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65|回复: 1

经筋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

[复制链接]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发表于 2014-10-18 15: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目的 观察经筋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
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 2 组。治疗组 40 例,采用经筋疗法+药物治疗;对照组40 例,运用传统针灸疗法+药物治疗,主要观察临床疗效的改善情况。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 82.5%2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 经筋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筋疗法;疗效
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临床表现是腰背肢体疼痛和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耳聋、发脱、齿摇及夜尿频等。疼痛尤以腰背部为甚,病程长的可致弯腰驼背,身高缩短甚至残疾,在非暴力时即可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折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而椎体骨折是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采用经筋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 40 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入组病人均为我院门诊+住院收治的诊断为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表现均为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脊柱后凸畸形等,不伴脊髓神经症状及体征。所有入选病例均经过骨密度检查表示存在骨质疏松或减少及 CT 或 MRI 检查确诊为腰椎压缩性骨折,骨折部位有压痛、叩击痛,椎体压缩程度为椎体的1/3-1/2,共 80 例,随机分治疗组、对照组,各 40 例,其中治疗组男性 10 例,女性 30 例,有轻微外伤史者 32 例,平均年龄 68 岁;对照组男性 11 例,女性 29 例,有轻微外伤史者 28 例,平均年龄 67 岁,两组性别、年龄、病因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平卧硬板床休息,口服钙尔奇片每次 0.6g,每日 1 次,阿法迪三胶囊每次 0.5μg,每日1 次,肌肉注射鲑鱼降钙素针,每次 50IU,每日 1 次,3 周后改隔日 1 次,采用传统针灸疗法治疗:选用腰部华佗夹脊穴、肾俞(双)、大肠俞(双)、环跳(单)、委中(单)、阳陵泉(单)、承山(单)、昆仑(单)、阿是穴等穴位。用 28 号 2~3 寸毫针快速进针,待产生麻胀痛感并向四周或上下扩散时停止进针,隔日施治 1 次,治疗 8 周后评定疗效。
治疗组:平卧硬板床休息,口服钙尔奇片每次 0.6g,每日 1 次,阿法迪三胶囊每次 0.5μg,每日1 次,肌肉注射鲑鱼降钙素针,每次 50IU,每日 1 次,3 周后改隔日 1 次,采用经筋疗法治疗:对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结合 X 光片和临床症状进行“查灶”取穴,“经筋病灶”一般多在腰 1、2、3、4、5 棘突旁,腰三横突点以及脊、腰、臀、腿等部位可出现肌筋拘紧压痛,或形成条索样变筋结状态,触压异常疼痛,或向下肢放射,即定为“筋结病灶点”。经筋“查灶”定位后,采用自制微创经筋刀在标记处垂直皮肤进入至深层组织,刀口线与神经、血管、肌纤维走行方向平行,深达骨面,行纵行疏通,再横向铲刺 3~4 刀;从刺入点注入松解液,针尖接近骨面时缓慢推入松解液 5~10ml不等(松解液内含亚甲蓝 0.1ml,复方丹参 2ml,正清风痛宁 50mg,再用 0.9%的氯化钠稀释至所需总量),术毕伤口用无菌敷料覆盖 24 小时,每周 3 次,治疗 8 周后评定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显效:压缩椎体大部分恢复正常状态,骨折愈合,腰部无不适,功能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好转:骨折愈合,腰痛基本消失,腰段外观及椎体形态较治疗前改善;未愈:局部疼痛,局部畸形无改变,功能障碍。
3.2 治疗结果    χ2检验,2 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后由于衰老、营养、内分泌变化等因素相互影响引起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从而使骨质变薄、骨脆性增加。骨质疏松者骨质丢失量的 30%来自脊柱,因此常
常发生脊柱压缩性骨折,特别是胸腰椎负重阶段多见。中医虽然没有骨质疏松症这个名称,但早就有了记载,属中医的“骨痿”、“骨痹”的范畴。《素问·上古天真论》已经阐述了人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并奠定了肾虚导致衰老发生的最根本的理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其充在骨”;等等中医理论都说明骨的生长、发育、衰老与肾中精气是否充盈,能否充养骨髓有着密切的关系。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重要因素。肾藏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肾虚则肾精不足,骨髓失养,可出现腰背酸痛、胫膝酸软等骨质疏松症状。中医的肾涉及内分泌、神经、免疫、代谢等多种功能,对全身的生理功能起多种调节的作用。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8 15: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者在从事经筋疗法治疗痹证的临床研究中,发现“筋骨同病”在骨质疏松症中相当普遍,而采用“骨病治筋”方法,同样可以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考《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转则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缕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肾,骨重不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灵枢·刺节真邪》云:“腰脊者,人之大关节也,肢胫者,人之管以趋翔也。”《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诸筋者皆属于节”。都说明了“腰与肾”“肾与骨”“骨与筋”的关系十分密切。中医认为,肾主骨、肝主筋,肝肾同源,肾衰则骨惫,肝虚则筋惫;因此,骨质疏松常与筋结病变同现。“横络”就是指经筋走行上出现的局部条索、聚筋等病变,是痹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也是诱发痹痛的重要病因;通过经筋刀对横络进行疏通、松解后,疼痛即可明显减轻。考《灵枢·经筋篇》足太阳经筋的病候“足小趾掣强,脚跟肿痛,骨节挛急,骨强反折……”及足少阳经筋的病候“足第四趾制强,牵引膝外侧转筋,膝不能屈伸,窝筋急前面牵引髀,后面牵引尻骶……”等,都与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症候相似。因此,根据《灵枢·经筋篇》提出的“治以燔针劫刺,以痛为腧,以知为数”的治疗方法,采用经筋疗法对“筋结点”进行“横络解结”治疗,达到“结解则松,松则不痛”和“筋松骨顺,顺则能动,动则不痛”的“松—顺—动”理想功效。该法理论新颖,方法简单,效果显著,无痛苦或副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新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5-5-12 20:28 , Processed in 0.36586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