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4-9-30 10:19 编辑
摘要: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50 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结果: 临床痊愈 42 例,显效 3 例,有效 3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 96. 0%。结论: 穴位埋线疗法疗效较好,痛苦小。 关键词: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穴位埋线疗法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HN) 是带状疱疹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临床症状重,缠绵不愈,顽固难治,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自2010 年 12 月以来,笔者尝试用埋线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共观察 50 例 PHN 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均符合本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男 28 例,女 22 例; 年龄30 ~ 75 岁; 病程为 1 ~ 24 个月。发病部位: 腰腹部 23 例,胸背部 22 例,头面部 3 例,四肢 2 例。 1. 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标准制定。①既往有带状疱疹病史,临床治愈后出现疼痛持续 1 个月 ~ 2 年; ②有明显按神经支配区域分布的痛觉、触觉异常,局部可有色素沉着; ③疼痛的性质为阵发性刀割样或闪电样发作痛或持续性烧灼痛、紧束样疼痛; ④患区内有明显的神经受损后其他不适感,如: 发痒、紧束感、蚁行感等; ⑤患者心理负担沉重,情绪抑郁。 1. 3 纳入标准: ①至少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诊断标准的前 3 项者; ②年龄范围 20 ~80 岁; ③无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或全身衰竭者,无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结缔组织病、血友病及出血倾向的患者; ④入选前1 周内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者。 1. 4 排除标准: ①属于带状疱疹的特殊类型者,如: 眼、耳带状疱疹、内脏带状疱疹、脑膜带状疱疹、泛发性带状疱疹; ②带状疱疹仍属急性期,疱疹未消失者; ③合并有心、脑、肾及造血等系统的严重疾患,以及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病等患者。 2 治疗方法 2. 1 器材: 一次性埋线针、0 ~ 1 号羊肠线、止血钳、手术剪、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洞巾、创可贴等。 2. 2 取穴: 主穴: 阿是穴( 依据患区面积大小选取) 4 ~ 6个穴位。配穴: 肝气郁结者,选太冲、曲池; 脾失健运者,选血海、地机; 气虚血瘀者,选足三里、三阴交。 2. 3 埋线治疗: 在选定穴位处常规消毒,铺好一次性洞巾,羊肠线取出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剪将其剪为长约1 cm,用 2% 利多卡因注射液在选定穴位处进行局部麻醉,将剪好的羊肠线用止血钳置入一次性埋线针中,沿局麻点用一次性埋线针将羊肠线植入穴位,进针方向均成 45°角斜刺向患区中心,覆盖创可贴,创口保持干燥,4 日内不能接触水。3 ~4 周左右重复埋线治疗。 2. 4 疗程: 治疗 3 次为 1 个疗程。1 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3 疗效观察 3. 1 观察指标 3. 1. 1 疼痛强度评分: 视觉模拟尺( VAS) 评分法 ( 即刻度尺法) : 以长度为 10 cm 的标尺两端( 0 ~10) ,每 1 cm 代表 1 分,0 分为无痛,10 分为剧痛,分别代表最好和最差。患者面对无刻度的一面,指出在当时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部位,医生面对有刻度的一面,记录疼痛程度,读出分数。观察数据: 治疗前后疼痛 VAS 评分。 3. 1. 2 不良事件: 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采取的措施和转归。 3. 1. 3 随访: 疗程结束后第 1 个月进行随访,详细记录其症状、体征、远期疗效及有无后续不良反应等。 3. 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修订综合疗效标准”,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 疗效指数 = ( 治疗前积分 - 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 × 100%。标准为: 临床痊愈: 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 疼痛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 有效: 疼痛好转,疗效指数≥30%; 无效: 疼痛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 <30%。3. 3 治疗结果: 治愈: 42 例,占 84. 0% ; 显效 3 例,占6. 0% ; 有效 3 例,占 6. 0% ; 无效 2 例,占 4. 0% ; 总有效率96. 0% 。埋线治疗期间以及随访期间,50 例患者均无不良事件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