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进针在整个针刺治疗过程中,是最基本的一个操作步骤。进针是指针刺入皮下组织和达到一定的深度而言。在确定了理、法、方、穴之后,进针就是为了针下得气,进针就是为了治病。若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能顺利地进针,势必会引起患者的局部疼痛,内心恐惧。 肌肉收缩而产生弯针、滞针乃至不能再进行下一步的针刺操作,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针刺效果了。 关键词:进针;皮下组织;疼痛 在针刺入皮下组织的过程中,主要解决的是无痛进针。在针向一定的深度刺入时,所要解决的是针下得气。而要达到这两个目的,重要因素本人觉得主要有以下 4 个方面:即第一快速地刺入皮下组织,第二缓慢地刺入予定深度,第三患者的神态安定,最后要求医生的精神专一。 1 快速刺入皮下组织 任何形式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都能引起疼痛的感觉。而针刺的疼痛则是机体对外来刺激的一种保护性反应。针刺疼痛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受损区域的大小及该区域的敏感度,以及对受损区域刺激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因此,除了尽量选择较细、光滑、坚韧而又不钝的针具外,如何减弱刺激强度和缩短持续时间,快速地刺入皮下组织,则是进针无痛的决定性因素。 2 缓慢进入预定深度 在针继续向预定的深度刺入的时候,要特备注意针下得气,因为这是进针的最终目的。金代杰出的针灸家窦汉卿曾指出:“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这正式对针下得气最好的描述。然而值得提出的是:这种沉涩紧的感觉要与因手法不当而引起的疼痛,导致局部肌肉痉挛或因体位移动后发生的滞针现象严格区别开。为了避免这一点,而更好地寻真下之气,故进针时,要特别注意虚虚而入。就如明代徐凤所述:“下针贵迟,太急伤血。”这就是说当针刺入肌肉筋骨间的操作,进针要缓缓而入,只有这样,才能免伤血管,仔细地体会针下得气与否及得气的程度。而后方能施行补泻的手法,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3 患者神态安定 在进针时,患者的神态意志必须是安定的,其气血方能冲和。暴饮暴食、大饥大渴、过度疲劳,或是情绪波动,都将会使患者处于脉乱气散、阴阳错乱、营卫气血运行失常的状态。此时医生妄想行针刺,患者失于内守,就很可能使阳病入阴,或阴病及阳,再或造成阴阳俱病,从而加重病情。这时的针刺就不再是治病,而是在致病。所以说,患者必须心神安定,血气平定,方可针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