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董氏奇穴巨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42例中风肢体偏瘫风痰阻络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1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董氏奇穴巨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分别进行5疗程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症状积分(FMA)均有明显改善,采用董氏奇穴巨刺法的的治疗组改善幅度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具有可比性。1. 2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经MRI和CT检查的确诊病例,均为中风恢复期患者。1. 3排除严重的心肾功能障碍者和针灸治疗恐惧(晕针)患者。1. 4治疗方法1. 4. 1董氏奇穴巨刺法 治疗组71例患者采用董氏奇穴巨刺法进行治疗。第一组取穴:健侧合谷、外关;患侧足三里、上巨虚、太溪、阳陵泉、复溜。第二组选穴:健侧取阳陵泉、足三里,患侧合谷、手三里、三间、外关、曲池。在对穴位进行消毒后,直刺患者健侧,快速行针捻转提插,得气后嘱患者进行1 min患侧活动。巨针直刺患者患侧,得气后在健侧和患侧同时捻针,实现患侧和健侧感应,留针30min,每l0min进行一次行针。两组方交替使用。1次/d,六次为一个疗程,休息1d后继续治疗,共进行5疗程治疗。1.4.2常规针刺法 对照组71例采取常规针刺法进行治疗。第一组选穴:水沟、三阴交、肩髃、肩髎、曲池、外关、合谷、髀关、梁丘、足三里、阴陵泉、丰隆、阳陵泉、悬钟,丘墟;第二组选穴:水沟、肩后、肩髎、臂臑、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髀关、风市、丰隆、阳陵泉、悬钟、丘墟。两组方交替使用。在对穴位进行消毒后,以1寸一1. 5寸毫针直刺穴位,快速行针捻转提插,得气后采取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 , l0min行针一次,1次/d, 6次为一个疗程,休息1d后继续治疗,共进行5疗程治疗。1. 5疗效标准 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进行比较评分,采取治疗前后评分百分数折算法,进行疗效判断:高于81%视为基本恢复;81%一56%视为显著进步;56%一36%视为进步;36%一11%视为稍进步;低于11%视为无变化。2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 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