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放血疗法:理论:实践1《黄帝内经》与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也称“刺血络”《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放血疗法的大量记载。如《灵枢·九针论》“泻热出血”,《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灵枢·九针十一原》篇还提出了“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这此都属于刺络放血的内容。《灵枢·血络论》还进一步阐明了刺血法的应用范围,如血脉“盛坚横以赤”,“小者如针”,“大者如筋”等并指出,有明显瘀血现象的才能“泻之万全”,可见古人对刺络放血有着丰富的经验。《素问·调经论》说:“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病在血,调之络。”神医扁鹊是放血疗法的始祖。2针具及操作方法2.1针具 常用的有三棱针、毫针、缝衣针、梅花针、注射针2.2操作方法 1.三棱针放血法。一般分点刺、散刺、泻血三种方法1)点刺法:针刺前,先用拇指与食指向放血部位推按,使局部充血,然后用络合碘或75%的酒精棉球局部消毒。针刺时用左手手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1~2分,对准已消毒的部位或穴位,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此法常用耳尖、印堂、十宣、十二井穴等处,若一时无三棱针,也可用较粗的缝衣针或毫针代替;(2)散刺法:散刺法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多次点刺的一种方法。一般可刺十次左右,由病变中心向外缘环形点刺,主要用以消除局部较大的瘀血或血肿,以及顽廯等针刺的深浅则根据局部肌肉的厚薄、血管的深浅而定;(3)泻血法:先用橡皮管结扎针刺部位的上端(近心端),消毒后,左手拇指压在被针刺部位的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被针刺部位的静脉,刺入脉中约0.5 ~1分左右,即迅速退出,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出血停止后,再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也可在针刺后轻轻按压静脉上端,以助瘀血外出,毒邪得泻。此法常用于上肢的肘静脉与下肢的国静脉放血。 2.梅花针或毫针加罐放血法 梅花针是皮肤针的主要针具,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临床一般有轻叩与重叩两种方法。轻叩不出血,重叩以出血为度。对于有些病症(如麻痹、瘀血、顽廯、鱼鳞病等),则应重叩出血,效果才好,必要时加用火罐以使局部出血,达到治疗的目的。 3.注射针静脉放血疗法 一般采用消毒过的20-50mI注射器.从肘窝表浅静脉血管穿刺,缓慢抽出10-20m1左右的血液,同样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放血的常用部位: 穴位:十宣、十一井穴(手)、鱼际、尺泽、曲泽、委中、八风、八邪、印堂、太阳、百会、耳尖、屏尖、金津、玉液。 静脉:肘静脉、腘静脉。3放血疗法的功用及适应证3.1消除瘀滞 由于感受寒、热、或跌打损伤,或内生火邪致气血瘀滞明显者,皆可选定适当部位进行放血,放血量依病情而定。实证越重,放血越多。3.2疏经活络 实践证明,通过局部放血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流速度,降低血液的黏滞度(较多的放血还可减少患者的血容量),从而达到祛瘀生新,气血流畅的目的3.3解毒清热 放血疗法对寒、热毒邪侵犯人体,使气血郁滞,郁而化热,郁而疼痛等有较好的疗效,通过局部放血,可达到解毒清热的目的。3.4开窍醒神 放血疗法常用于急救。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窍闭神昏,如中暑、高热、煤气中毒、癫痫等引起的昏迷,放血疗法都有特殊的开窍醒神的作用。3.5消肿止痛 由于跌打损伤所致的瘀血、肿胀疼痛,运用放血疗法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另外,现代医学中的急性炎症所致的局部红、肿、热、痛特别明,在局部放血则可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效果立竿见影。4放血疗法的施术原则 取穴宜精:头部取印堂、太阳、耳尖;肘部取尺泽、曲泽;手指取井穴;腰部取肾俞;膝部取委中;足部取八风、足背指甲旁。 手法宜轻:放血手法宜轻不宜重,轻到患者不感到疼痛为宜。 针刺宜浅:放血针刺不宜太深,只要能放出血即可,不在于放出的血有多少。 速度宜快:针刺放血速度快,患者才不感到疼痛。 放血宜少:放血宜少,少到见血就行。5治疗原则 循经取穴放血:如咽喉疼痛属肺经疾患,即循手太阴肺经取鱼际、少商。 远道取穴放血:如《内经》所论:“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痛在头者取之足,痛在腰者取之腘”。 局部取穴放血:《内经》云:“从腰以上者,手太阴阳明皆主之,从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 经验取穴放血:如在肘窝部静脉处放血、在腘窝处放血等。6事项 6.1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6.2放血不宜过多,注意切勿刺伤深部大动脉 6.3虚证、女性产后及有自发出血倾向者,不宜使用 6.4患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烈性传染病和血液系统疾病者禁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