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例均来自本院中医门诊患者。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51-65岁;病程1个月一2年,平均4个月,其中左肩13例,右肩19例,均有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查体3例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尤以三角肌明显,均有局部压痛。X线片示2例不同程度骨质疏松,余无异常。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 1)开始为阵发性疼痛,逐渐变为持续性疼痛,疼痛范围较广泛,有时呈刀割样疼痛,辗转不安,夜不能寐;(2)肩前缘,后缘及外侧和三角肌止点等处均有不同程度的压痛,肩部活动受限,包括前屈、后伸、外展、内外旋转活动均可受限;(3)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4)排除颈椎病和心血管病。
治疗方法:平衡针 肩痛穴。体表定位:用腓骨小头下方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解剖定位:腓骨长肌与趾总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步有胫前动静肌支和腓浅神经。神经定位:腓浅神经。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快速进针,直刺2-3cm,提插手法,快速出针,整个过程控制在3s内,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者可留针增强疗效,留针期间可配合肩部活动。针感:以局部酸、麻、胀,并向足底放射为宜,个别患者可传至肩部,传至肩部者疗效最佳。1日1次,7次为1疗程。
火针 选穴:阿是穴,即痛点。令患者坐位,做可引起最痛的动作,在维持最痛的姿势中寻找痛点作标记。另取患侧天宗、肩髃、肩井、肩贞、肩前、臑俞、臂臑、曲池、合谷等。操作方法:取坐位,常规局部消毒,屈肘90°,手放于胸前。选用2寸专用钨钢火针,操作者右手持针将针身倾斜45°放于酒精灯火焰上,以针身烧红发白为度,迅速刺人选定的穴位,迅速疾出,只点刺不留针,进针深度为0.5一1寸,出针后迅速用75%酒精棉球按压针孔,以减少疼痛及防止出血,隔日1次,每次交替选2-3穴,3次为1疗程。嘱患者注意肩部保暖,并指导患者作爬墙、体后拉手、外旋等功能锻炼。
32例经1-3个疗程治疗,其中痊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随访1年未见复发)19例,好转(肩部疼痛减轻,内收、外展,上举、后伸功能较前改善)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
典型病例:患者,张某,男,53岁,半年前出现右肩部酸痛,起初未在意,后疼痛逐渐加重,夜间为甚,有时呈刀绞样疼痛,难以入眠,必用棉被包裹稍适,痛不敢活动,不活动则愈痛,继之肩部活动受限,不能提重物。就诊时查肩前部、后缘、外侧有多处压痛点,并后伸、外展功能受限,曾在某医院行普通针刺治疗1月,效果不显。来本院求诊,即行平衡针肩痛穴针刺,出针后即感疼痛缓解,即时效应后又给予火针痛点针刺,1疗程后症状基本缓解,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又治疗1疗程后,疼痛完全消失,肩部活动功能逐渐恢复,随访1年无复发。
肩周炎全称是肩关节周围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肩凝症”等,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炎症导致关节内外粘连,从而影响肩关节的活动。该病疼痛较剧,病程较长,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
平衡针疗法是通过针灸作用于穴位,通过传统医学的经络系统和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的信息反馈技术效应,激发调动病人机体的内在抗病潜能,调整脏腑及营卫气血,达到治病防病,自身平衡的目的。平衡针治疗能够刺激脑啡肽释放,增加对机体的耐受量,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使致病因子及早排掉,促进组织修复,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炎性细胞和淋巴细胞在损伤部位局部聚集,有利于损伤的修复,有扶正祛邪、舒筋通络、活血化疲,促进代谢,消炎镇痛的功能,突出人体的平衡,具有取穴少,起效快,简便易行,安全性高的优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