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35|回复: 1

灵骨,大白(《董氏针灸注疏》解语石著)

[复制链接]

777

主题

342

回帖

3708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708
发表于 2014-10-12 1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穴解——灵骨,大白(《董氏针灸注疏》解语石著)
距离上次整理 “董氏第一奇穴———灵骨,大白(明医网摘录自《董氏针灸奇穴经验录》赖金雄编著)”一贴,刚好一年时间。期间用灵骨,大白虽有奇效,然亦有不效时,直至《注疏》穴解篇中对灵骨,大白的全面透彻分析,终令我醍醐灌顶。今将书中灵骨,大白的穴解整理出,和大家好文共赏
【灵骨穴】
部位:手背面,在食指拇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穴相通;
解剖:第一手背侧骨间筋,有桡骨动脉、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腰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骨骼胀大病、妇女经脉不调、难产、经闭;背痛、耳鸣、耳聋、偏头痛;
取穴:拳手取穴,在食指拇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距大白穴一寸二分,与重仙穴相通;
手术:用一寸五分至二寸毫针,针深通透重仙穴(过量针);
应用:针深一寸五分至二寸可避鬼邪;
注意:孕妇禁针;
解部:肺支解部
【大白穴】
部位:手背面,在食指拇指叉骨间陷中,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之凹处;
解剖:此处为第一手背侧骨间筋,有桡骨动脉、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小儿气喘、发高烧(特效)、肺机能不够而引起之坐骨神经痛;
取穴:拳手取穴(拇指弯曲,抵食指第一节握拳),距虎口底左侧五分是穴(左手为准);
手术:用一寸针,针四分至六分深,治坐骨神经痛;用三棱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及急性肺炎(特效);
注意:孕妇禁针;
解部:肺支神经
解语石注:
此二穴估计用董氏奇穴者没有不用此二穴者,赖师伯曾撰文言此为董氏奇穴第一大穴,言温阳补气之用为第一(见《董氏针灸奇穴经验录》);而杨维杰师伯也在《董氏奇穴讲座穴位学》灵骨的第一条开篇言此二穴为董师公因治龙诺总统中风半身不遂而被董门弟子所习用,而在所有的董氏奇穴讲座中也以此二穴为重中之重,而从事董氏针灸者,此二穴之使用率也是最高者,也多不出《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之主治。在此不再重复灵骨大白之作用,不过值得反思的内容还是很多:
1)此二穴合用,值得思考的是,温阳补气作用到底有多强?温阳补气作用通过什么实现的?考历代针灸典籍对此二穴的论述,也多见用合谷穴(这里不讨论灵骨和合谷的区别,而依黄龙祥校注的《黄帝明堂经》来看合谷的定位在手大指歧骨间(P156页))治风,治半身不遂,多用大肠手阳明脉的多气多血之用,在历代正经的记载中,合谷穴多配健侧的曲池穴、肩髃穴等大肠经的穴位来诱发气血的流动,而达到治疗半身不遂的目的,加之大白穴近在第二掌骨的中段,也在三间穴之上少许,若以三间穴的穴性来考虑于合谷原穴相配,在《黄帝明堂经》及其后世对阳经俞木穴的考证来看,三间穴多用于清热散风,所以多用刺血于小儿高热效果甚佳。若这样立论的话,就很难得出温阳补气的结论。
做为原穴的合谷穴,一可以祛风泻邪,二可以补(大肠经)气固(肺)表、通过益气而用阳、回(束)阳、摄血等脱证及危证,四总穴歌和回阳九针均用到了合谷。从上述作用来说,二穴合用的确能补气,但其作用机理并非是温阳,因为阳气分先天之阳和后天之阳,先天之阳寄于脾,实用于肾,通过脾的散精功能而洒陈于五脏六腑,而后天之阳的化生全赖脾胃的化生,脾胃的升降正常则阳气自养,显然,合谷穴并非是作用于脾肾之首选穴(犹如黄芪作用于肺的归经作用强于归脾肾经的选择性归经作用),而加用三间穴也无明显的温阳作用。通过大量的临床验证,二穴合用通经活血作用是非常强,通经活血之用,是要有血可活,如果脾胃升降失调,首先应该恢复的是脾胃升降功能,应恢复的是三焦相火生脾土的功能,这个在董氏奇穴中有中白穴补相火、通天、通关、通山穴补子(胃土)实母(心火)法可用,在中风下肢无力的治疗上,除了用灵骨穴大白穴外,十四经的曲池合谷穴也非常好用。
2)灵骨大白二穴倒马针,比用合谷穴加曲池穴加肩髃穴的效快,这个是不争的事实,但效快并非说明效好,西医治痛莫过激素治疗,激素也是过敏性休克急救时的特效药,必用的效快而伤害性大我们知道,但我们不知道中医的很多治疗也是类激素的作用。关于倒马针是在相邻的穴位下针,就好比用三个手榴弹来先后在不同的时空点轰炸一个堡垒,不如用两个绑在一起的手榴弹同时轰炸一个点的效率好,这个是董门针法特有的战术,但战术和穴位无关。
3)关于灵骨、大白二穴治疗太阳经少阳经坐骨神经痛的问题,多数能马上取效,但是取效,但是取效的时间并不长,也就是说,归根结底来说仍然是一种调动气血的作用,而不是从根本上来恢复气血的化生,很多初学者看书后,以为这样就能治好下肢坐骨神经痛,可是取效的时间并不令人满意,即使多次下针,还是不能令人满意,临床报道中,也多是报喜不报忧。董师公已经明言此二穴仅仅针对肺机能不足之坐骨神经痛,而非全部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是现代医学命名,而传统中医以腰痛腿来统括之,传统辩证中的一本九标,一本是肾虚,九标则为风、寒、暑、湿、燥、火、瘀、虚等,显然灵骨大白二穴不能统括治疗之。而肺机能不足引起的坐骨神经痛,从肺主气来考虑,机能不足可理解成气虚而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赖金雄师伯曾撰文说除却掌诊外,应以右寸虚而无力为标准,右寸对应肺脉,这个论述很正确,但如果不能找到引起右寸虚的原因,比如肺气虚(右寸弱)可由心火克制,可由土虚不生金造成,亦可有肾水不足子盗母气造成,更可以有肝木反侮等病因,不能有效的解除这些令肺气虚(右寸弱)的病因,单用此二穴想治愈坐骨神经痛,在临床上还是不能令人满意,读者更应有体会,而深入体会五行生克理论,古代的命理学中的旺、相、休、囚、官、带、墓、生、胎、养等,均有直接答案,而医学中能玩转五行深意者,私下以为陈士铎的《外经微言》更应细读精思。
4)如果在手掌以一个立体的后天八卦图来看,第二掌骨灵白的位置应在震木和巽木区域,以这个木区来做为立极点,那么我们根据《灵枢.九宫八风》、《难经》的五邪理论就很容易的得出病机所在,根据有则求之、无则求之的原则,补泻原则基本上就确立了,而不是死守一个穴位去治下肢痛,每个病,每个脏腑,都能变换出不同的立极点,分清楚体用之间的关系,自然下针就有效了。

777

主题

342

回帖

3708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708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17: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5)灵骨大白二穴,在临床应用上适应于中风后下肢无力的,就是肌力低下的半身不遂效好,而对于强直痉挛的,用针可考虑重子重仙了,再用灵、白二穴只会犯实实之弊,无论一个穴位主治再宽泛,都需要辩证的用穴。

6)以上灵骨穴的应用:针一寸五分至两寸可避鬼邪来看,灵骨穴针到这个深度有调动阳气的作用,应用时还须注意人神禁忌的问题。
7)笔者的一点小经验,这个穴组不一定要两针一起下,能下一针,绝不去两针倒马,针灵骨穴或大白穴时,以右手持针为例,用左手拇指从二间穴沿第二掌骨向上推移大肠手阳明脉经气向上,大拇指两个指节都用力在第二掌骨上,这样再针灵骨穴或大白穴,效果会提高不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14 21:56 , Processed in 0.16583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