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11-3 16:43 编辑
急腹症在临床中经常发生,且具有发病急骤,疼痛剧烈的特点。多为急性病痛或慢性病突然疼痛加剧,痛至不可忍受,乃至休克。本文采用第2掌骨侧速诊治疗法,针刺第2掌骨侧穴位群治疗急腹症6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有关 资料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67例急腹症中,男29例,女38例。年龄15一63岁。在67例中,急性胃肠炎15例,慢性胃炎9例,急性胆囊炎2例,胆道蛔虫症3例,慢性阑尾炎7例,急性肾纹痛2例,输尿管结石8例,胃痉挛8例,痛经13例。 治疗方法:根据就诊患者临床发病情况确属急腹症的患者,按张氏发现的第2掌骨侧穴位分布,从远心端到近心端,依次排列为头、颈、上肢、肺心、肝、胃、十二指肠、肾、腰、下腹、腿、足共12个穴区。治疗时,以拇指尖触及患者的第2掌骨侧的相应穴位,寻准压痛最强点。局部按常规消毒,应用26号2.5cm毫针,选准穴位刺入2cm,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在5分钟、10分钟、15分钟内询问、观察患者疼痛减轻、缓解及消失的情况。留针期间每10分钟行针1次,以巩固较强针感。 疗效标准:①痊愈:自觉疼痛消失.病痛部位活动自如,无压痛。②有效:自搅疼痛减轻缓解.病痛部位活动较前自如,但仍有轻度压痛。③无效:经治疗疼痛未减轻缓解。 止痛效果:每l病例疗效均评价以1次针刺为准。全部病例在针刺期间均不使用止痛药物。67例急腹症中针刺5分钟内疼痛减轻36例,10分钟内疼痛减轻22例,30分钟内疼痛减轻5例,起针时疼痛未减轻者5例;5分钟内疼痛消失35例,10分钟内疼痛消失22例,30分钟内疼痛消失5例,起针时疼痛未消失的6例。针刺期间疼痛减轻消失62例,有效率95.6%。疼痛消失61例,止痛率达91.4%。治疗期间除穴位不适感外,无其他不良反应。 典型病例:患者,男,24岁,因剧烈运动突然右下腹剧痛,伴恶心、呕吐、大汗淋漓。追问无尿急、尿频、血尿病史。检查:屈膝侧卧,表情痛苦,右下腹中度肌紧张,压痛(++)。B超检查诊断为右侧输尿管结石。取右手第2掌骨侧下腹穴针刺,5分钟后疼痛停止,活动自如。3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讨论 全息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在生物学特征上全息相关的规律及其对规律应用的科学。生物体是由不同发育程度和不同特征程度的全息胚组成的。全息胚是整体的结构单位,又是自主的发育单位。在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是发育程度最低的全息胚,整体本身是发育程度最高的全息胚。穴位全息率和生物全息率都是全息胚胚胎性质的外部表现。 第2掌骨侧穴位分布所反映的是自头到脚的全身生理和病理信息,所以把握机体整体的病症对第2掌骨侧诊断的价值非常高。该法不仅对疾病有诊疗意义,而且在预防医学中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当身体某一部位发生疾病时,全身各全息胚未来器官图谱中的同名部位也产生异常变化。针刺、按摩或电脉冲等刺激这些同名部位,可使脑啡肽含量明显增高而引起广泛迅速的镇痛效应。快速止痛,及早缓解病人紧张情绪,使之得到良好休息,减少氧耗。这对控制病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的广泛调节,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达到调整和修复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