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对比针刺董氏奇穴与口服美多巴治疗老年颤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使用董氏奇穴治疗老年颤证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60例老年颤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接受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和口服美多巴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障碍评分,并根据疗效评定方法评价临床疗效,数据采用SPSS 20. 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P = 0. 023即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障碍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老年颤证临床疗效不差于口服美多巴,可考虑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老年颤证,针刺疗法,董氏奇穴,美多巴,对照研究 颤证又称为“振掉”“颤振”“震颤”,是以头部、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本病可见于西医学中的多种锥体外系疾病所致的不随意运动病症,除帕金森病外,还可见于帕金森综合征、特发性震颤、病毒性脑炎、小脑病变的姿位性震颤、肝豆状核变性、手足徐动症、痉挛性斜颈和舞蹈症等多种病症。老年颤证以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为主,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老年颤证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简便有效、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更为医务工作者所信赖。本研究比较董氏奇穴与口服美多巴治疗老年颤证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受试者均来源于疗养院,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老年颤证患者60例,其中42例帕金森病患者和18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其中肝肾不足者35例,气血两虚者15例,痰热动风者-10例。受试者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和口服美多巴治疗。1. 2标准1. 2.1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分型标准参照1991年重庆第3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西医诊断标准分别参照参照1984年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所定的帕金森病(PD)诊断标准、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1.2.2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老年颤证的诊断标准,且可确诊为证候诊断标准中某一证候;符合原发性帕金森病或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年龄在45一80之间,男女不限;愿意配合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1.2.3剔除标准 卒中病史且遗留肢体痉挛状态者;经查实由遗传病、脑肿瘤、脑外伤、感染、药物等引起的椎体外系症状者;老年精神病、癫痫写、失明、失语、聋哑,严重心、肺、肝、肾、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疾患者;惧怕针刺治疗者。1.2.4脱落标准 因各种原因未按规定完成本治疗观察者,疗效观察记录不完整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医生判定应停止治疗者。1. 3治疗方法1. 3.1董氏奇穴针刺治疗 参照《董氏奇穴实用手册》选取主穴:上三黄穴、正会穴、镇静穴、肾关穴。上三黄穴:即天黄穴、明黄穴、其黄穴合称,均位于股骨内侧髁上缘与腹股沟连线上,分别在髌底上4寸、7寸、10寸。正会穴:头顶之正中央,两耳尖连线中点处。镇静穴:在两眉头之间正中直上三分。肾关穴:即天皇副穴,位十天皇穴(胫骨头内侧四陷处)之下1. 5寸,距膝关节4寸。 辨证配穴:肝肾亏虚:加太溪、三阴交;痰热动风:加丰隆、中脘;气血不足:加气海、血海、足三里。 操作方法:患者取卧位,采用25mm或40mm一次性针灸针,常规75 %酒精局部消毒。上三黄穴直刺1一1. 5寸、肾关穴向后45°斜刺1一1. 5寸,镇静穴向下平刺0. 5一1寸、正会穴向前平刺0. 5一1寸,平补平泻手法。配穴根据辨证分型,属于肝肾阴虚及气血不足者施以提插补法,痰热动风者施以提插泻法(补泻手法多选在肘膝关节以上的穴位)。每次针刺30分钟,间隔10分钟行针一次,连续针5次,体息2天,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1.3.2口服美多巴 治疗单纯口服美多巴0. 125 ~ 0. 25g(根据患者的病情与病程确定服用剂量),一天服用三次,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1. 4评价方法 根据《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中医老年颤证功能障碍记分法”及‘疗效评定方法”对受试者进行计分并评定疗效,评定方法如下: (治疗前分数一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x 100%计算,100%为临床痊愈,50%一99%为明显进步;20%一49%为进步;1%一19%为稍有进步;0为无效。1. 5统计方法所有数据由令人管理及处理。采用SPSS 20.0 forW indo w 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片方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 idit分析。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60例患者均无脱落,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疾病治疗前功能障碍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两组具有可比性(P > 0. 05)。2.1临床疗效 本研究发现,两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P = 0. 023< 0. 05,即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2. 2两组患者功能障碍评分改善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功能障碍评分进行比较,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障碍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1),即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降低老年颤证患者的功能障碍评分。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患者功能障碍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前后,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 > 0. 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