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均为康复科就诊患者。符合1992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上制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标准;年龄40-70岁;病程在3月以上;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精神、肿瘤等疾病。研究结束后观察组脱落1例,实际完成治疗39例,其中男18例,女21例;平均年龄44.95士12.87岁,病程平均9.19士4.83月。 治疗方法:采用铍针。针长5.0-8.Ocm,针尖长约1.Ocm,直径0.50 -0.75mm,末端扁平带刃,刀口为斜,刀口线0.50-0.75mm。针柄为钢丝缠绕的普通针柄,长3.0-5.0cm。治疗时使刀口线和手柄的平面标记在同一平面上,以辨别刀口线在体内的方向。进针点在卡压反应点(可有结节、条索状包块、张力高、敏感压痛点)进针。每周1次。共治疗3周。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电脑的广泛应用,发病率越来越高。但患者难以有充裕的时间来坚持每天而且长期的治疗。故此,研究具有治疗次数少、花费少、疗效高的铍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大的价值。 颈椎病近年来发病率迅速上升,并呈现低龄化趋势,影响人群范围较广。广州市中青年颈椎病患病率以及退行性改变率情况严重,尤其女性中青年公务员颈椎病的危害更为严重,患病率已经高达32.6%,退行性改变率高达50.6%,而普通人群中青年女性颈椎病患病率虽然为14.5%,但退行性改变率亦高达46.3 %。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其最主要类型,是由退行改变的椎间盘侧后方突出或有(或无)椎体后缘骨刺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所致。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好发于教师,会计师,电脑工作者等。其发病机制是神经根被突出物顶起及神经根被拉长而缺血、缺氧所致。本病属祖国医学“骨痹”、“痹证”、“项强”、“颈肩痛”等范畴,多因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经络气血运行受阻,脉络不通而致,即“不通则痛”;或素体肝肾亏虚,筋骨失养而致,即“不荣则痛”。目前,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大多数可采用非手术治疗。西药只能暂时缓解症状,难以真正解除疾患。文献表明,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疗效明显,针灸推拿治疗本病有很好的效益。但本病一般病程较久,治疗疗程较长,针刺、推拿、牵引均需要每日1次或隔日1次,患者需要往返多次,在时间上、精力上、财力上都负担较重;而且不少患者对针刺有畏惧心理。为此,选择一种长效、易接受、花费少的治疗方法是很有必要。 铍针在临床上应用较普遍,有上述的优点,对痛证、痹证有一定的疗效。冯德荣等对520例颈肩部皮神经卡压致颈肩部疼痛的患者采用铍针松解治疗。治疗前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经1一12个月随访,治愈282例,显效145例,好转73例,无效20例。冯德荣等对对380例下位胸神经后支卡压致腰部疼痛的患者采用铍针松解治疗。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指数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