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董氏奇穴为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临床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针刺董氏奇穴为主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方法。结果 治疗组比对照组能明显缩短疗程。结论 针刺董氏奇穴为主治疗三叉神经痛较常规针刺疗法优势明显。【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针刺;董氏奇穴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阵发性剧烈疼痛,包括前额、头皮、眼、鼻、唇、脸颊、上颌、下颌在内的面部神经痛。笔者采用针刺董氏奇穴为主的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27例,并与常规针刺对照,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确诊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50例,均为单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其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15一65岁,平均31岁;病程最短1 d,最长180 d,平均19.6 d。对照组23例,其中男7例,女16例;年龄18一60岁,平均30岁;病程最短1d,最长150 d,平均18.5 d。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基本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 2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中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2.1. 1取穴 侧三里(足三里外,横开1. 5寸)、侧下三里(侧三里穴直下2寸),均健侧,面部扳机点(痛点)、合谷、内庭、太冲(均双侧)。2. 1. 2操作 先取奇穴及远端穴位,常规消毒后针刺,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强刺激。再取面部扳机点,初病者浅刺,久病者深刺,不提插只捻转,刺激强度适中。TDP照射患处。每次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两疗程间体息3 d。2. 2对照组2. 2. 1取穴 四白、下关、地仓、攒竹(均患侧),合谷、太冲(均双侧),眼支痛加丝竹空、阳白,上颌支痛加颧髎、迎香,下颌支痛加承浆、颊车。2. 2. 2操作 常规消毒后针刺,行平补平泻法。TDP照射患处。每次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两疗程间体息3 d。3治疗效果3. 1疗效标准 痊愈 面部疼痛消失,各种功能活动正常。 显效 面部疼痛基本消失,仅某些扳机点触压后疼痛。好转 面部疼痛明显减轻,但触及扳机点仍感疼痛较重。无效 面部疼痛无改变。3. 2治疗结果3. 2.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愈显率为92. 6%,对照组为91. 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果表明两组疗效相似。3. 2. 2疗程与疗效关系比较两组痊愈和显效患者疗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果表明治疗组能明显缩短疗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