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83|回复: 1

经筋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复制链接]

612

主题

53

回帖

1881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881
发表于 2014-9-12 15: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7-12 14:53 编辑

摘要:目的:观察经筋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筋经疗法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针灸疗法。主要观察临床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4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愈26例,好转1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2%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 0. 05)。结论:运用经筋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关键词:周围性面瘫 经筋疗法 针刺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口眼向健侧歪斜,多在春秋季节发病。自2005年6月一2007年6月,笔者运用经筋疗法对50例面瘫患者进行手法、针灸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100例,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14- 70岁,平均38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个月,平均发病时间5天;急性发作期42例,慢性缓解期58例。以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 > 0. 05),具有可比性。1. 2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拟定 1)发病年龄不定,急性起病,1-5天内达到高峰。 (2)临床表现主要为病侧表情肌瘫痪,即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闭目不严,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鼓腮动作不能完成。( 3)排除外伤、耳科及桥小脑角部位病变等所致的周围面神经损伤。2台疗方法2. 1治疗组 以“经筋理论”指导临床,分2个步骤进行。2. 1. 1经筋手法 (1)循筋查灶:以“以痛为腧”为查灶原则,循患者手足阳明经筋走向查找,局部重点查找额肌、眼轮匝肌、颧大小肌、口轮匝肌及颞肌的起始点和肌肉的交叉点,可触及条索状或磨砂样的病灶点、疼痛点,远端病灶点可于腕、肘外、足背、膝关节处查找。(2)手法消灶:术者先用拇指结合肘部循手足阳明经筋走向以滚、揉、按压法充分松解经筋系统,丙重点对上述所查及的病灶点施点、弹、拨、揉法,力度由轻至重,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力求病灶点软化、松解,局部压痛减轻,施术约20rnin 。2. 1. 2经筋针刺 局部常规消毒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按压固定所查及的病灶点,右手持28号1. 5- 3寸毫针,以快速进针法刺入病灶点,待针下有阻力感,即可运针,采用一孔多针,一灶多刺的针刺方法,可深刺入骨膜,以肌肉有跳动感为佳,待局部有酸麻胀痛感或向周围放射后,留针15rnin 。2. 2对照组 采用传统针灸疗法,选患侧阳白、鱼腰、太阳、颊车、地仓、翳风、合谷、太冲,以上穴位任选两组,局部常规消毒后,以28号1- 3寸针灸针,快速刺入穴位,得气后加电针,选连续波,留针20--30rnin 。以上两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隔日治疗1次,治疗期间,停服用相关药物。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即面肌功能恢复正常,口眼歪斜症状消失,眼睑闭合良好。显效:面肌功能基本恢复,口眼歪斜基本消失,但患侧尚有轻度麻木感觉或说笑时略有口歪。好转:面肌功能部分恢复,口眼歪斜症状减轻,其他症状改善。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3. 2治疗结果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 0. 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8

主题

864

回帖

100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03
发表于 2014-9-12 15: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4讨论与体会
周围性面瘫,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导致面部肌肉活动降低或瘫痪,与局部循环障碍和病毒感染有关。中医学称为“口眼&#13726;斜”,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从《内经》经筋理论中可看出面瘫属于经筋病候。《灵枢·经筋》中记载,手阳明经筋:其支者上颊,结于頄,直者上出于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颌”,足阳明经筋“……上颈,上挟口,合于颌,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说明手足阳明经筋在面部的分布与面神经的走向是一致的。再从两经所主的病证:“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经”,“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卒口僻,急者目不和”,扼要地描述了面瘫的主要症候。
在经筋病的选穴上,笔者突出了“以痛为腧”的选穴特点,我们称之为“病灶点”,即相当于现代临床所描述的压痛点、触发点,均可在经筋系统中查找,病灶点的产生多在肌筋的交叉处、成角点及肌腱附着点,肌筋因感受外邪或跌扑劳损而失衡,即可出现疼痛、拘挛、强直、转筋、抽搐、肿胀的症状,而在查找病灶点时,通常可触及条索状、磨沙样“筋结”。在治疗上,直接在病变部位施治,相对于经络辨证针对性更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经筋系统是十二经筋所联系的筋肉系统,是一个整体结构,我们在治疗上,先用手法按经筋走向循筋松解相关肌肉,激发经脉气血运行,丙根据《灵枢·官针》中所述的“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的治疗方法,即“一孔多针,一灶多刺”的消灶手段,使针尖直达病所,甚入骨膜,充分消灶解结,以唤醒废用之筋肉,达到“松一顺一动”的理想功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2 15:27 , Processed in 0.518838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