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3-12-12 13:46 编辑
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针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放血疗法(一)
流行性腮腺炎
三棱针疗法,处方分三组。一组:在耳下腮腺红肿处,上、中、下直线上,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挤出血,拔火罐10~20分钟,起罐后贴拔毒膏一张。二组:在耳轮上、中、下三点,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一次。三组:耳背第二条血管放血。
甲状腺机能亢进
三棱针疗法:取穴:颈肿块局部。治疗时患者端坐稍仰头,用左手固定肿物,右手持三棱针(直径0.9~2毫米,长10~20厘米,根据肿物大小选用)向肿块腺体横刺,快速进针,以恰到对侧壁为宜,进针后不捻针、不提插,迅速退针至皮下,再向上下左右刺四针,深度均恰到对侧壁(即五针呈锥体形),每次拔针切忌偏斜,迅速出针后用消毒棉球压迫针孔3一5分钟,以防出血。每日针刺一次,7~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一7日(此法也适应于单纯性甲状腺肿)。
截根疗法:取穴;肺俞、心俞。穴位消毒后局麻,用小刀片切开穴位表皮,刀口长1厘米,并用三棱针挑断皮下纤维组织,深度0.3一0.5厘米即可,挑了3一4次后,外涂以碘酒,敷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每次治疗时取一穴,各穴交替运用,每7-10日截根一次。
三叉神经痛
皮肤针疗法取穴一组:颈后,脊椎两侧、耳颞前、颌下,眼或口周围;二组:痛点、耳前、耳下、太阳、鼻区、两手掌、十指端。
面神经麻痹
三棱针疗法取穴:患侧口腔粘膜(适宜初病者),三棱针放血或用刀片割治,使之出血。
皮肤针疗法取穴一组:脊椎两侧(以颈椎、胸椎l一5为主)、耳前、颞部、眶上、眶下、颌下;二组:后颈部、耳前、颌下、颞部、眶上孔、眶下孔,配合谷。
拔罐疗法取穴:下关、牵正、太阳、阳白,均患侧。每次选1-2个穴,用小号火罐,以投火或闪火法拔罐10分钟左右,或在穴位用皮肤针刺络后再拨罐,3日治疗一次,宜配合其他疗法,此法在炎症期或后遗面部有倒错现象时,效果明显。
脑血管意外
闭证,宜宣闭开窍,降炎化痰,祛风行气;取十二井穴、督脉、足厥阳经穴为主,用三棱针刺出血,强刺激;井穴放血。
皮肤针疗法取穴:语言謇涩,哑门、风门、通里,翳风、廉泉、夹脊(胸5一6、胸8~骶5)等;偏瘫,夹脊(胸5一腰5-骶5)、手阳明、足阳明、少阳、太阳经循行路线。
头痛
皮肤针疗法取穴:脊椎两侧,以颈椎、骶椎部为主;头部阿是穴。
割治疗法取穴:手掌割治部位三,手掌割治部位四。
拔罐疗法取穴:印堂、太阳、曲池,实证患者宜拨罐治疗,瘀血者刺络拔罐。
落枕
皮肤针疗法:取穴:大抒、大椎、肩井、肩外俞、风门、风池、颈l一4夹脊;自上而下,自内向外,沿穴位间连线叩刺,以红晕不出血为宜,1日治疗2次。
拔罐疗法:取穴:阿是穴(痛点)。先用皮肤针在痛点叩打,稍见出血点,拔火罐,出瘀血即可。
白内障
挑治疗法:若右眼患病,让患者左手伸掌从右肩上过,手紧贴于肩胛区,中指尖下三横指范围内,可找到1~3个红色疹点,挑破即可(左眼相反)。同时取洗碗叶(南方草药)和葱各等量,混合捣烂,包患眼同侧拇趾和对侧手拇指。两眼病,两肩红疹均挑治,两手亦同时包药。
急性扁桃腺炎
三棱针疗法:取穴:少商、商阳、尺泽、曲池。
皮肤针疗法:取穴:脊椎两侧、颈后、侧颈部、前颈及喉部、虎口、颌下三角区,配合三棱针疗法效果更明显。
牙痛
下关刺后拔罐,商阳三棱针刺出血。
皮肤针疗法:取穴:颈椎两侧、耳前、大小鱼际,虎口、牙痛阿是穴。
耳背静脉放血,余穴1日针刺1次(《实用针灸学》)。
身躯部疾病的刺血验方
东垣日:脾胃虚弱,感湿成痿,汗大泄,妨食,三里,气街以三棱针出血。又曰:吐血多不愈,以三棱针于气街出血,立愈(《针灸聚英》)。
马蜞斑穴,红点在乳下二横指,针挑出血,治发班结核(《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
阳斑穴红点,在第五骨衕,用针挑出血,治背面发斑结核(《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
七步斑穴,在17椎骨衕有红点,用针挑出血,治结核发斑。芑州按:民间对于结核发斑,即疫病毒血凝结于胸背间,发为一粒粒红点,挑刺出血,可以活血败毒,颇有效验(《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
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五胠俞背俞各一,适行至于血止(《内经·刺疟篇》)。
针灸拔罐治疗急性乳腺炎
1、以患侧乳腺的背部对应点为针刺点。
2、操作:先用碘酒、酒精棉球消毒,用三棱针或粗针头在对应点刺三下(刺到皮下),然后拔火罐,拔出少许血,约过15分钟取下火罐,再用酒精棉球盖针眼,用胶布固定1~2天即可(《卫生与健康报》)。
用穴位吸引器治疗严重妊娠恶阻
治疗62例,40例显效,22例好转,效果满意。穴位吸引器是特制的玻璃器,也可用小茶壶或胎头吸引器代替,壶嘴上套皮管,使用时将壶口放在中脘穴上,皮管的另一端接上吸引器或50毫升针筒,将壶内空气吸出,使之呈负压,随即弯曲皮管,用夹子夹紧,防止漏气;此时患者立即进食,食后15~20分钟放去负压,取下穴位吸引器,每次食前使用一次。有些患者使用2一3天后疗效有降低,可能是穴位疲劳所致,这时可加用针刺足三里或75%酒精灌耳(《上海中医药杂志》〕。
刺血治疗坐骨神经痛100例疗效分析
100例中,痊愈77例,显效10例,好转9例,无效4例。下腰痛取穴:腰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下髎、环跳,每次1一2穴。下肢痛取穴:承扶、殷门、委中、委阳、阳交、悬钟、跗阳、丘墟、昆仑,每次2~4穴。第1次刺血出血量宜偏大,方能缓解疼痛,数穴总出血量50~60毫升,以后减为10一30毫升(《中医杂志》)。
急性乳腺炎防治的专题讨论
简易疗法有:外敷发酵面粉法,人工排乳垫棉压迫端托法,乳头风外治法(生肌故调敷)、内消简易方(橘核30克,甜酒30毫升,蒸馏水200毫升,文火浓缩至100毫升。20毫升1日2次),简易吸乳器,以及针刺少泽穴放血疗法《上海中医药杂志》)。
梅花针叩刺治疗乳少征
用梅花针叩刺,从天突穴开始,沿任脉叩打到鸠尾穴处,另从俞府穴沿足少阴肾经叩打到步廊穴处(《针灸处方集》)。
针桃红点治疟疾简介
针挑背部红点治疗疟疾,效果亦较满意。红点在患者背部任何部位都可以产生,但此点不高出皮肤表面,患疟时间短的颜色鲜红,时间长的变暗褐色。施术时找到红点后,局部进行消毒,以左手揪起红点处皮肤,右手持粗缝衣针将红点挑破,掘出点内白丝状物,挑断再挑,挑尽白丝,待点内流血为止(《江苏中医》)。
治腰痛夹脊至头,几几然,凡腰脚重痛,于此刺出血,久痼宿疹,亦皆立已(资生经),穴委中(普济方·针灸》)。
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
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内经。刺疟篇》)。
三棱点刺治疗乳腺炎
点刺的部位是第5-7胸推旁开l.5寸左右处,大多数病人此处可有形似丘疹、大小如粟粒状红色小点,若无此点,可找其压痛点。操作时,在患乳腺炎同侧背部反应点处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呈品字形点刺三针,然后在该部位上拔罐子,留罐15~30分钟,其治疗50例,疗效满意(《吉林中医药》)。
梅花针疗法治疗慢性气管炎50例临床疗效初步观察
用梅花针治疗慢性气管炎,也有一定的效果。如有的观察50例患者,近期控制14例,显效13例,好转2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 94%,显效以上者占54%。咳、痰、喘主要症状见效平均时间为:咳3.17天。痰3.24天,喘3.12天(《新医药通讯》)。
拔火罐为主治疗慢性气管炎
穴位拔罐法:在有关穴位上拔火罐、水罐、竹罐、针药罐治疗慢性气管炎也有较好的疗效。常用穴位有大椎、大杼、风门、定喘、肺俞、心俞、中府、云门等,一般留罐15一20分钟,每次拔4-6罐,6一15天为一疗程,有效率为85.2~95.8%,显效以上者为49.39一55.6%。如观察74例患者,对止咳,祛痰疗效较好,近半数喘息型病人平喘作用明显,70%的病例在5天内主要症状开始改善(《江苏医药》)。
水罐疗法治疗慢性气管炎479例疗效分析
水罐的治疗效果与水罐液有关,在同一治疗点,对28例病人分两组,一组16例加用中药液,一组12例不加中药液,一疗程后两组疗效相差悬殊,以加中药液的疗效为好(《新医药学杂志》)。
竹管治疗一般用穴较多,治疗效果与火罐等相仿,还有先刺,然后在针刺部位拔火罐,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和急性扁桃体炎,皆有较好的效果(《针灸研究进展》)。
挑治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
在崇翼穴(第六颈椎棘突下崇骨穴旁5分)和喘息穴用三棱针挑刺,3~5天l次,10次为l疗程,治疗支气管哮喘30例,显效(治后哮喘停止,能参加劳动,至少一年未发作)16例,好转(治后哮端未完全停止,但病势减轻,复发次数减少,时有小发作者)6例,无明显改善者8例(《江苏医药》)。
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内经·刺腰痛论篇》)。
成骨:主治腰痛、鹳口疽、坐马痈等。针法;浅刺出血(《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乳汁不足,是指产后乳汁分泌量少,不能满足乳儿需要者。本病比较常见。一般可分为气血虚弱和肝郁气滞两型,针灸治疗效果较佳。取穴:足三里、合谷、乳根、少泽和膻中,食欲不振配中脘,失眠配三阴交。足三里和合谷穴只针不灸,膻中和乳根针灸并用,少泽点刺放血加灸。每日1次,留针15一20分钟,7次为1疗程(《针灸研究进展》)。
挑治法治疗急性乳腺炎
临床上采用挑治的方法,取背部第4~10胸椎旁开5寸处,左侧病挑右侧,右侧病排左侧。具体方法:在健则背部皮肤找皮下出血点,如无出血点,可摩擦皮肤,使其红晕,针挑最红处,以出血为度,进针2分深,一次挑1一3处即可(《赤脚医生杂志》)。
快速针刺加拔火罐治疗乳腺炎
针刺加拔火罐的方法也很有效,先在背部乳腺对应点上针刺,找到麻胀感以后快速出针,并立刻在针点上拔火罐,使之出血少许(《山西医药杂志》)。
针刺治疗百日咳
40例均治愈(针2次者2 3例,3次考15例,5次者2例)。第1组取穴双肺俞及风门;第2组双少商及商阳;第3组双曲池及商丘。针刺第1组穴时,均采用轻刺激手法,捻转不留针,针后可拔火罐。针刺第2组穴时,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刺入约0.5分(如粟米状即可),以刺出血为度,刺时宜轻、浅、速,出血不宜过多。针刺第3组穴时,采用重刺激手法,捻转后不留针。以上均每日1次(《中国针灸》)。
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胸肋支满,无积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项而已(内经·缪刺论篇》)。
支气管炎
皮肤针疗法:取穴:颈后部、颈前部、背部l一4胸椎两侧膀胱经、喉两侧。
割治疗法:取穴:手掌割治部位三四。
拔罐疗法;(1)火罐:在背部横膈以上,脊柱两侧拔瘀血性火罐,膏肓、肺俞多加闪罐拔之。(2)水罐:①罐液的配制:白芥子30克,细辛30克,玄胡30克,甘遂9克,共研为细未,置于75%酒精500毫升内,浸泡一周,过滤后即可使用。②穴位选择:所用穴位分为三组。第一组,针定喘(左、右);第二组,肺俞(左、右);第三组,中喘(左、右)。③操作方法:将用过的青霉素或链霉素的小瓶底磨掉,即成小罐,每小罐内盛入水罐液0.5毫升,将装好罐液的小罐迅速垂直紧叩于穴位的皮肤上,不使罐液流出,然后用20毫升注射器,将针头垂直于瓶塞刺入,把瓶内空气抽出,构成负压,水罐即吸附于穴位上;局部皮肤被拔起一定高度后,将针头放出,待20~30分钟,罐内皮肤出现深红色的红晕,即可将小罐拔掉。每日选用一组穴位,3日轮回穴位一次,每个穴位轮回5次,共15次为一疗程。
支气管哮喘
皮肤针疗法:取穴:脊椎(胸l一腰5)、肩胛环、项棱、项侧、手拇指甲根,第7颈椎至第12胸椎旁开两横指处,前后肋间、侧颈部、颌下部、气管两旁。自上而下扣打。
割治疗法:取穴:手掌新冶部位三四、膻中、定喘。
拔罐疗法:拔火罐,取肺俞、膏肓,配合走罐沿脊柱两侧。拔水罐,取肺俞、咳嗽穴。
肺炎
三棱针疗法:取穴:大椎、十宣、尺泽、委中及井穴放血。
拔罐疗法:取穴:风门、肺俞、膏肓,或在肺部有湿性罗音处拔火罐,每日或间日一次。
急性单纯性胃炎
皮肤针疗法:取穴:叩打脊椎两侧,重点是第8胸椎至第3腰椎,下腹部及骶尾部。
拔罐疗法:取穴:中脘、天枢、脾俞、胃俞。先拔腹部穴,再拔背部穴。背部俞穴,还可用三棱针点刺后再拔罐。
急性肠炎
三棱针疗法:取穴:曲泽、委中。呕吐者,加金津玉液。此方适宜水泻脱水者。
水气罐疗法:取穴:腹侧,神阙左右旁开二横指,每侧拔一或两罐;神阙下每隔二横指拔2一3罐,止于曲骨穴;背侧,命门左右旁开二横指,由此向下连续拨4~5罐;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各拔一罐,每天治疗一次。
肾盂炎和肾盂肾炎
皮肤针疗法:取穴:脊椎两侧、腰骶、下腹部,大腿内侧。
水气罐疗法:取穴:腹部,神阙左右旁开2横指拔2罐,神阙下每隔二根指拔2~3罐;背部,命门左右旁开二横指拔1罐,由此穴向上向下隔2横指连拔6一7罐;下肢,足三里下二横指,三阴交上二横指拔1~2罐
放血穴位:
疾病 主穴 辅穴
头痛 太阳(颞浅V) 后头痛委中,头项痛尺泽,头顶痛印堂
血管性头痛 太阳,曲泽(贵要V) 尺泽,印堂,鱼尾
脑血管意外 太阳,曲泽,委中(腘V) 委阳,腰腧,阳交,手足局部
脑外伤后遗症 太阳,印堂 阳交(胫前V)
风湿性关节炎 肩尺泽,肘曲泽,腕中禇、阳池, 髋环跳、委阳,膝足三里、阴陵泉,踝足背。
肩周炎 尺泽,外关 局部,曲池,曲泽,肩俞,肩贞
坐骨神经痛 腰俞(椎外V丛),委中 委阳,阳交,环跳,丘虚
急性腰扭伤 腰阳关,局部 委中
慢性腰痛 腰阳关,腰俞 风市,上缪,长强,委中
颈椎病 太阳,尺泽(肘正中V) 大椎,委阳(小隐V)
五官疾病 太阳 印堂,听宫,阳白
面瘫 太阳,下关,阳白 鱼尾,四白,地创,颊车
三叉神经痛 太阳 地创,颊车
荨麻疹 曲泽,委中 曲池
乳房肿块 曲泽 局部
腱鞘炎 局部 合谷,曲泽,尺泽,列缺
骶髂关节炎 腰俞,委中,阳交(均为左侧)
不孕证 腰阳关,曲泽,阴陵泉
遗尿症 腰俞,腰阳关,太阳
取穴原则:
最常用的穴位:头部的太阳,上肢的曲泽,下肢的委中。
血络:指皮下浅部V血管。
太阳、太阴、厥阴三经为多血少气,宜刺血。
常选取四肢肘关节、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处的血络来治疗头面、躯干疾病。
腰以上者,手太阳阳明皆主之;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
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
曲泽:在掌面肘横纹之内侧处,取血络。
尺泽:伸肘,在肘窝横纹之外侧处,取血络。
放血疗法(二)
1.口眼歪斜:足跗上放血。此症若口內(臉頰之內側)見青筋亦應放血。
2.眼皮上長瘡:後心五、六椎間放血。
3.青春痘:可於後心五、六椎間放血。
4.肥厚性鼻炎:膏肓附近放血。
5.牙痛:原則上如上牙痛則青筋現於小腿外側,下牙痛則青筋見於足跗。應用時,但見小腿外側或足背外側青筋,便可放血而取效,不必拘泥於上下牙分屬之部位。
6.舌下腺發炎:腳背放血。
7.舌闇不能言:尾骶骨放血(尾骶骨見不到青筋,故不必泥之)。
8.高燒啞巴不能言:後背心見有黑青異色處放血。(此乃小兒高燒之重者;若輕症,但少商、大椎放血即可)。
9.凡打傷、摔傷或被點穴不能言語:五、六椎間放血立解。
10.自高處下墜不語:五、六椎放血(董師曾治一例,放血三次即愈)。
11.後腦痛:尾骶骨放血,或委中見青筋放血亦效。
12.耳後之頭部瘡瘤:崑崙穴附近放血。
13.中耳炎:三重穴與丘墟附近尋青筋放血。
14.咽喉炎、氣喘:尺澤及小腿見青筋放血
15.幽門阻塞嘔吐:腳背及四-六椎放血。
16.嘔吐不止或舌僵硬不適:金津、玉液放血。
17.脊椎扭傷:在傷部放血,或委中、陰陵泉、足跗見青筋處放血。
18.後肩痛、肩胛骨痛、背痛:承山、委中見青筋處放血。
19.解谿上七寸脛骨旁放血治各種肝病。
20.解谿上七寸,其下放血治胸口兩旁痛悶。
21.肋膜炎、肺結核:陽陵泉下九寸為肺胃神經通處放血。
22.各種急慢性腸炎:小腿外側及足跗上見青筋即放血,若無青筋則無效。此法亦治高血壓、十二指腸潰瘍。
23.一切心臟病:皆可於五、六椎間及陰陽泉附近放血。
24.急性心臟麻痺:曲澤放血。
25.心臟肥大:膏肓附近放血。
26.委中、陰陵泉附近放血:治心臟病、痔瘡,一次輕,多次癒。(陰陵泉見青筋非心臟即痔瘡)。
27.低血壓過高:十六椎外開六寸放血。
28.癲癇病:後背見紅色血管放血。
29.疔瘡類如手背疔、腳背疔……等…:後背五六椎間放血立效。
30.小兒高燒:若委脇部見紅點成對出現,即在紅點上放血。
31.手腕關節炎:肩胛上部或足跗放血。
32.手腕、手指關節扭傷發炎腫大:足跗外側放血。
33.手指五指不伸:後心四-六椎放血。
34.膝關節炎:五-六椎旁開二寸左右放血。
35.足跗內廁及膝內側發炎、腳上長疔瘡:五、六椎旁開三寸放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