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45|回复: 1

腕踝针临床应用举隅

[复制链接]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发表于 2014-10-8 17: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腕踝针疗法是在腕踝部针刺以治疗人体相应部位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它是经络学说尤其是十二皮部理论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作者致力于中医针灸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 40 余年,学验俱丰,擅用针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疗效显著。作者在几十年的临床诊疗中发现,腕踝针对一些疑难杂症有奇特的疗效,今将运用腕踝针治疗相关疑难病的验案数则如下,以飨读者。
1 肩背肌筋膜炎
患者,男,52 岁。2008 年 5 月 12 日就诊。右肩背部酸痛反复发作5 年,阴雨天气、受凉后加重。平时疼痛难耐时,局部按摩有缓解。刻诊见患者体胖,面红,右肩胛岗内侧皮下有一条索状物,压痛明显,上肢功能正常,肩、肘、腕关节活动自如,颈椎、右肩关节 X 线摄片检查无异常。伴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治疗选取右侧下 4 区、上 5 区,按腕踝针操作方法,针刺入皮下一定长度后胶布固定针柄,留针 1 h。2 次后明显减轻,续针 5 次,患者诉已愈。至今未见复发。
按 肩背肌筋膜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中医理论认为针灸疗法有平衡阴阳、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可以松解肌肉及筋膜的痉挛、黏连,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临床上,多数肩背肌筋膜炎患者通过针灸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腕踝针是经络学说十二皮部理论的具体运用,肩背肌筋膜炎为上 5 区的分部,针刺该区可使所属分部经脉气血通畅,从而起止痛作用;下 4 区是作者经验用穴。该方法简便,且针刺手法轻,刺入较浅,安全有效,患者易接受。
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患者,男,75 岁,于 5 月前患右胁肋部及背部带状疱疹,曾在本院皮肤科、针灸科就诊,现疱疹已消退,但在原皮疹处至今仍有断续针刺样疼痛,痛处灼热,疼痛剧烈,曾行常规针灸、热敷无明显缓解,遂就诊。检查见原疱疹处肤色红白相映,针刺样疼痛,疼痛时发时止,入夜尤甚,患者平素体健,现入睡困难,大便秘结,口干口苦,喜饮,舌红苔黄厚腻,脉浮数。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选取双侧上 3、上 4、上 5区,按腕踝针操作方法,针刺入皮下一定长度后胶布固定针柄, 上 3、上 4 留针 30 min,上 5 留针 1 h。隔日复诊疼痛明显减轻。再治疗 5 次后疼痛消失。随访 2月无神经痛出现。
按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学称之为“蛇丹愈后痛”。其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气血不畅,不通则痛;年老体弱,正气不足,气血鼓动无力,经络失养,不荣则痛或久病伤阴,血虚失养,不荣则痛。临床研究结果证明腕踝针镇痛效果显著,作者在辨证的基础上灵活选用穴位,如该患者一派肝气郁结化火的症状,就重用上 5 区(相当于少阳经的外关),该案例疗效表现在疼痛很快减轻,睡眠转为正常。
3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
患者,51 岁,2008 年 3 月 15 日来诊。腰腿痛 5 年,加重 1 星期。一年前曾因“腰突症”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本次发病 2 星期前弯腰用力时,突感腰部酸痛,不能行走,卧床、低头、大小便、咳嗽均使腰痛加重,右下肢持续性麻木。MRI 示 L4/L5、L5/S1椎间盘突出。查体见 L4、L5左侧见一 2 cm 手术疤痕,右 L4、L5椎旁压痛,右下肢沿坐骨神经行走部位压痛,腰椎活动度为 0,右侧直腿抬高试验(+),右侧跟腱反射减弱,右小腿较左侧略细。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治疗选取双侧下 4、下 5、下 6 区,按腕踝针操作方法,针刺入皮下一定长度后胶布固定针柄,均留针 1 h。隔日复诊疼痛明显减轻。续治 5 次后腰腿痛症状完全缓解,活动自如。随访 3 月无明显不适。
按 腰突症手术后复发症在中医学中并无记载,从症状分析可认为是由气滞血瘀、经络不通引起。本例患者取双侧下 4、下 5、下 6 区,是考虑到该患者以前是左侧腰腿痛,现在右侧痛,两侧要兼顾。留针时间长目的是在病变部位较大范围内给予一个较长时间的良性刺激,可最大限度地加速局部浅、深层次的血液循环,有效地改善局部骨关节、椎间盘、肌腱、韧带的血供,促进局部瘢痕等刺激物对神经根损伤的恢复。双侧同取是“缪刺”、“巨刺”理论的具体运用,既在病位同侧取穴起主要治疗作用,又在病位对侧取穴起协同作用,故以上三区相配,能从整体上调节和调动机体的活血化瘀之功能。作者认为腕踝针治疗该病,较其他疗法能更好地改善神经根周围的微循环,消除炎性介质,抑制伤害性信息的传导,解除肌痉挛,减轻或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松解黏连。
4 萎缩性胃炎
患者,女,62 岁。10 年前开始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于 2008 年 1 月来我院就诊,经胃镜检查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活检示中度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化生,轻度异型增生。患者上腹胀闷、疼痛,嗳气,时泛酸,口苦,纳呆,大便溏,小便时黄时清,舌红苔黄腻,脉细,证属脾胃两虚证。作者详查其症,选取单侧下 1、下2、上 1、上 2 区,按腕踝针操作方法,针刺入皮下一定长度后胶布固定针柄,留针 1 h,每星期 3 次,隔日治疗,双侧轮换取穴。1 个月后,疼痛明显减轻,加灸关元。续治 4 个月,胀闷、嗳气明显减轻,口干不苦,纳增,诸症已见好转,病情减轻,胃镜诊断为轻度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化生,异型增生已消失。2009 年 3 月 15 日复查胃镜,病理检查示浅表性胃炎。
按 中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起病缓慢,病程绵长,从“久病必虚,久病入络”的中医学理论来分析,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史、病变特征及病理反映,当以脾胃虚弱为主要病机,瘀血阻络为其病理关键。所以作者认为,该病治疗要有耐心,疗程长,贵在坚持。作者早年研究的穴位注射疗法也是根据这一病理特点而立。它以健脾补虚、益气行血之黄芪配补血活血之当归注于足三里穴,协同达到益气健脾、活血通络作用。其宗旨是通过扶助脾胃正气,提高胃局部防御机能,使得脾旺而不受邪。这一疗法已经数十年临床验证。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17: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5 耳鸣
      患者,男,41 岁,2008 年 4 月 23 日就诊。耳鸣 5年余,加重 1 星期。自述 5 年前劳累后出现左侧耳鸣如蝉,曾服过耳聋左慈丸、六味地黄丸等药,休息后症状减轻,凡过度劳累或睡眠不足均会出现耳鸣,有时持续3~4 d,休息后会消失,症状断断续续,时轻时重。鼓楼医院诊断为神经性耳鸣,亦服用过中药(具体药物不详),睡眠改善。刻诊见神志清楚,精神欠佳,面白灰暗,左耳持续耳鸣如蝉,夜间加重,不能入睡,右耳不鸣,无其他不适。舌有齿痕,苔腻,脉细弱。诊断为耳鸣(中气不足型)。治疗选取双侧上 4 区,按腕踝针操作方法,针刺入皮下一定长度后胶布固定针柄,留针 1 h。每星期 3 次,隔日治疗。治疗 1 次后明显见效,当天耳鸣消失,睡眠安稳。续针 7 次,巩固疗效。嘱注意休息,规律作息,加灸中脘、关元(患者自己购艾条家里自灸)。随访一年,再无不适。
      按 耳鸣临床症状虽复杂,辨证以中气不足为多。针灸治疗耳鸣报道较多,临床体针取穴以局部为主,并辨证取穴施针,视病情配电针、耳针、头针、水针等辅助治疗,加强刺激,巩固疗效。其作用机制目前一般被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阻止毛细胞坏死,二是提高耳蜗功能,三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四是提高听中枢皮层诱发电位波幅,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作者运用腕踝针治疗耳鸣可谓独辟蹊径,效果也独特。本案后期患者自灸关元、中脘巩固疗效的方法于患者是很方便的,对症又便于操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2-4 01:09 , Processed in 0.211358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