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69|回复: 0

感冒 咳嗽 在上医院了之前,给你多一种选择!

[复制链接]

797

主题

788

回帖

39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934
发表于 2014-9-15 21: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冒,咳嗽,刮痧拔罐疗法 很灵验
参考文1
感冒咳嗽刮痧部:
咳嗽在医学将其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伴随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特点是咳嗽声重有力,咳痰稀薄或咳痰不爽,鼻塞流涕,全身痫,恶寒发热无汗。偏热者痰稠、咽苦;偏寒者痰消稀。内伤咳嗽病程长,时轻时重,特点是阵阵咳嗽,咳时而赤,自感痰滞咽喉咳之难出,咽干,痰量少质黏,胸闷作痛,口苦。
感冒咳嗽刮痧部位 和方法如下:
(一)刮痧取穴
1.背部:大椎至至阳、大俞至肺俞。
2.胸部:天突至膻中、中府、前胸由内向外刮拭。
3.上肢:尺泽、列缺、合谷。
(二)刮痧取经
督脉、任脉、肺经、大肠经、膀肮经。
(三)康复刮痧步骤
1.做好刮痧操作前的一切消毒准备工作。
2.患病轻者取坐位,重者取卧位,根据刮拭的部位先涂活血剂,用按摩的揉法将局部预热,然后用刮痧手法进行刮拭。
3.刮脊背、督脉、膀恍经。
4.刮前胸。
5.利上腹部。
6.加强重点穴位的刮拭。

参考文2
感冒是一种外感风邪或时行病毒所引起的发热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喉肿痛、脉浮。感冒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多,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由于外感病邪不同,感冒有风寒、风热和暑湿之分。
一、风寒感冒
(一)症状
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见图2-1-1、图2-1-2、图2-1-3、图2-1-4)
(2)定位 风池:在头后项部,头枕骨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3)刮拭顺序 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及背部肺俞、肩胛部,然后刮中府及前胸,放痧少商,最后刮拭足三里。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从风池穴一直到肩髑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鸠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少商、大椎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二、风热感冒
(一)症状
以恶寒轻、发热重、头痛、有汗、流浊涕、痰黄稠、口渴、舌苔薄黄为主要症状。(见图2-1-1、图2-1-5)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合谷、曲池、尺泽、外关、风池。
(2)定位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合谷:第一、第二掌骨问,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外关:在前臂背侧,在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然后刮拭上肢内侧曲池、尺泽,最后刮外关、合谷。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从风池穴直向下刮3寸,中间不要停顿,用力不宜过重。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上肢内侧部2穴,由上向下刮,尺泽穴可重刮。刮拭上肢外侧部2穴,由上向下刮。
三、暑湿感冒
(一)症状
多见于夏季,感受当令暑邪,暑多夹湿,暑湿并重,以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头痛、头胀、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孔最、合谷、中脘、足三里、支沟、膻中。(见图)

(2)定位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问,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足三里: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
支沟:手背腕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膻中: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3)刮拭顺序 先刮胸部的膻中,再刮腹部的中脘,然后是上肢内侧的孔最,刮拭上肢外侧支沟和合谷,最后刮拭足三里。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由膻中至中脘,用刮板角部白上而下刮拭,中间不要停顿,用力不可过重。然后刮上肢内侧孔最,上肢外侧支沟和合谷,最后刮拭足三里,顺序都为由上至下。
咳嗽的刮痧疗法
咳嗽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本病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多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外感咳嗽,即急性咳嗽,除咳嗽主症外可兼见表症,若调治失当可转为慢性咳嗽;内伤咳嗽是肺系多种疾病迁延不愈导致肺脏虚损,气阴两伤,肃降无权而为咳,内伤咳嗽经久难愈,感受外邪亦可急性发作。
一、外感咳嗽
(一)症状
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中府。 放痧穴:肺俞、太冲。(见图)

(2)定位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身柱: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膻中: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中府: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问隙。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问隙的后方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风门、肺俞、身柱,然后刮胸部中府、膻中,最后刮足背部太冲。
(4)刮拭方法 泻法。太冲、肺俞可放痧。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从风门穴经肺俞穴向下刮至身柱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至膻中穴。肺俞、太冲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二、内伤咳嗽
(一)症状
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他脏见证。
(二)治法
(1)选穴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中府、肾俞(见图2-2-1、图2-2-2)
(2)定位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身柱: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膻中: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的风门、肺俞、身柱、肾俞,最后刮胸部中府、膻中。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从风门穴经肺俞穴向下刮至身柱穴,再至肾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至膻中穴。
中暑的刮痧疗法
中暑是夏季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下劳动、生活或活动,因暑热侵袭,致邪热内郁,体温调节功能失常而发生的急性病变。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阴暑、阳暑,若头晕、头痛、懊侬、呕恶者称“伤暑”;猝然昏倒者称“暑厥”;兼见抽搐者称“暑风”。
中暑先驱症状有全身软弱、乏力、头昏、头痛、恶心、出汗减少。继而体温迅速上升,出现嗜睡、谵妄或昏迷。皮肤干燥、灼热、无汗,呈潮红或苍白;周围循环衰竭时呈紫绀。脉搏快,脉压增宽,血压偏低,可有心律失常。呼吸快而浅,后期呈陈一施呼吸。四肢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瞳孔缩小,后期扩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严重患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或肝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本证在临床上分轻重两型,表现各不相同。轻证表现为头昏头痛,心烦胸闷,口渴多饮,面红为阳暑;若见精神疲惫,肢体困倦,胸闷不畅,为阴暑。而重证则见壮热无汗.肌肤灼热,面红目赤,口唇干燥,神志昏迷,手足痉挛或抽搐。
(二)治法
(1)选穴 风府、哑门、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穴位、合谷、内关。
放痧穴:大椎。(见图)


(2)定位 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
哑门: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O.5寸,第一颈椎脊突下。
大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问,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
(3)刮拭顺序 先刮风府、哑门,然后用三棱针放痧大椎穴,再刮背部膀胱经,最后刮前臂内关、合谷穴。
(4)刮拭方法 补泻兼施,大椎放痧。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部风府至哑门穴,由上至下,宜用刮板角部,30次,出痧为度。大椎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然后刮拭背部膀胱经穴,分别为背部正中线旁开1.5寸和旁开3寸二线,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出痧。最后分别刮上肢内侧内关穴和手背部合谷穴,各30次,出痧为度。
参考文3
刺络拔罐治疗咳嗽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征候之一,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采用刺络配拔罐治疗急、慢性咳嗽,取得满意疗效。
治疗方法
取穴:
天突、肺俞(左右各一穴)、大椎。
操作方法:
嘱病人取坐位,常规消毒天突穴,医者用左手的拇、食指捏紧或舒张局部皮肤,右手持三棱针快速点刺穴位3~4下,然后拔罐,(真空拔罐器最佳),留罐10分钟,使每一针刺点含一小血珠为宜,取罐时用酒精棉球擦去血迹,再嘱病人取俯卧位,常规消毒两肺俞穴,用以上相同的方法刺络拔罐治疗,每日一次,多数患者2~3次痊愈,病程长者或病情顽固者加刺络拔罐大椎穴,可连续治疗3次,后隔2日1次。
体会
咳嗽是一种常见症状,多种疾病均可引起,其发生原因有外感、内伤两类,外感为六淫犯肺,内伤为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咳嗽,外感应祛邪利肺,内伤治应祛邪止咳,扶正补虚。天突穴系阴维脉与阴脉之交会穴,具有宣肺调气,清咽开音之功,此穴能使无论吸气或呼气阶段的气道阻力从增高状态明显下降,特别是呼气时的气道阻力下降最为明显。肺俞调肺理气,清泻肺经郁热;大椎调节呼吸机能,减少发作次数。刺络有开窍、清热、祛邪、活血消肿之作用;拔罐可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止痛,同时能加强刺络效果。故3穴刺络拔罐能迅速止咳及消除其他症状,此法简便、痛苦小,奏效快,经济安全,便于临床使用。*
参考文4
小儿咳嗽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以罐具吸拔病变部位或穴位,以通畅气血,疏导经络,拔除病气,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最后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中医认为,拔罐疗法具有行气活血、温经通络、消肿止痛、祛湿逐寒、泄热除毒等作用。
小儿咳嗽拔罐穴位:
背部:
大椎: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身柱: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身柱理肺气。
双侧风门: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定喘:在背部经外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胸部:
天突:胸骨上窝中央.
膻中:膻中穴取胸前第四肋间隙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取穴 。 男性可取两乳中点取穴。女性可先定胸骨角(第二肋间),在向下定出第四肋间,即可取膻中穴.
双侧中府:1、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即是本穴。2、男性乳头外侧旁开两横指,往上直推三条肋骨处即是本穴(平第一肋间隙)。3、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神藏、灵墟。
上肢:
双侧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太渊:用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同时放在这里,像号脉一样,会感觉到有一处地方在跳动,这是动脉在搏动,这个搏动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太渊穴所在的位置。
双侧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挠侧的中点处。
经渠:经过,路径的意思,渠,指水流的道路。前臂掌面桡侧,腕横纹上1寸,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伸出左手,掌心向上,用右手给左手把脉,中指所在位置即是。
下肢:
双侧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另外一种简易找法: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丰隆:五根手指并拢,大拇指前端横贴在腓骨小头下方(右手贴右脚 、左手贴左脚)。压压小指指尖碰到的部位(腓骨的略前方),感觉有点沉重的地方就是。严格的说,应该把膝中到外踝尖的距离分成16份,取8份,然后沿胫骨再比2横指,就是丰隆的准确位置了。
操作方法:
每次取2-3穴,留罐5-10分钟,每天一次,单穴位三天可再拔一次,10次一疗程,中间隔3-5天。
参考文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2 09:08 , Processed in 0.614284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