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10-9 15:26 编辑
摘要:目的:对我院60位支气管哮喘病人分别用西药结合穴位埋线、单纯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西药结合穴位埋线疗法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对支气管哮喘病人进行分组,试验组采用西药结合埋线疗法,对照组仅用西药治疗。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有显著差异,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西药结合埋线疗法能显著提高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西药结合疗法;穴位埋线;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这使易感冒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临床表现反复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中医将本病归入“哮病”范畴,认为哮病的发生为先天不足、调摄失宜,肺气宣降功能失常,正如朱丹溪所云“哮喘专主于痰”。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在西药治疗的同时,加用羊肠线穴位埋线的方法,防治支气管哮喘。对照研究发现,西药治疗结合穴位埋线比单纯西药治疗的方法具有更加明显,更加持久的临床防治效果,现将西药治疗结合穴位埋线防治支气管哮喘的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呼吸科住院患者,按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六版《内科学》教材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得以确诊。并结合全国高等中医药第七版教材《中医内科学》将所选病例分为哮喘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排除并发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肺部器质性病变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5例,对照组25例。 分组的检验结果表明:埋线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家族遗传、病情等基线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别,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试验组 脱离变应原,给予支气管舒张药,糖皮质激素,合并有呼吸道和(或)肺部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止咳化痰等药,同时行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方法:埋线用具及药物:自制穴位埋线包医用12号腰穿针(针芯尖部磨平)2--4支有齿镊2把剪刀1把、消毒纱布、消毒棉球、2%利多卡因、5ml注射器、碘伏、医用胶布、0号羊肠线。 取穴原则:急性发作期驱邪肃肺、止哮平喘为主。取穴:肺俞、膻中、天突、尺泽,配穴:风寒者配风门,风热者配大椎、曲池,肝郁者配太冲,痰盛者配丰隆,咳喘甚者配定喘、孔最。慢性缓解期以补益脾肺肾、止哮平喘为主,取穴:肺俞、脾俞、足三里、膏俞、太渊,配穴、肺气虚配气海,肾气虚配太溪,盗汗配阴郄,喘甚者配定喘、天突,瘀血明显者加膈俞,常加八华穴。 操作方法:所选穴位用龙胆紫在穴位处作一进针标记,施术者带上无菌手套,以碘伏常规消毒后,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取出高压消毒过的12号腰穿刺针,用剪刀把羊肠线剪成1-1.5cm长的小段,用镊子夹持一段羊肠线放入针套内,右手持埋线,左手固定穴位,按穴位针刺的角度及深度迅速刺入皮下,然后向下慢慢进针,躯干部穴位不宜深刺,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推注入穴位皮下或肌层,套管向外慢慢退出,针孔处用碘伏再次消毒,覆盖消毒纱布,用医用胶布固定,15天埋线1次,3次为一疗程,嘱患者3日内不洗澡,半月内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避免针孔感染。 1.2.2 对照组 脱离变应原,给予支气管舒张药,糖皮质激素,合并有呼吸道或肺部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给予化痰、止咳药等对症治疗。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近期治愈:自治疗后随访,病情未再复发;显效:虽有复发,仅有轻微咳嗽、胸闷;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较前改善;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本研究为单向有序分类资料,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秩和检验,两组疗效比较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疗法结合埋线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