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经筋疗法综合康复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面神经炎 60 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经筋疗法综合康复治疗(药物、长圆针、物理治疗结合功能训练及心理疏导)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常规针刺、物理治疗结合功能训练及心理疏导,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改良的 Portmann 简易评分分别为 2.32±1.46 和 20.84±1.57;对照组治疗前后改良的 Portmann 简易评分分别为 2.58±1.69 和18.42±2.1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的Portmann 简易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 经筋疗法综合康复治疗对面神经炎患者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经筋疗法;长圆针;功能训练;心理治疗 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往我们运用分期综合康复治疗(药物、理疗、针灸 结合功能训练及心理疏导),自2010 年 3 月以来,在经筋理论指导下,运用经筋疗法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本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门诊或住院治疗的面神经炎患者 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治疗组中,男 23 例,女 17 例;年龄 5 岁—76 岁,平均 41 岁;病程 1-27d,平均 8d;左侧患者 13 例,右侧 17 例。对照组中,男 22 例,女 18 例;年龄 6 岁—75岁,平均 40 岁;病程 1-23d,平均 8d;左侧患者 14 例,右侧 16 例。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⑴口服药物治疗:醋酸泼尼松 30mg,1 次/ d,连服 1 周后开始逐渐减量;地巴唑 10mg,3 次/ d;甲钴胺 500ug,3 次/ d;维生素 B1 片 10mg,3 次/ d;阿昔洛韦片 200 mg,3 次/ d。10 d 为 1 个疗程。⑵物理治疗:急性期(发病 1-10 d 内),采用北京 BA-CD-1型五官超短波机治疗,频率为 50Hz,两电极斜对置于耳前和耳后乳突处,无热量-微热量,1 次/ d,10-15min/次;恢复期采用经筋取穴长圆针针刺加红外线治疗,常见筋结点:手足阳明经筋:阳白次、四白次、牵正次、地仓次、颊车次、合谷次、风隆次等;手足少阳经筋:完骨次、风池次、率谷次、太阳次等;手足太阳经筋:完骨次、缺盆次、天柱次、攒竹次、鱼腰次等。按经筋取穴方法依次检查各条经筋,确定结筋病灶点。作好标记。常规消毒后,每个点用 0.25%利多卡因做浸润。然后用斜刃长圆针行解结法治疗。然后采用ZRH-3100 红外线治疗仪(功率为 530 W)在患侧面颈部 照射(患眼闭合不全时用干棉球遮住防护),每次照射时间为 20 分钟,1 次/ d,10 次为 1 疗程。⑶心理疏导: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案及日常保健,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嘱其适当休息、注意保暖防风寒;由于患者面部活动受限,往往心理压力较大,常出现焦虑、恐惧、忧郁情绪,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医务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的个性心理特征,采用安慰、鼓励、暗示等方法予以疏导。⑷面肌功能训练:在急性期后即教患者指压上述经筋针刺穴位并沿经筋循行分布按摩面神经所支配的面部肌肉;做抬眉、皱眉、闭眼、耸鼻、示齿、鼓腮、努嘴、吹口哨等动作;患者面部肌肉有自主运动时给予阻力训练,无自主运动时给予助力训练。每日训练 2 次,每个动作做 20 次,10 d 为 1 个疗程。 对照组除针刺采用常规方法(取阳白、四白、地仓、颊车、下关、承浆、合谷等穴)外,其余治疗种类、操作方法及疗程等均与治疗组相同。 1.3 疗效评定方法与标准 1.3.1 观察指标:采用改良的Portmann 简易评分法,即参照Portmann 简易评分法,在其 6 个项目(皱眉、闭眼、动鼻翼、微笑、吹口哨、鼓腮)的基础上增加蹙额、静止两个项目制定评分标准,每项 3 分,最高分为 24 分。 1.3.2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治愈:面部表情肌功能正常,鼓腮不漏气;好转:面肌功能大部分恢复正常,眼睛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角轻度不对称,鼓腮轻度漏气;无效:面部静止时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鼓腮仍漏气。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13.0 版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x2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两组患者分别经 2 个疗程治疗后,改良的 Portmann 简易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 (2)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经 Ridit 分析,U=1.48,P <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76,P <0.05)。 3 讨论 面神经炎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有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和免疫等学说,而多数学者认为感受风寒或病毒感染后可发病。可能是由于感受风寒,引起血管神经功能紊乱,面神经管和茎乳孔区局部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致病;病毒感染可引起非化脓性炎症致病,严重者可致神经变性。 目前对本病的治疗,方法众多,我们认为应分期综合康复治疗,并重视心理疏导和面肌功能训练。面神经炎 急性期应以控制炎症和消除水肿,减轻神经受压为主,患侧面部忌用过强刺激,宜采用药物(类固醇激素、B 族维生索、抗病毒及微循环改善剂等)治疗以迅速改善症状,采用五官超短波治疗,可穿透面神经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炎症产物和代谢废物的排除,减轻面神经受压;还可以提高体内抗体和补体能力,增加网状内皮细胞吞噬能力,从而达到消炎目的。恢复期应以促进神经传导功能康复为主,采用针刺穴位以调节经络气血的功能,使瘫痪肌肉收缩,改善神经的功能状态。面神经炎中医亦称“口僻”。多由卫阳不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 , 气血 运 行迟涩 ,经筋 失养, 筋肌纵 缓不收而发病。面部是手足三阳经筋散布结聚之处, 用长圆针行解结法治疗可以疏通经脉气血的运行,经络通,筋脉得养,口眼歪斜渐可恢复。加用红外线可利用其温热作用以改善面部经筋肌肉血液循环,加强局部新陈代谢和组织营养,减轻神经组织张力,防止增生和粘连。面神经炎患者大多突然起病,不仅外观形象受损,同时造成饮食、语言障碍,导致患者心情紧张,担心不愈及留下后遗症,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所以应重视对患者的心理干预,要根据患者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心理疏导,这对缩短康复时间有很重要的作用。面神经损伤时主要表现为额肌、眼轮匝肌、颧肌、提上唇肌、提口角肌、口轮匝肌和下唇方肌等表情肌的瘫痪,主要由面神经的颞支、颧支和颊支支配,对这些运动障碍的肌群进行功能训练可促进整个面部表情肌的运动功能康复。指压经筋穴位并按摩面部经筋循行分布区域(面神经所支配的面部肌肉)可以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和改善营养状况。通过面肌功能训练还可以加强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恢复面部肌力,预防因失用而造成的肌肉萎缩,促进面部神经肌肉协调功能的恢复,从而缩短了疗程,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