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风常见并发症的针刺治疗
中风的临床基础
中风又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通常指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内的一组急性疾病。是全球人口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据保守估计我国脑卒中发病150万/年,存活者达600万,75%残废,其中40%重残。故有效防治脑卒中,积极治疗并发症是医学研究与临床的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以针灸为特色的全国示范中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对中风开展了系统的临床研究和深入的基础研究,形成了一套以针灸治疗为中心的诊疗体系,并在治疗并发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临床常见的十大并发症
●血管性痴呆 ●睡眠倒错
●假球麻痹 ●呼吸衰竭
●共济失调 ●肩-手综合征
●癫痫 ●尿失禁、尿渚留
●视觉障碍 ●便秘
血管性痴呆
★针刺取穴
● 百会、四神聪、风池、人中
内关、 合谷、太冲 、三阴交
手法:百会、四神聪、风池三穴小幅高频补法,
人中雀啄泻法、内关大幅低频泻法,三阴
交穴针体与胫骨成45度角斜刺,提插补法。
2 假性球麻痹
?假球麻痹(PBP)是指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后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发呛、吞咽困难等,并常有强哭、强笑、下颌反射、掌颏反射亢进等症状。因无咽部感觉丧失,咽反射保留,无舌肌萎缩和肌束震颤等因舌咽、迷走神经核及神经病变所致的真性球麻痹的症状,故称假性球麻痹。
█针刺治疗
取穴:风池、完骨、天柱、翳风
备注:
1.针刺方向:针向喉结
2.深度:2-2.5寸
3.手法要求: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或者咽后壁点刺:医师左手用纱布牵住患者舌体前缘,右手持三寸长针迅速点刺患者咽后壁,手法柔和,点刺均匀。
感觉性共济失调
?深感觉障碍使病人不能辨别肢体的位置及运动方向,并丧失重要的反射冲动,可产生感觉性共济失调。脊髓后索损害时症状最明显,表现为站立不稳,迈步不知远近,落脚不知深浅,常目视地面,黑暗处步行更加不稳。特点是:睁眼时症状不明显,闭眼时明显,视觉辅助可减轻症状;闭目难立征阳性,闭眼后身体向四周摇晃,幅度大,甚至倾倒;检查音叉震动觉及关节位置觉缺失。
前庭性共济失调
?主要以平衡障碍为主,特点是站立或步行时躯体容易向病侧倾斜,摇晃不稳,沿直线行走时更明显,改变头位可使症状加重,四肢共济运动多正常。其特点是:眩晕、呕吐、眼球震颤明显,可出现双上肢自发性指误;前庭功能检查试验或旋转试验反应减退或消失。病变部位越接近内耳迷路共济失调症状越明显。
针刺取穴
●风府、哑门、百会、四神聪
●颈椎夹脊穴
? 手法:风府、哑门、百会、四神聪
四穴小幅高频补法,风府、哑门针刺深度1-2寸。
针刺提示
4 癫 痫
针刺取穴l人中、内关
l风池、鸠尾
l大陵、长强
?手法:人中、内关、风池手法要求同上,长强
?1
视觉感受器到枕叶视中枢(纹状区的楔回和舌回)的传导路径中,任何一处损害均可以造成视力障碍或视野障碍。视力障碍包括单眼视力障碍和双眼视力障碍,视野缺损包括双眼颞侧偏盲、对侧同向性偏盲以及对侧视野同向象限盲。
针刺取穴
●风池、天柱、睛明、球后
?手法:风池、天柱手法同前,睛明穴1.5-
2寸细针深刺
6 睡眠倒错
?睡眠倒错指发生在睡眠微觉醒时期和睡眠各期移行过程中的睡眠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活跃化的一种表现。被认为是一种“睡眠状态分离”现象,即觉醒状态、MREM和REM睡眠状态之间不是截然分明和移行有序,而是一种状态进入到另一种状态之中。例如,睡行症和睡惊症,即是NREM睡眠状态与觉醒状态的一种混杂表现,以致患者已有某种程度的清醒和活动,但意识尚未完全恢复。
针刺取穴
●百会 ●四神聪 ●上星 ●神门 ●三阴交
7 呼吸衰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