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10-13 14:53 编辑
摘要目的:观察腕踝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35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住院患者采用腕踝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4.3%。结论:腕踝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主题词 脑卒中/并发症 肩手综合征/针刺疗法 腕踝针 肩手综合征为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常见于中风患者急性期或恢复期,表现为患侧上肢出现浮肿、疼痛及肩部疼痛,使肩手的运动功能受限及血管运动性改变的疾病。我科于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采用腕踝针治疗3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简介如 下。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针灸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49岁~73岁之间。以上病例来源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管病会诊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系第一次发病,并均在发病后6个月内入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均符合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 进针点及定位 根据腕踝针“上病取上、下病取下”“左病取左,右病取右”之原则,治疗肩手综合征选取患侧上4、上5,配合上6治疗。具体定位如下:上4:在拇指侧的桡骨内外缘之间。上5:在腕背中央,即外关穴处。上6:在距小指侧尺骨缘1cm处。 操作方法 选用0.25mm×40.00mm无菌毫针,患侧上4、上5、上6针刺点及周围皮肤用75%酒精常规消毒,消毒范围宜稍大,避免针体卧倒贴近皮肤表面时受污染。消毒后,针与皮肤呈15°~30°角,向心方向快速刺入皮下,使针身呈水平位沿真皮下进入约1.2~1.4寸,针下应有松软感,除针尖刺过皮肤时可有轻微刺痛外,患者针下无任何不适感觉,要求不出现酸、麻、胀、痛、重等感觉。留针30min,留针期间不行针。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 留针过程中可配合被动或主动运动,帮助患者活动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及指关节等,并可按摩肩关节周围软组织。 疗效标准 治疗1疗程之后可进行初步评估。临床疗效标准:显效:关节水肿、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无明显受限,手部小肌肉无萎缩。有效:关节水肿基本消失,疼痛基本缓解,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手部小肌肉萎缩不明显。无效: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明显受限,肌肉萎缩逐渐加重。 疼痛评估可采用VAS量表(视觉模拟评分)评定患者疼痛程度;采用Fugl-Meyer上肢功能评价量表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治疗结果 显效2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3%。 典型病例 患者温某某,男,51岁,于2013年06月14日以“脑出血”之诊断收住入院。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遂、言语不利3月余,加重1d。家属诉发病近3月后逐渐出现右肩部下垂,伴疼痛,活动后加剧,右手及右前臂肿胀,经多次治疗后疼痛较前缓解不明显。查体:右侧肩前广泛压痛,肩部X线提示轻度骨质疏松,余未见明显异常。遂针刺,并嘱家属协助被动活动其右上肢,治疗1次后右肩部疼痛即明显缓解,治疗5次后患者疼痛基本消失,水肿减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