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宁静致远 于 2016-8-10 17:01 编辑
新九针也称怀堂九针,是老一辈针灸学家师怀堂先生研制和创立的,包括师氏镵针、磁圆梅针、钅是针、锋勾针、铍针、圆利针、三棱针、梅花针、火针等。 新九针的来源 我国医学家早在两千年前就创造了“九针”,传说中有“伏羲制九针”一说,现存较早的古籍如《黄帝内经》首次记载了有关九针的论述。《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以镵针、员针、钅是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合称“九针’。 新九针是师怀堂先生在50多年的中医针灸临床实践基础上,结合《内经》古九针的外形特点,对古九针进行了考察和研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加以改进,使之更适应治疗现代疾病。新九针的外形、使用方法以及适应症等方面都与古九针有较大差别。师先生创立的新九针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相互配合,根据疾病不同阶段选用不同针具,合理发挥针具的治疗作用,正是:“凡刺之要,官针最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大小长短,各有所施,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灵枢·官针》,这也是师老对每一个新九针使用者在临床具体治疗疾病时提出的要求。 新九针疗法在全国广泛流传,并在国外有众多新九针爱好者。新九针在多种针具各取所长的基础上,通过辨证施针,辨证选穴,辨证论治的完美结合,提高了疗效,减少了治疗周期,便于普及和推广。 新九针疗法在治疗中医耳鼻喉科疾病的应用 师老认为新九针的施治原则是:辨证施针,针分主辅,合理配伍,系统治疗,在临床治疗时,相互配合,又相互独立,共同为治疗疾病服务。在临床中,笔者应用新九针疗法治疗耳鼻喉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新九针疗法治疗中医耳鼻喉科病症范围 新九针疗法在治疗中医耳鼻喉科疾病方面主要适用于眩晕、耳鸣、耳聋、鼻鼽、鼻渊、鼻槁、脓耳、鼻衄 ,急喉痹、痄腮、面瘫等疾病。新九针在治疗中医耳鼻喉科疾病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几种针具相互结合,不同阶段适用不同的针具,相互配合达到治疗效果。下面以周围性面瘫为例说明多种针具的协同配合作用。 典型病例:刘某,女,19岁,主诉:右侧面部不适1天。 现病史:患者1天前外出受凉后,次日晨起即感面部麻木僵硬不适,遂到当地中医院检查治疗。刻下症:右侧面部麻木僵硬感,口角歪向左侧,右侧额纹消失,右侧眼睑闭合不全,皱眉不能,鼻唇沟变浅,吹口哨、鼓腮漏气,右侧刷牙漏水,耳后乳突部疼痛,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滑。头颅CT显示正常。 诊断:周围性面瘫(气虚湿滞) 治疗:梅花针叩刺双侧头部各经、颈部、胸锁乳突肌、胸部、背部,中度手法,隔日一 次,每次叩打5遍。毫针取穴风池(双)、风门(双)、头维、太阳、地仓、颊车、翳风、下关、阳白、人中、合谷、足三里、血海。主要针患侧,每次选7-10穴,隔日一次,早期不留针或少留针。细火针选取风池、完骨、白一会、四神聪、下关、攒竹、太阳,均取患侧,浅而点刺法。隔3日一次。鑱针在内颊车穴划割,纵向划割4-5下,微出血为度,不可过深,以免损伤大血管,每周2次。锋勾针:下关,阳白,胸9-10夹脊,每穴位勾2-3下,每周一次。治疗8次后病情明显好转,除口角仍有轻度左歪外,均恢复正常,继续治疗5次而愈。 体会:面瘫俗称“口眼㖞斜”,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多见。本病属于西医学“周围性面瘫”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经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面瘫。笔者在结合临证经验的基础上,对此病的辨证为气虚湿滞,治疗首先用梅花针疏通手足三阳皮部的气血,辅以锋勾针经筋治疗、刺血通络,火针温经散寒,毫针选穴以风池祛风解表,太阳、白一会通阳解表,足三里、血海健脾补虚,下关穴具有消肿止痛、益气聪耳、通关利窍之功,颊车穴具有祛风清热,开关通络之功。内颊车穴划割具有祛瘀活血之功。诸针具合用,诸穴合用,共起健脾除湿,消肿祛瘀通络的作用,疗效优于普通毫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