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4-10-24 16:15 编辑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也是造成患者不能正常生活工作的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年龄逐渐呈现年轻化。我科自2005年以来采用正脊合浮针疗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并与传统的针灸合机械牵引进行了临床对比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计120例,均来自于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5. 4岁;病程最短1 d,最长18个月,平均病程4.2个月,初次发病85例,二次及其以上发病35例;其中单纯腰痛16例,单纯腿痛32例,腰腿痛72例;根据腰椎CT结果显示,单个椎间盘突出43例, 2个椎间盘突出67例, 3个椎间盘突出10例。上述病例均采用随机抽取单双号并适当结合患者意愿的方法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正脊合浮针疗法(简称治疗组),另一组采用传统针灸合机械牵引(简称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0例。 1. 2诊断标准 参照 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诊断要点: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椎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试验阳性;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曲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 3纳入标准 按照上述诊断标准经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经CT或MRI证实,能遵医嘱配合完成治疗的患者。 1. 4排除标准 (1)腰椎结核、脊柱或椎管内肿瘤及椎体滑脱患者; (2)内脏反射性及血管性腰腿痛;(3)妇女妊娠期; (4)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 (5)有手术指征者; (6)未能按规定完成治疗者。 1. 5评定标准 参照有关国家中医药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阳性体征转阴,直腿抬高70度以上,恢复工作;好转:症状大部分消失,仍有阳性体征,直腿抬高50~70度,可从事一般性工作;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直腿抬高30度以下。 1. 6治疗方法 1. 6. 1正脊合浮针疗法 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医者站于患者一侧,用揉按法沿膀胱经第一、第二循行路线放松背部肌肉3~5遍,再用肘运法放松腰部肌肉5~10 min;然后令患者侧卧位,下肢屈曲90度,医者位于患者背侧,由肩内上角向第12肋骨肋椎关节施行整脊法,如患者左侧卧位,施术者用左手肘部在患者脊柱右侧按压,按压点分别为T3、T5、T7、T9肋椎关节处以及L1、L3、L5棘突上方2 cm处,反复施术2次,右侧卧位,用同样方法施术;然后令患者俯卧位再以掌揉法放松患者背部和患侧臀部,拇指弹拨呈条索状的臀中肌。根据触诊和X线确定腰椎病变部位,施以正脊手法。正脊先调整对侧,后调整患侧。以L4~5左侧病变, L5棘突向右侧偏歪为例。患者左侧卧位放松,左下肢伸直,右下肢屈髋屈膝,右上肢伸直放于背后。术者立于患者前面,以左手拇指顶住偏歪的棘突,左前臂顶住大转子上方,右前臂顶住患者右肩处并以右手扶其右上臂,左右手同时向反向发力(形成一个牵引力),然后同时分别向前后发力,动作要求以爆发力在瞬间完成。然后患者向右侧卧位以相同的操作。操作完成后患者适当活动腰椎,以检查治疗效果。再检查腰椎是否有压痛点,在压痛点或突出物同侧行浮针疗法,具体操作:浮针针具采用符氏研制的一次性中号浮针(直径0. 6 mm,长32 mm),在距离痛点或突出物6~10 cm处作为进针点常规消毒,针体与皮肤呈15~25度,针尖直指痛点,快速透皮,达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后缓慢平行进针到适当深度,并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左右摇摆,使针体作扇形运动。平稳均匀扫散约2~5 min后,嘱患者适当活动,再察痛点情况,并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调整是否再针刺。同时可根据有无小腿症状行小腿中下1/3处的进针点。治疗完毕后留针48~72 h,期间患者平卧位休息为主,不作正脊疗法,并适当活动腰部。 1. 6. 2传统针灸合机械牵引 先行针刺: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穴选L3~L5夹脊、环跳、下肢阿是穴。如痛向下肢后侧放射配殷门、委中、承山;如痛向下肢外侧放射配风市、阳陵泉、悬钟。针刺得气后接G6805-1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2 Hz,强度大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留针30 min,1次/d。操作完毕后再采用机械牵引:电动液压牵引,牵引量为25~50 kg, 1次/d,每次30 min。上述两种操作10次为1疗程。 2结果 治疗组治愈38例,好转2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治愈32例,好转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7%。 3讨论 3. 1病因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引起患者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其主要病理机制目前有3种学说:机械压迫学说、化学性神经根炎学说、椎间盘自身免疫学说。在生理状态下,由骨骼和关节等形成的静力平衡系统与由肌肉、韧带、神经、血管等组织形成的动力平衡系统两者相互协调,方能使腰椎活动自如。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由于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后使韧带和肌肉紧张而促使纤维环破裂。但髓核未发生突出时可无症状,一旦受伤,使呈游离状态的髓核突出,即可突然引起突出和纤维环碎片脱落移位,直接压迫神经根或脊髓,或因局部出血、水肿甚至无菌性炎症粘连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故由上面的理论可得知,腰椎间盘突出时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病因,而椎体生物力学改变则是促使腰椎间盘突出的直接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