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59|回复: 0

经筋疗法的有关研究与展望

[复制链接]

777

主题

342

回帖

3708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708
发表于 2014-9-12 15: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经筋疗法是基于传统经筋理论指导下的各种经筋病治疗方法,其在中医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虽被广泛践行,但与占主导地位的经脉理论相反,其相关理论发挥与临床方法创新却鲜有阐述。在薛立功、黄敬伟等新中国老一辈学者、专家的重视、重新认识和挖掘下,经筋疗法与经筋理论才得以发扬异彩,并带领一批中青年专家学者在经筋相关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拟就经筋相关理论文献、经筋病定义、经筋疗法及其临床应用、经筋疗法作用机制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回顾,提出经筋疗法及经筋理论相关研究的思路与展望,为进一步发扬经筋疗法,深入挖掘经筋理论提供参考。关键词:经筋;经筋疗法;经筋理论:作用机制;研究展望经筋疗法是基于传统经筋理论指导下的经筋病治疗方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类筋性疾病,其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经筋的理论探讨或各种疗法的临床疗效报导,基于经筋理论指导下的经筋疗法的作用机制研究相对较为缺乏。本文就经筋相关理论文献、经筋与经筋病定义、经筋疗法及其临床应用、经筋疗法作用机制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回顾分析,提出经筋疗法及经筋理论有关研究的思路与展望。经筋理论与经筋疗法的有关古代文献 “经筋”是我国中医经络学说的重要内容,早在中医经典巨著《黄帝内经·灵枢》中即有《经筋篇》对这一内容加以专章论述。((灵枢.经筋))篇叙述了“十二经筋”在机体循行的部位和途径,描述了其生理病理变化的症候特征,并提出“以痛为腧”的选穴原则以及“燔针劫刺”的经筋病治疗方法。此外,《灵枢.经别》及《素问。皮部论》中亦有关于经筋结构的阐述。其后,隋朝巢元方在其《诸病源候论》中有“伤绝经筋,荣卫不循行”的记载。嗣后,唐宋金元近千年的历程中,几未见到任何有关经筋的报道,直至明代的张景岳在《类经》中提及“十二经筋痹刺”和李中梓在其《病机沙篆》中有“经筋所过,皆能为痛”的描述。清朝胡廷光在《伤科汇纂》中对经筋之病寒热症有所记载:“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纵不收”。吴谦在其编撰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才将手法实际使用到经筋之病上。自《灵枢.经筋》篇而后几千年正统中医史中,只有寥寥几本经筋学著作,这说明了古代中医学者对经筋学的研究和应用均不够深入广泛,重“经脉”而略“经筋”。相反,与经筋理论有关的“易经筋疗法”、锻炼法、导引术却在民间和武术界口传心授,形成历史上多种形态的经筋疗法的雏形,清代的《易经筋图说》、《金图易经筋》以及李佩弦所著的《易筋经》中就有相关的类经筋疗法论述。 中国民族医学对筋肉系统也有自己的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筋病诊疗经验,在大量的民族医学外治疗法中也都蕴含着经筋病相关的临证经验。如在藏医经典古籍《四部医典》中,“筋”就被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进行论述,并从解剖、生理、病理及临床等多个角度对“筋”及其病变加以记载,形成了金针刺、放血、火灸等有针对性的外治技术。壮族、瑶族、畲族等民族医学也都有类似经筋疗法与相关理论的不系统记载和报道。2.经筋理论与经筋疗法的有关现代文献 近年,经筋疗法以其朴素的理论和实用的疗效,逐渐引起众多学者、临床医生的重视,并在传统经筋理论的启发下将多种经筋疗法广泛应用到临床。据文献调研,第一部《经筋疗法》专著1996年问世,该书由黄敬伟结合对传统经筋理论的理解和多年临床实践著成,书中对传统经筋理论做了详细系统的总结,全面论述了经筋病病因、病机、症状、分类、诊疗原则、治法等内容,并结合现代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知识,在多年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了人体208个常见经筋腧穴,提出“以灶为腧”、“手触查灶”、“多维解锁”、“综合消灶”等一系列经筋病诊治手段,在各种经筋疗法中颇具代表性。中国中医研究院薛立功研究员则在《经筋理论与临床疼痛诊疗学》中,从文献理论方面对经筋理论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堪称经筋专论的代表性著作。此外,早期葛长海氏的“捏筋拍打疗法”和胡兴立氏的传统医疗手法在各种经筋疗法中也别具特色。与此同时,经筋疗法以其朴素实用的特点,己经广泛被台湾、欧美等地医师和研究者接受,台湾的黄国松博士在其《脊椎手疗法》中将经筋理论与脊椎神经研究结合进行了论述,并于2007年出版了《经筋手疗法图解》一书,图文并茂的介绍了经筋病的诊疗手法。尽管如此今人对经筋的研究仍显重视不够。通过对“中国中医药数据库”的“经筋”主题词进行检索,发现1984年初至2008年底的25年间,“经筋”主题的研究文献仅有172篇,且绝大多数集中于经筋理论探讨和各种经筋疗法的临床报道。另对己出版的论著进行调查发现,以“经筋”为主题词的中医论著目前仅有六种,按出版时间顺序分别为:黄敬伟《经筋疗法》(1996)、吕嘉戈《气功医学之经筋学说》(1996)、韦坚等《经筋疗法》(2002)、薛立功《经筋理论与临床疼痛诊疗学》(2002)、黄国松《经筋手疗法图解》(2007)、薛立功等《经筋医学》(2009?)。这种研究现状,与经络研究相比形成极大反差,充分反映了经筋理论在中医学术中的边缘化地位。3.关于经筋 按照中医学传统观点,经筋理论是研究经筋的分布及其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防治、康复的理论,是中医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筋与脉并为系”,经筋系统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外在连属体系,以经络命名,共十二条,主要循行于人体四肢和体表,也称为“十二经筋’,。十二经筋具有联缀四肢关节,约束骨骼,维络周身,主司运动的功能,是古人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对人体运动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综合、概括。关于经筋的解剖学实质,目前尚未能达成共识,一种倾向是把经筋与单一的组织相联系,如认为经筋实质是神经组织;另一种倾向是把经筋与多种组织相联系,如王雨认为经筋是肌肉(主要是肌键和韧带)以及周围神经。薛立功等则倾向于从运动力学角度阐释十二经筋是身体的12条力线及其相关结构。《中医筋伤学》教材中认为“筋”相当于解剖学中四肢与躯干部位的软组织,主要指肌键、筋膜、关节囊、韧带、腱鞘、滑液囊、椎间盘等软组织。原林等则结合其对人体筋膜的解剖学研究提出:遍布全身的结缔组织筋膜支架以干细胞为核心,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参与下构成一个新的独立功能系统一一筋膜系统,从功能系统角度重新审视人体结缔组织形态与功能,并开展了筋膜系统与中医经络间对应关系的研究。吴金鹏等则在对经筋与膜原的文献研究基础上,认为中医的“筋”与“膜”共同构成了全身的筋膜支架,“经筋”、“膜原”与全身筋膜支架在结构上存在共性,经筋固有的联络骨骼、协调运动、固护体表、抵御外邪、维络器官等功能也都能从筋膜得到支持。尽管各家提法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经筋的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在部位上遍及全身,在组织类型上,主要与筋膜等软组织及其内含的复合结构相关。虽然以上这些观点尚有待实验证据支持,但从筋膜等实体解剖组织入手研究经筋以及经筋疗法的作用机制,确实是一种可行的研究思路。4.关于经筋病与筋结病灶点 经筋为病,涉及的病种非常广泛,中医骨伤学、中医筋伤学、针灸学中的颈、肩、腰、腿、膝、踝、肘、腕等部位的疼痛,多归属于经筋肢体病。《灵枢·经筋》中详细阐述了十二经筋病候,有寒热病候以及沿经筋循行部位发生的十二经筋病候如掣引、痹痛、转筋等,其相关论述是经筋病的理论基础。经筋与脏腑为病也关系密切,《灵枢·五变》日:“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胰理之不坚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由此可知,脏腑之功能状态,直接与筋肉密切联系。《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诸筋者皆属于节”,“筋结”,或结筋点,是经筋行程中容易发生损伤的部位,多位于关节的周围。按照《灵枢·经筋》中经筋病“以痛为腧”的诊治原则,“筋结”也自然成为各种经筋疗法的关注点。现代医学与经筋“筋结”病灶很相似的一个概念是“扳机点”(Trigger Points,Trps),其基本内涵是:在骨骼肌纤维中可触及的紧张性索条上高度局限和易激惹的点。近20年来,国内外关于扳机点的研究非常活跃,主要涉及病理生理学、医学影像学、临床治疗学等方面。比较来看,尽管中医经筋“筋结”病灶不完全等同于西医“扳机点”,但二者在软组织损伤及疼痛治疗学上的临床意义存在着诸多共性。在目前开展的经筋病临床研究中,对经筋病阳性体征以及诊治经验的总结更为丰富,适应症范围也更为广泛;而现代医学所开展的扳机点研究在揭示生物学机制方面则获得了更多的实验支持。如果把经筋病理论、临床治疗经验与扳机点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将可望对经筋病外治机制研究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5.关于经筋疗法广义的经筋疗法包括了所有基于传统经筋理论的针刺、推拿按摩、拔罐、火针、针刀、长圆针、内服外敷药物等各种治疗方法,这些经筋疗法基本呈现三个共同特点:一是以手法和针刺为主,多种疗法灵活结合运用;二是治疗针对性强,直指病灶,“以痛为腧”,大多数痛点都位于筋膜之内;三是各种经筋疗法在临床方面涉及病种非常广泛,但以运动系疾病和局部经筋痹痛的治疗为主,对于一些难治全身性病症如神经衰弱、慢性疲劳综合征等亦常收奇效。在各种经筋疗法流派中,黄敬伟等的经筋病系列治疗方法较早形成体系且被临床广泛应用,其在各种经筋疗法中颇具代表性。黄氏根据《灵枢·经筋》篇中叙述的“十二经筋”循行部位的生理病理变化和症候特征,以及“以痛为腧”的诊疗原则以及“燔针劫刺”的经筋病治疗方法,结合现代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知识,在多年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了人体208个常见经筋“筋结”病灶点,并提出“以灶为腧”、“手触查灶”、“多维解锁”、“综合消灶”等一系列经筋病诊治手段}H},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临床验效报道较多,其标准化研究目前己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民族医药关键技术示范项目,拟大范围进行推广应用。黄敬伟本人(壮族)也被列入国家首批20位民族医名老专家,科技部立项对其经筋疗法学术经验开展传承研究。由于经筋理论指导下的经筋疗法在筋性病损伤治疗学中具有的独特优势,近年各种经筋疗法的临床验效报导如雨后春笋,新疗法、新针具的开发也层出不穷,然而对于经筋疗法的作用机制研究目前极为缺乏,临床相关的基础研究相对滞后。因此,基于传统经筋理论指导,将现代医学技术引为己用,开展临床广泛应用、证实有效的经筋疗法的共通作用机制研究,是深入理解经筋理论,提高筋病临床诊治技术和疗效,使经筋理论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开展经筋疗法临床规范化研究的必经途径。6.关于经筋理论与经筋疗法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在经筋理论与经筋疗法的作用机制研究方面,独立开展的单位寥寥可数。国内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北京民族医院等单位早期集中研究探讨较多。这些单位相继开展了针刺镇痛的细胞外信号转导机制研究,中医经络与筋膜解剖学相关性研究,部分中医、民族医学经筋、膜原与筋膜相关文献学研究,名老专家经筋疗法学术经验传承研究等。并先后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研究论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2 15:06 , Processed in 0.246539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