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19|回复: 1

眼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临床研究

[复制链接]

612

主题

53

回帖

1881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881
发表于 2014-9-11 19: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目的 观察眼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和对照组各60例,眼针组主穴下焦区、大肠区、脾区,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每次50m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观察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眼针组总有效率91. 38%,对照组总有效率73. 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针组复发率13. 89%,对照组复发率43.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腹痛或腹部不适、腹胀、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急迫感以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泉降低(P<0.01或P<0.05),其中腹痛或腹部不适、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眼针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眼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患者临床症状、综合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口服匹维溴铵。「关键词」眼针疗法;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匹维溴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此病病程长,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伴有焦虑和抑郁,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西药治疗远期疗效差,易复发。眼针疗法是由著名中医针灸专家彭静山教授首创,在眼眶周围行针刺等刺激防治疾病的一种微针疗法,适应症与体针大致相同,其中治疗中风、疼痛、失眠及胃肠疾病临床疗效肯定。本文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观察眼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1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文献制定。在最近的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症状,并具有下列特征中的2项或2项以上:①排便后症状改善;②伴随排便频率的改变;③伴随粪便性状的改变。下列症状可支持IBS-D的诊断:①每日排便3次以上;②松散便/稀水便;③排便急迫感或排便不尽感;①排出黏液;⑤腹胀。 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参照《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制定。肝气乘脾证主要症状:①腹痛即泻,泻后痛缓(常因恼怒或精神紧张而发作或加重);②少腹拘急;③胸胁胀满窜痛;④脉弦或弦细。次要症状:①肠鸣矢气;②便下黏液;③情志抑郁,善太息; ④急躁易怒;⑤纳呆腹胀。脾胃虚弱证主要症状:①经常餐后即泻,大便时溏时泻,夹有黏液;②食少纳差;③食后腹胀,脘闷不舒; ④舌质淡,舌体胖有齿痕,苔白;⑤脉细弱。次要症状:①腹部隐痛喜按;②腹胀肠鸣;③神疲懒言,肢倦乏力; ④面色萎黄。以上证型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2项,或主症第1项加次症3项即可确诊。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IBS-D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诊断并辨证为肝气乘脾证或脾胃虚弱证者;②年龄18~65岁;③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仅发现腹部压痛;④血、尿、血沉、血糖、便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正常,便潜血阴性;⑤肝、肾功能正常;⑥甲状腺功能测定正常;⑦肠镜检查示部分患者肠运动亢进,无明显黏膜异常;⑧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脱落标准:①患者自行退出(疗效不佳,不良反应等);②失访。1.3一般资料 120例研究病例来自消化门诊就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病例分为眼针组和对照组各60例。眼针组中男23例,女37例;平均年龄(37. 23士10. 21)岁;平均病程(4. 0 4士 1. 13)年。对照组中男26例,女34例;平均年龄(40. 0 7士11. 67)岁;平均病程(4. 12士1. 7 8 )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方法2.1治疗方法2.1.1 眼针组 主穴:下焦区,大肠区,脾区。肝气乘脾证加肝区;脾胃虚弱证加胃区。刺法:在相应眼穴区距眶内缘2mm眼眶处,平刺,由该区始点向该区终点方向刺入5mm,除肝区行泻法,余穴区行捻转补法,留针20min,留针l0min时采用刮针法刮针柄10次,起针时按压针孔。每日上午9:00~10:00治疗。体位:所有患者取卧位,第1次治疗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缓解患者紧张情绪。针具: 0. 25mm X13 mm。2. 1. 2对照组 匹维溴铵(得舒特,法国苏威制药公司生产)每次50mg,每日3次,饭时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期间停用所有治疗IBS药物。2.2观察指标及方法 病例观察采用多中心开放的临床研究,3家医院按照方案要求对入选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开始前对填写表格统一培训,并由两名消化科主治医师分别单盲操作。治疗前、后及观察期间每周1次记录病情变化。记录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分析确定是否与试验有关。 症状评分方法参照文献拟定。腹痛或腹部不适:无腹痛或腹部不适:0分;轻度腹痛或腹部不适:2分;中度腹痛或腹部不适:4分;重度腹痛或腹部不适:6分。大便次数:大便正常:0分;每日3~4次:2分;每日5~6次:4分;每日7次以上:6分。大便性状:大便正常,呈香肠样或蛇样,平滑柔软:0分;有清楚边缘的柔软一团:2分;软便,蓬松,边缘粗糙:4分;水样,无固体成分,完全液体:6分。腹胀:无肠胀气:0分;轻度肠胀气:2分;中度肠胀气:4分;重度肠胀气:6分。排便急迫感:无急迫感:0分;轻度急迫感:1分;中度急迫感:2分;重度急迫感:3分。黏液:无:0分;有:1分。2.3疗效判定标准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临床痊愈:大便次数、量及形状恢复正常,伴随症状及体征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每日大便次数2~3次,近似成形,或便溏每日仅1次,伴随症状及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疗效指数≥70%但

453

主题

950

回帖

235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53
发表于 2014-9-11 20: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4讨论
眼针疗法是著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于1973年发明的一种微针疗法,根据王肯堂《证治准绳》“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也,内有大络六,谓心、肺、脾、肝、肾、命门各主其一;中络八谓胆、胃、大小肠、三焦、膀胱各主其一;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连脏腑,通畅气血往来以滋于目。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现,而可验内之脏腑受病也……”及《黄帝内经》“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晴……”的理论,结合《证治准绳》对八廓八卦及脏腑的配属关系,创立眼针“八区十三穴”。
眼针理论源于中医基础理论,眼针穴区与脏腑相关连,辨证取穴可治疗相应脏腑经络疾病,己被针灸临床专家所广泛应用。IBS-D属中医学“泄泻”范畴,该病的发生多由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伤脾;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久则横逆犯脾所致。本研究所纳入病例辨证分型属肝气乘脾证和脾胃虚弱证,辨证取穴,泄泻所属病变脏腑责之脾、大肠,按三焦部位泄泻病变部位在下焦,故取主穴下焦区、大肠、脾区,根据辨证分型肝郁脾虚证加肝区,以疏肝解郁,调畅气机;脾胃虚弱证加胃区,以健脾和胃,升清降浊。结果显示,眼针组与对照组比较,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改善及疾病综合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且很好控制了疾病复发,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示眼针疗法具有调整脏腑功能作用。
有学者通过声信息,研究眼针大肠区输入声信息在同侧同名经经穴可测到相同频率的正弦波,而其他对照检测点的声信息检出率显著减少,循经性波出现率亦低,表明眼针大肠区与同侧同名经有特异的传声通路。这与本试验大肠区治疗大肠疾病相一致。眼针疗法己被广泛应用,其机理尚不清楚。IBS是一种常见的以肠功能紊乱为主的功能性疾病,但缺乏形态学、生化异常改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结肠黏膜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 VIP)发病中起有一定作用。眼针疗法能够降低IBS模型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P和VIP的含量,这可能是眼针治疗IBS机理之一。眼针穴区位置距眼眶内缘2mm的眶周,并非在眶内,比较安全,值得注意的是眼针穴区因位于面部,注意起针时按压时间应延长,避免出血而影响美观,对于下眼睑肥厚者须特别注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2-12 05:11 , Processed in 0.217098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