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10|回复: 1

跟师学习的几个经验方

[复制链接]

582

主题

89

回帖

1992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992
发表于 2014-9-13 15: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淋汤
处方为:萹蓄18 瞿麦18 萆薢15 猪苓15 茯苓15 泽泻18 木通10 滑石30 官桂6 麻黄6 丑牛6 车前子15 海金沙20 甘草6,本方实为五苓散和八正散加减而成,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八正散利水通淋,再加麻黄、丑牛增强利水之功,诸药合用,为利湿通淋之较好的方剂。《医学心悟》中说:“淋者,小便频数,溺已而痛是也。大抵由膀胱经湿热所致…淋证多端,未可执一而论也。”这里亦说了淋证的症状和病因,更说明了临床不应执一法而治疗诸证。回忆跟随恩师时,老师说此方不需辨证,临床只要具备有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即现代医学称的尿路刺激征),小腹满急,痛引腰腹者,效果很好,虽然此说有些为过,但足以证明此方临床效果非常好。且叮嘱我,热加栀子15,便秘加大黄6,石淋加石韦15 冬葵子15 金钱草40,气淋加乌药15 小茴12 血淋加小蓟15 蒲黄15 生地20 藕节15 膏淋加黄柏15,若气虚加参芪。笔者在临床多以本方治疗淋证,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临床为了易于记忆,且命名为通淋汤,歌诀为:通淋汤治诸淋,萹瞿萆薢加二苓;泽通滑桂麻丑草,海金车前利湿名。但此方对于阴虚者效果不显,我常另选猪苓汤治疗。且热甚者去官桂。
一妇人,年36岁,患尿感月余,查尿常规提示:白细胞+2,红细胞+1,蛋白+1,,输液治疗5天不显效,后求治于余,刻诊: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尿赤,偶有腰痛,舌苔薄黄,脉数,处方:萹蓄18 瞿麦18 萆薢15 猪苓15 茯苓15 泽泻18 木通10 滑石30 官桂6 麻黄6 丑牛6 车前子15 海金沙20 甘草6 续断15 上药服用3副,1周后复诊,诉症状明显改善,上药继续服用5副,复查尿常规未见异常,病愈。

2.中耳炎方
银花15 连翘15 桔梗24 茵陈20 薏仁30 黄连9 枳实12 苍术15 白芍24 龙骨24 牡蛎24 石菖蒲15 甘草10 方为有清热解毒排脓之功,为治疗耳肿痛流脓者,效果较好,若耳聋者加细辛5 皂角6,对于此方治疗耳肿痛流脓者,我多疑惑,恩师说:“凡人体的腔道部位,如头、眼、耳、鼻、前阴部多为湿邪为患,因湿邪易袭阴位,而腔道中易藏湿邪,比如岩穴深处多湿润,即是此理,如因湿邪患于头,蒙蔽清窍,而致头晕诸症,临床多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或温胆汤加味治之;眼部流于湿邪,则多眼眵秽物,多以龙胆泻肝汤治之;湿邪留于鼻,则鼻塞流脓涕,多以银翘散加祛湿之品治疗;若湿邪病于耳,导致耳肿痛流脓,则以本方治疗。”本方取银翘以清热解毒,桔梗、茵陈、薏仁、黄连、枳实、苍术、石菖蒲除湿排脓;湿邪为患,渗出物较多,故取龙骨、牡蛎以收敛固摄,芍药甘草以柔肝缓解止痛,诸药合用,不失为治疗耳部疾病之良方。
记得才出师不久,遇一少年男性,年12岁,诉左耳疼痛2天,问及起病之因,源于2天前在池塘游泳玩耍,染污水而病,细查:左耳道有少许黄色液体渗出,味臭,耳部有压痛,舌苔薄黄,脉象浮。处方为:银花12 连翘12 桔梗15 茵陈20 薏仁20 黄连6 枳实6 苍术10 白芍15 龙骨15 牡蛎15 石菖蒲10 甘草5,嘱服药3副,病人服药完毕,诸症告愈。
.肾炎方
菟丝子20 狗脊15 续断15 桑寄生20 黄连9 黄芩12 黄柏12 滑石20 益母草30 穿心莲30 金钱草30 伸筋草20 鱼腥草30 白花蛇舌草30 萹蓄20 瞿麦20 鹅管石30 甘草6 本方药味较多,师多以本方治疗肾病水肿,取得较好的疗效。细究肾病水肿之病因,多由外邪侵袭,内伤肺脾肾而致,肺为水之上源,主皮毛,与外界直接相关,感受外邪,首当其冲。平素肺虚,表卫不固,抵抗力弱,风邪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降,水道不通,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博,流溢肌肤,发为水肿。水病无不由脾肾虚所为,脾肾虚则水妄行,盈溢肌肤而令身肿满,本方取菟丝子、狗脊、续断、桑寄生、鹅管石以温补脾肾,黄连、黄芩、黄柏、滑石、益母草、穿心莲、金钱草、伸筋草、鱼腥草、白花蛇舌草、萹蓄、瞿麦大队辛、苦、寒之品以清热解毒利湿治其表,甘草调和诸药,寒温并用,为治疗肾病水肿较为有效的方剂。笔者用此方多用于肾病的中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曾治疗一四川男性,42岁,间断眼睑颜面水肿3年,查尿蛋白+3,经西医强的松等药物治疗,病情反反复复,后住院治疗我科,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至出院时仍有尿蛋白+3,笔者建议中药治疗,病人同意,察舌苔黄腻,脉濡,给予上方服用至1月,查尿蛋白+1,水肿消退,病人同用所有西药,上方加减服用半年,尿蛋白消失,病人无不适症状,遂停药,近期疗效较好。对于肾病水肿的治疗,近代医家是“百家争鸣”,其法、其方较多,临床应以中医之辨证论治为其精神,不能照搬硬套,学者应切记。

453

主题

950

回帖

235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53
发表于 2014-9-13 15: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学习前人或他人的经验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一味的、不加思考的继承学习,若能如此,那天下之病没有什么方法不能解决的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2 00:24 , Processed in 0.412321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