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11|回复: 0

针灸补泻在治疗的体现。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85

回帖

1170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170
发表于 2014-10-17 17: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对针灸是否起到补泻作用持怀疑态度。又有说针灸与中医是否不同体系。不同运用的。还有说针灸其实是单打独斗为何总想与中医挂钩?更有人说针灸就是一种刺激。通过刺激人体神经。使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

这些说法是有误区的。不过针灸确实通过有序,良性的刺激起到治疗作用。使身体恢复到相对平衡正常生理状态。说到刺激这名词。在这里就不再沿用啦。因为针灸不是无水之源。它的源头可上溯内经。而在内经理论是中医各科共享共有的。绝非针灸总是想和中医挂钩。看看一下内经理论文字,

“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灵枢。经脉》
“察其所病。有余不足。当补即补。当泻即泻。”《灵枢。百病始生》
“用针之里。必知形气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行之逆顺。出入之合”《灵枢。官能》

内经这些针灸理论文字。是与中医理论浑然一体的。没有什么挂钩之说。还有书中在时间。季节都为针灸指明理论上的依据。

《难经》又在内经基础上更有阐发和发明。实者泻其子。虚者补其母。泻南补北的针灸理论。而在扎针灸手法上也是有更多阐发或发明。如行气。刺手。压手。候气等,也就是说。调气。补泻等治疗法则。都必须有针刺手法才能体现出来。没有针法手法。调气。补泻是没有意义的。

《难经》对针刺补泻理论进行详细探论。提出各种针刺补泻方法。并就各种补泻方法的原理适应病症作了深入的论述。大大提高和丰富中医针灸。而且难经原创针灸补泻理论仍是为当今针灸临床有着实用价值,


补与泻都是根据病人病情实际需要做出一种治疗方法。
补有补法,泻有泻法,也有补泻同施等。这些治疗方法是不能盲目运用的。必须切中病机。才能起到补虚泻实治疗作用。

为什么没有补泻作用或者起不到补泻作用?有几点。1.辩证失误。2.虚实夹杂。3.补泻太过。虚与实是一种症状表现。是一个病因或者多个病因表现出来的一个共同症状。经云:“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也就是说。五脏六腑其中一个或者多个。都会令身体出现不足与有余的症状。绝非单独只有一个脏或府。

经又云:“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这个是什么火?不足之火。有余之火?在这里 就可圈可点啦。应本着“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精神来理解。才能正真起到补虚泻实的治疗作用。

以上都是理论的问题。实际仍在手法操作和配穴的关键。古今发明大量的补泻手法。都有一定度与量和先后顺序及轻重的。比如气血不足。气为血之帅。当归补血汤的归芪分量是不同的。北芪更多。是通过大量的北芪补气带动血的流动。也就是气行血也行。针灸选穴和手法也是一样的。如处方合谷{补气}。三阴交{补血}是重补合谷。少补三阴交。
当然气血不足。还涉及其它原因的。如化源不足。经脉郁滞等。若一见到气血不足。不辩病因。就盲目针刺补之。当然针刺起不到补虚的作用。

还有就是对症治疗也起不到补的作用。反而出现有余现象?一般来说气血不足。补气血当然没有错。但过多过补就会产生雍滞烦躁等现象。如病人出现口干。舌燥类似上火症状。为什么?虚者补之。但更应中病即止。如果见到有好的治疗效果。盲目继续使用一条处方。不能根据实际病情消长而加减。不断针灸重补之。产生大量热能。病人就会出现有余之火。伤津劫液。故古人说:“气有余便是火”。经又说:“少火补气。壮火食气”。就是这类的描述。过则亢,过则害。。。。所以说针灸起不到补泻作用。或者有害的认识和说法是一种误区。

又如大便不通。通过针灸泻法。病人便通。此时医者不知进退。反而继续执着该处方泻之。病人就会出现脚浮无力。或晕等不足症状。这就是古人说的“泻下凶阴”之说。所以物极必反。阴阳相互转化的,病情也是随着治疗相互消长。医者若不察这些现象。就会针灸不能补泻,针越扎越虚的误区。

帖子涉及很多书本文字很书本资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3 12:27 , Processed in 0.18780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