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观察放血疗法治疗中风失语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中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放血疗法治疗,穴位:金津、玉液,对照组以体针治疗。均15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前后中风失语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80%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 05).结论:放血疗法治疗中风失语优于传统体针治疗,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关键词】放血疗法,金津,玉液,中风失语 中风失语症是由于脑血管意外致大脑一定区域发生器质性病变而造成的语言缺失,即口语、书面语的表达和理解障碍,它是中风常见伴随症状之一。急性脑血管病是我国常见病,约1 /3以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各种言语障碍。为探索治疗中风失语的有效方法,近一年多来我们采用放血疗法治疗中风失语患者32例,并与传统体针治疗作随机对照,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素(ET)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1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CT或MRl诊断为脑血管意外,病情基本稳定,意识清楚,无明显视听障碍,符合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并采用北京医科大学高素荣等制订的《汉语失语症检查法》确诊为中风失语症者。1.2排除标准:严重的听力和视力障碍者,影像学检查未能发现脑血管病者,心、肺、肝、肾、脑功能衰竭者,老年抑郁症患者,老年精神病患者。1.3一般资料:62例均为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0 -76岁,平均(62.50士6.12)岁,病程(40. 6士7. 2)天,脑梗塞23例,脑出血9例。对照组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7 -75岁,平均(63.80士7.23)岁,病程(38. 5士7. 0),脑梗塞20例,脑出血10例。2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 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2. 1治疗组:选穴:主穴:金津、玉液。配穴:偏瘫:上肢取肩髃、曲池、合谷,下肢取髀关、足三里、三阴交。操作方法:取5号注射长针头,点刺金津、玉液,以出血为度。一周3次,配穴以1.5寸不锈钢毫针针刺,每穴用平补平泻法施术2分钟后留针30分钟。一周3次。15次为一疗程。2. 2对照组:主穴:哑门、廉泉、通里。配穴:同试验组。操作方法:主穴与配穴均以1.5寸不锈钢毫针针刺,每穴用平补平泻法施术2分钟后留针30分钟。15次为一疗程。2组均治疗1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素(ET)的含量。血浆血管内皮素采用非平衡法测定。3.疗效标准与结果3.1疗效标准: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均进行评分测定,以《汉语失语症检查法》的记分标准,记录自发谈话、理解、复述、命名4项言语的得分,依据治疗前后总体言语功能的改善情况作疗效评定,进行四级评判:痊愈:治疗后得分达总分的90%以上,显效:治疗前总分达50%以上,治疗后有10%以上进步,治疗前总分在50%以下,治疗后有20%以上进步,有效:总分有进步,但未达以上两项成绩,且至少一方面以上言语功能有1级以上进步(按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法),无效:治疗后总分无明显变化,各方而言语功能均无显著改变,或某方面言语功能有退步。3. 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经Ridit检验(P=0. 02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