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4-9-28 08:44 编辑
腰背肌筋膜炎为临床常见病之一,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从经筋论治不多见。笔者拟采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以此探讨经筋与肌筋膜炎的关系,不当之处,敬请同道指正。 十二经筋与肌筋膜的生理关系《素问·痿论》称“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膜系统。其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肌筋膜指包绕肌肉组织的特殊类型的深筋膜,有时指整个肌肉和筋膜,也可以指连接肌肉和骨骼的肌腱和韧带,中医经筋无论从其分布、来源以及功能上,都体现了与现代解剖学中筋膜高度相似。十二经筋与筋膜关系密不可分。 十二经筋病候与肌筋膜炎的病理关系 肌筋膜炎属中医学“肌筋痹”范畴,当属经筋病症,《灵枢·经筋》记载,十二经筋起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行于体表,不入内脏,结聚于关节和骨骼部,形态有大小,或散布成片。足太阳经筋“上结于臀,上夹脊上项”。在人体躯干部的分布为臀、夹脊、肩髃、缺盆等部位,其分布范围与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病好发位置相一致。 腰背肌筋膜炎临床表现特征为腰背部、臀部弥漫性钝痛,并常能在广泛的痛区明确指出最痛点,按压该点时,疼痛向邻近部位扩散,有时可在其深部触及大小不等之硬结,此处常有放射性痛。十二经筋的病候多表现为该经筋循行所处的筋肉或与动作有关的疾患,以运动障碍和疼痛为主,当腰背部肌筋膜感受寒邪、慢性劳损时,首先受累的应是足太阳经筋的腰背段,足太阳之筋,其病“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经筋弛缓、孪急、掣痛、转筋、强直,导致经筋系统失衡,则易在肌肉的起始点,相互成角处、交叉点形成痛性筋结点。由此看出,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症状与经筋病症也一致。 在病因病机方面,腰背肌筋膜炎多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而使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灵枢》刺节真邪篇指出,“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期于大经,令之不通”,壮医经筋疗法总结古人经验,提出肌筋膜炎是由于“肌筋劳损,复感风寒,横络盛加,因结致痛”理论,较全面的阐述了肌筋膜炎的发病机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