS当属中医“泄泻”、“腹痛”范畴。中医认为,由于饮食不节,悠饮酒浆,湿从中生,脾土受困,劳倦内伤,脾胃虚弱,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木横乘土,致脾胃运化失常,水谷不化精微,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谷混杂而下,发为泄泻。基本病机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其中以脾胃虚弱最为重要,所谓“久泻者脾必虚”,脾虚运化水湿功能失常而为泄泻,正如《景岳全各泄泻》所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泄泻的病变主脏在脾,病理因素主要是湿,脾病湿盛是导致泄泻发生的关键所在,而慢性久泻以脾虚为主,多由脾虚健运无权,水谷不化精微,湿浊内生,混杂而下,发生泄泻。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脾胃虚弱则运化失职,清浊不分,水谷并走大肠而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