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75|回复: 1

芒针透刺配合放血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

[复制链接]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发表于 2014-10-17 16: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配合放血疗法对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确诊为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 7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5 例,其中治疗组采用芒针透刺配合放血疗法,对照组采用一般物理康复疗法。应用改良的 Ashworth 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进而比较 2 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的 Ashworth 分级 0~4 级评定的评分结果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 0.01;治疗后 2 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肌痉挛程度 Barthel 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 05)。结论 芒针透刺配合放血疗法在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肌痉挛程度Barthel 指数优于芒针透刺拮抗肌疗法。
【关键词】 中风;肌张力;芒针透刺;放血疗法
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都很高, 已成为全球第一致残和第三致死原的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国内资料统计表明:脑卒中后 80%~ 90% 的患者会出现肌张力增高,尤以上肢更为常见。当上肢肌群出现肌张力增高时,运动阻力增加,不能产生协调运动,持续痉挛可导致永久的关节挛缩,从而制约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芒针透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肌张力增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住院患者,符合脑卒中诊断的患者 70 例,年龄34~ 78 岁,认知功能良好,痉挛肢体的 Ashworth 量表 1~ 4 级。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5 例。治疗组中男 21 例,女 14 例;年龄 41~78岁,平均 62.7 岁;病程 7~180 天,平均 42.3 天。对照组中男 18 例,女 17 例;年龄 34~76 岁,平均 65.8岁;病程 9~180 天,平均 55.1 天。经统计学处理,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风诊断标准参照 1995 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执行。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结合中风肢体痉挛症的病机特点制订。中风肢体痉挛症诊断标准:参照《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拟订。(1)经头颅 CT或 MRI 检查确诊为脑梗塞或脑出血;(2)偏侧肢体瘫痪;(3)偏侧肢体肌张力亢进,腱反射亢进,引出或引不出病理反射。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脑出血、脑梗塞诊断标准;符合中风肢体痉挛症诊断及中医辨证诊断标准。(2)首次发病或完全康复后复中。(3 肢体痉挛程度Ⅰ~Ⅲ级(Ashworth 痉挛评级)。(4)病程≤6 月。(5)年龄1880 岁。
1. 4 排除标准:
年龄不符合上述标准; 生命体征不平稳、失语、意识障碍者;有严重的心肾及感染性疾病者;除中风外其他因素引起的肢体瘫痪。
2 治疗与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给予芒针透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并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所有病例内科治疗措施相同。
2.1.1 治疗组 :芒针透刺:肩髃向臂臑透刺 ,臑会向天井透刺,四渎向外关透刺,阳溪向温溜透刺。操作方法: 常规消毒,进针时以右手(刺手)拇、食、中 3 指持针柄,左手(押手)拇、食指夹持针尖上部,使针尖抵触穴位,然后右手捻动针柄,同时左手拇、食指向下稍加压力,两手同时用力,捻压结合使针尖迅速刺过表皮,然后再徐徐捻进,达到预计的深度,进针时要轻巧,捻转进针时要轻捻慢进,捻转幅度不宜过大。进针时右手拇指对食、中二指做前后捻动,不能只单方向捻转,以防止出现滞针或局部疼痛。针刺顺序一般是先上后下,平补平泻,以观察到所属肌群收缩产生拮抗作用为度,留针 30 min,期间行针 1 次,每天针刺 1 ,每周针刺 5 天,休息 2 天,4 周为 1 疗程。放血疗法:针刺后,取手三阳经之输穴:三间、中渚、后溪穴放血。操作方法:先将三棱针和针刺部位严格消毒,并用左手拇指、食指向针刺部位上下推按,使局部充血,然后右手持针,拇、食二指夹持针柄中指紧贴针体下端,裸露针尖,对准所刺部位迅速刺入 12分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令其自然出血,或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以助瘀血排出,最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隔日放血 1 次,每周 3 次,4 周为 1 个疗程。
2.1.2 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抑制上肢痉挛、手指屈曲痉挛。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强调个体化疗,采用一对一方式,并根据患者功能状态的改善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法。每次训练时间为 30 min,每周训练 5 次,共训练 4 周。
2.2 观察方法
所有病人在治疗前后各进行 1 次 Ashworth 分级评定。记录治疗前后分级。
Ashworth 分级:0 级: 无肌张力增高。1 级: 肌张力轻度增高,局部屈曲稍受阻。2级:肌张力增高明显,但局部尚易屈。3级:肌张力重度增高,被动活动困难。4级:肢体屈伸受限,呈屈曲或伸直的强直状态。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0.0 软件进行统计, 计量资料比较用
t F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
3 疗效观察
2 组患者上肢改良AshWorth 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上肢改良 AshWorth 治疗前后改善明显(P<0.01);对照组治疗后改善不明显(P >0.05)。2 组治疗后患者上肢改良AshWorth 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脑血管病后的上肢痉挛状态是脑血管病后运动机能恢复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现象, 其出现是由于大脑高级运动调控中枢受损, 使其对脊髓等低位运动中枢的调控及抑制作用中断, 致使低级中枢的原始功能释放,导致运动环路的兴奋性增强所致。痉挛多表现为上肢内侧屈肌肌群占优势的屈曲性痉挛。
关于治疗脑血管病后的上肢痉挛状态临床报道和相关文献很多,最初大都从痉挛肌群入手, 通过刺激,直接起到缓解痉挛的目的。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刺激拮抗肌,以提高痉挛肌群拮抗肌的兴奋性,达到平衡状态,缓解肌肉紧张。我们芒针透刺选取的穴位,就是以兴奋拮抗肌为主要目的。肩髃透臂臑、臑会透天井、四渎透外关、阳溪透温溜,分别刺激三角肌、肱三头肌、尺桡腕伸肌、拇长短伸肌的肌腹,即肌梭的所在地。肌梭的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α 运动神经元主要起兴奋作用,使各伸肌肌张力增高,加强了患侧肢体劣势侧肌肉的力量,平衡伸肌与屈肌之间的张力,使二者达到平衡,促进共同运动向分离运动转化,抑制和控制痉挛,建立正常运动模式。同时,临床试验研究发现,针刺刺激具有加速自由基清除和修复脑细胞功能作用,可导致大脑皮质功能代表区的重组,促使有效建立侧支循环,扩张血管,抗血小板凝聚,提高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改善运动障碍。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6: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认为, 中风肢体痉挛症的病机特点为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痰瘀阻络,乃本虚标实之证。拘急痉挛之症多始于恢复期,此时浊邪渐去而未尽,阻滞经脉,肢体经脉运行不畅,本虚之象渐显,精血不足,筋脉失荣,发为拘急痉挛。《灵枢·邪客》指出“: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也。”故针灸治则以补益气血、通经活络为主。因阳明经为多血多气之经,“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故取阳明经之肩髃透臂臑、阳溪透温溜益气养血以固本;取三焦经之臑会透天井,四渎透外关,通调三焦气血以祛瘀。中风偏瘫由于脉络痹阻日久,瘫痪肢体对针感反应较迟钝,一般针刺深度往往难以达到病所,奏效甚微。故选用芒针的意义在于取穴少,针感强,一针透数穴,使患者痛苦小,能很好地激发拮抗肌上经气,达到行气、活血、祛邪、通络的作用。
五输穴之输穴位于四末之远端,为经气渐盛的部位,具有较强通经活络作用。取手三阳经脉输穴三间、中渚、后溪放血,可达到活血化瘀、运行气血、平衡阴阳、舒筋柔筋、通络止痉的目的,改善瘫痪肢体的肌肉痉挛状态,有利于患肢的功能恢复;而放血疗法加强了活血、行气、化瘀的作用。
      总之,运用芒针透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既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又符合现代医学神经及运动生理特点,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痉挛状况,对于尽早缓解痉挛、提高中风后患者运动功能、减轻社会及家庭的负担有着重要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2 03:14 , Processed in 0.26878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