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55|回复: 1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4例

[复制链接]

582

主题

89

回帖

1992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992
发表于 2014-9-12 17: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确诊患者随机均分为浮针治疗组和电针治疗组各64例,浮针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治疗,电针治疗组采用电针疗法治疗。两组均日1次,5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 d.,3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浮针治疗组治愈率为62. 5%,有效率为95.3%,电针治疗组治愈率为28. 1 %,有效率为78. 1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 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之肱骨外上髁炎诊断标准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1月1日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四之肱骨外上髁炎诊断标准拟定。①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砖瓦工、网球运动员或有肘部损伤病史者。②肘关节外侧疼痛,尤其在前臂旋前背伸、提、拉、推、握拳时疼痛更明显,疼痛沿伸腕肌向下放射,严重时不能持物。③肌肉触痛点(阿是穴)和痛点处周围常可触及到痛性拉紧的带状或条索状结构,伴有特征性的远处牵掣痛。④伸肌腿牵拉试验(Mills试验)阳性。1. 3治疗方法1. 3. 1浮针治疗组 患者取仰卧位,在患侧肱骨外上髁局部找准压痛点及距痛点周围6一8cm处确定进针点,并做一记号,医者手指及进针点皮肤常规消毒,采用研制的一次性浮针针具,与皮肤呈15°一25°快速刺入皮下,提起针尖沿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向痛点方向推进平刺,深度为25一35 mm之间,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摇摆针体使针在皮下作左右各15°扇形平扫运动(在整个运针过程中,医者手感松软易进,患者应无酸、胀、痛感),当痛点消失或疼痛明显减轻时,抽出针具,消毒干面球按压针孔片刻后用医用胶布贴附固定。每天1次,5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 d,3疗程后统计疗效。1.3.2电针治疗组 取穴:患侧曲池、手三里、外关、阿是穴(在肱骨外上髁部寻找压痛点,以最敏感位置作为阿是穴)。方法:患者仰卧位,将患肘屈于胸前,在最痛点(阿是穴)及患侧手三里、曲池、外关穴上皮肤常规消毒,使用0. 25 mm x40 mm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垂直于穴位皮肤表而快速刺入所选取的穴位,行提插捻转法,平补平泻,得气后加G6805一Ⅱ型电针治疗仪,用连续波,频率150次/min,强度以患者感受适宜为度,留针20 min。每天1次,5 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治疗3疗程后统计疗效。1. 4疗效判定 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1月1日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之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评定及《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和功能评定标准》制定疗效标准。以下3项为观察指标:①患者疼痛改善情况:疼痛程度分为4个等级,即无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分别计30分、20分、10分、0分。②肘关节活动度(内旋、外旋):肘部活动度分屈、伸、旋转(内旋+外旋)。屈伸达136°以上计22分,121°一135°计18分,91°-120°计15分,61°一90°计10分,31°一60°计5分,16°一30°计3分,15°以下计0分。旋转达151°以上计8分,121°-150°计6分,91°一120°计4分,31°一90°计2分,30°以下计0分。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包括梳头、洗脸、刷牙、解扣、系皮带、提物、拧毛巾、穿衣等8项,每个动作完成情况分5级:不能完成为0分,帮助下完成为1分,部分完成为2分,完成时间延长为3分,正常完成为4分。满分为32分,分数越低,病情越重。1. 5疗效评定方法 采用尼莫地平法,即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100%。治愈:疗效指数≥75 %;显效:疗效指数74%一50%;有效:疗效指数49%一25 %;无效:疗效指数

453

主题

950

回帖

235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53
发表于 2014-9-12 17: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4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桡侧伸腕长肌、短肌、指总伸肌、尺侧伸腕肌及肱桡肌均起于肱骨外上髁处,此肌群的过度牵拉,主要是桡侧伸腕肌在外上髁附着处受到牵拉性损伤如跌扑挫伤、强力转肘、腕部反复用力过猛、过久或较长时间提携、抛掷重物等,均会引起肱骨外上髁部发生病变,前臂肌肉血液循环较其他组织更为丰富,需要大量血流,肌肉缺血后,细胞渗透压改变,发生肿胀,继而发生肌肉中心性坏死,其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周围神经受炎症细胞刺激,接受刺激信号传入人脑中枢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觉,其中坏死肌肉可部分或全部吸收,渐渐由瘢痕组织所代替,因而失去弹性,发生痉挛,使关节出现僵滞,功能活动障碍等症状,表现为肘关节外侧疼痛,尤其在前臂旋前背伸、提、拉、推、握拳时疼痛更明显,疼痛沿伸腕肌向下放射,严重时不能持物,肌肉触痛点和痛点处周围常可触及到痛性拉紧的带状或条索状结构,伴有特征性的远处牵掣痛。
    浮针疗法是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符仲华教授经数年研究探索,首创的一种对疼痛能立即奏效的新疗法,是应用特定的浮针针具在病痛周围的皮下进针的针刺治疗方法。因其针刺有别于传统针刺方法,不深入肌肉层,只在皮下,象浮在肌肉上一样,故取名为“浮针”。浮针疗法是在传统的针刺理论、阿是穴理论和腕踝针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把中医经络学说与现代医学神经反射原理相结合,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炎镇痛、减轻水肿,主要适应证为疼痛性疾病。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不但能在较短时间内消除和减轻疼痛,而且操作简便安全,不受任何条件限制,至今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除针刺进皮肤有短斩的刺痛外,患者没有其他明显的感觉,不要求得气,取效快捷,疗效确切,易学易用。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既可以减轻病人痛苦,又降低医疗费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然而,浮针疗法的机理研究比较薄弱,尚待加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27 03:12 , Processed in 0.865601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