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03|回复: 0

穴枪记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85

回帖

1170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170
发表于 2014-11-13 2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一名按摩医生。由于视障,不得已选择了这个职业。与所有活着的人一样,无论自身的生命多么微不足道,总希望它能有点意义。我的治疗床下,有一个破旧的纸盒,里面装满了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木质点穴工具,人们通常称它们为“点穴枪”或简称“穴枪”。这些穴枪都是我根据不同的患者状况亲自设计和制作的。它们有的是“T”形的,有的是“Y”形的,每一把穴枪的端点和杆部都经过精心打磨,我每天在按摩临床中自如地使用它们,常可发挥令人欣喜的疗效。我的生命也因之得到了旁人和自身的些许肯定。一位业内好友曾带着诚挚的语气对我说:“既然你创造了如此好的蠲病良法,何不将其本源、要务与精髓一一详述,以造福世间寒灵,也免得这般异能绝技随你空老于灵泉之下!”我听后深感悚惶,人世无常,倘若我某日径直上了天堂或下了地狱而没能把上天让我窥见的这点秘密告知是人,灵魂又怎能安息?但到撰文时,我又更觉惭赧。因往日岁月蹉跎光阴虚度,以至于不惑之年仍学识浅薄言辞匮乏,难以将心中所感所悟明了于纸上。思虑再三,只得将我使用穴枪的前因后果约略叙述,以资抛砖引玉之用。
2001年冬,我为了生计和求学漂泊至北京。当地人仁慈而热诚,一位大哥见我身体羸弱难以支撑每天繁重的按摩工作,便冒着严寒爬上京西的山丘,砍下许多树枝,又央人在工厂里“干私活”,用机床细细加工。当他将一件件精致的成品送到我手上,并告诉我,北京按摩医院的老专家王建成、洪学滨和京城正骨大家罗有明老人用的就是类似这样的点穴枪时,便显出很轻松的样子,那一刻我内心的感激之情此时用文字真的难以描述。待我满心欢喜地在几位同行身上实验时,他们却不买账,“嗷嗷”叫着,说不仅没有“得气”的酸胀感,皮肤表面疼痛难忍。于是,我用手细细“观察”这些穴枪,它们都是“T”字形的,由两根加工成圆柱形的木头拼接而成,枪头成球形,表面光滑无瑕疵,握在手上很舒适。当在身上尝试点按时,果然皮肤有牵拉样的疼痛感。仔细思考,终于悟出,除了操作的稳定性需要加强外,球形的枪头会导致着力点在球面的中央,倚这一点为中心牵拉周围的皮肤,操作时间稍长,不仅疼痛难忍,还会造成皮肤损伤。于是只好握着穴枪在水泥地上细细打磨以改变枪头的形状。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方法,是因为在磨砺时能获得迟握穴枪操作的感觉,并能自由摆动和旋转,磨出的枪头顺应性较好。我一边磨,一边在手指上点按,仔细感觉刺激强度和判断可能对皮肉的损伤性。因为打磨枪头很矛盾,不能泰钝也不能太锐:泰钝,会削弱疗效;太锐,又会伤及皮肉。这两者必须合理兼顾,才能打磨出令人满意的枪头来。经过反复实验和修改,那些“枪”终于不伤人了。
最初的枪头设计方案是“鸭嘴型”,即由两个弧形的面和一个弧形的棱组成。这个棱的弧线有的与枪柄的纵轴方向一致,有的则与之成九十度垂直。后来经过使用发现各有其妙用。“平行”的利于分筋,适用于软组织粘连。只要双手握持穴枪的手柄,按压住粘连的软组织,平行于软组织纤维方向左右摆动穴枪,来回滑按,粘连的组织就会一点点被穴枪上的棱如刀割般地分解开。“垂直”的适合理筋,操作方法同上,此时穴枪对人体组织发挥的是“刮”的作用,感觉类似用刮板在油烟机上刮下层层的油垢,又像油漆匠用牛角板在木质家具上刮灰,可以很快改善软组织的缺血状况,并能使“筋”迅速平复。
当我用这些穴枪在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夹脊穴上操作时,竟然惊奇地发现过去能用手触及到的椎旁的病变结节都有一个如顽石般坚硬的核心,围绕着这个核心,才是过去手触及到的稍软一些的病变组织。由于这些结节核心隐藏很深,且体积很小,所以在过去单纯用手操作时,从没触及过。对于这些结节,尤其是结节内坚硬的核心,穴枪有“斩关夺隘”之功。操作时,可明显感觉到透过握持的穴枪传到手心里的“嘎吱嘎吱”样的震动感。此时,患者的被施术部位便有痛快淋漓的酸胀感。不多一会儿,枪头夏的结节和结节核心就会由硬变软,接着再配用搬法,进一步解除粘连、矫正脊椎。不出几次治疗,即可获良效。
然而,世间万物都有正反两面。我们面对任何事物既要知其善,更应知其恶。在使用穴枪前,一定要用心习练一门适合于自身的气功和按摩基本功。否则会导致操作生硬、不稳定、定位不准、不渗透等种种弊端。如果用手操作,缺乏练功的施术者仅会导致疗效欠佳。但若用穴枪操作,对于患者的皮肤和皮下的健康软组织来说,将是一场灾难。多年的临床打拼经历告诉我,如果不练好一门气功,穴枪是无论如何也用不好的。有些人把气功说的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我对此只能表示尊重。毕竟宇宙中未知领域永远多于已知领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气功不仅可十分有效地增强手法操作的稳定性和渗透性,而且能帮助施术者安心凝神,继而全神贯注地投入于手法操作中。对于穴枪操作来说,这些功夫都是不可或缺的。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直接关乎手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比如说,用穴枪滑按时,必须仔细感觉患者皮肤的张丽。我们做这个手法的活动范围不能超出皮肤张力所允许的度,否则枪头就会把皮肤戳伤或者拉伤。除了练功,在操作中,要谨记“呼吸深长,平心静气,腿脚稳重着实”。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稳定与灵活的协调,柔和与渗透的统一。时间长了,就会觉得穴枪与手浑然一体,好似身体上长出的一部分。
闲暇时,我也曾将这些粗浅的想法告知一位同道好友,欲凝听他的指教。恰恰此公正是一位天资聪颖且极博学的人,待我说完,不仅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而且随后还撰文补充我认识上的不足。这次是名副其实地抛砖引玉了。我就此将此文摘录于下,以裨补此处纹理之缺漏,顺便也向这位良师益友表达我诚挚的谢意。
‘第一,无论在任何部位操作,都必须集中思想意念,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样的谨慎态度,
操作中每一细微动作都必须是发自内在意念的驱动,决不能任由手和穴枪盲目活动。也就是说,每一次出击都是意念在控制着穴枪的轨迹,即使是最最微小的动作也一定蕴含着操作者自身的精神力量。
我们手中穴枪的枪头所触及的点虽然及其微小,但意念中药把这一点看成是如同“三千大千世界”那样宽广的区域。在这一区域中,斗转星移的变化都是自然界浑然天成、自然流畅的改变,穴枪在这里的运动都必须融入到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正题当中,成为其中非常和谐的一部分,儿不能成为打乱这一平衡的“不速之客”。
穴枪每一次的细微运动都应是一场与患者身体各种复杂信息的沟通和对话,我们要准确把握由穴枪所反馈回来的信息,不断调整操作的力度、强度和频率。
这需要术者长期对自身肌肉的精细运动的训练,出手要柔中有钢,用力要细长绵软,
随时根据穴枪所遇到的阻力以及从各个方向上反馈回来的讯息,即时而迅速的调整用力的大小、方向以及力的加速度,
切忌力的变化要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平滑柔顺,不能大开大合,否则极易给患者肌肉传递一种紧张恐惧的信息。
术者握持穴枪的双手与穴枪以及患者身体这三者之间要融为一体,操作必须进退自如、收放有度,注意避实就虚,在遇到顽强抵抗时切勿强攻,而要寻找薄弱之处迅速下手,或者是在坚固之处逐步深入,在其周围施行“敲山震虎‘之方法,步步逼近,逐渐触及关键病灶。
第二,,治疗和寻找关键病灶是一个同时进行的过程,要一边寻找一边治疗,探索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整个治疗的过程。
治疗如同演奏一部乐章,整个过程是一个流畅的整体,不能毫无章法的改变运动的节奏,要保持连贯性与整体性。
第三,术者要常怀善念,在施术的每一细节之处都应怀向善之心,对待病灶不能用“赶尽杀绝”的方法,那样势必把患者当成了战场,术者和病灶的战斗一旦打响,无论是谁胜谁负,受害的必定都是患者本身。
施术时,假如遇到十分顽固的病灶,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的逐步深入,以免造成残敌“负隅顽抗”。
第四,评价一次治疗成功与否,有很简单的一个标准,作为施术者感到神清气爽,没有很强的疲劳感与不适感,儿作为患者也没有很大的痛苦,治疗后感到明显轻松。’
几年后,我被迫把研究的精力放到了颈椎病上。因为有太多的颈椎病患者经过按摩治疗后仅有轻松感,过几天症状又恢复如初。有些病程较长的患者,术后连轻松感也没有。对此我简直一筹莫展。一日,一位因苦受颈椎病折磨而多次向我求医的患者前来诉说道:“前几天在脖子上做了一次小针刀疗法,感觉到原来难受的感觉好多了。看来,我的颈椎病太严重了,按摩治疗恐怕无效。”我听了低头不语,我除了觉得惭愧,更感到困惑与无奈。为什么这样的颈椎病只有用小针刀疗法才会有效而按摩疗法却徒劳无功呢?直到夜难人静,这个问题仍然没有答案。躺在床上还在冥思苦想。突然脑海中浮现出这几年来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椎旁的病变结节。那么颈椎旁会不会也有这样的结节呢?那些结节不是粘连的疤痕组织吗?而小针刀的长项不就是剥离疤痕组织粘连吗?据此分析,导致颈椎病经久难愈的罪魁一定是那些粘连的疤痕组织所形成的结节。但原来治疗腰椎病的穴枪又不适合在颈部操作。如果有一个“Y”字形的就好了。可以用一首手掌的虎口部握住“Y”字形的分叉处,用另一手个手指或者虎口部夹持“Y”字形分叉处下方的直形的枪杆,两手紧密配合,以底部的端点为着力点,在患处座各类手法操作,这样一定也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想到这里,头脑一阵昏蒙,便沉沉地睡着了。
第二天,我把这个想法对很多朋友说了。没过几天,朋友们拿来了各种木质大小不一角度不同的树杈。这些树杈的基本样子和我们小时候玩的弹弓相似,都是朋友们费了很多心思在农村的柴堆里找的。感谢上苍将那么多的好心人送到我身边,才使我得以突破颈椎病治疗中的壁垒。
我又开始设计、打磨枪头了。与腰部相比,颈部区域狭小,椎骨之间的缝隙狭窄,原来在腰部操作的鸭嘴型枪头显得太粗、太宽,不适应颈部更加精细的操作。但是,如果将其变窄、变细,又会过于锐利,必然伤及皮肤。那么又该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枪头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好些日子。直到有一天,我正在为了应考《中医学基础》而疲劳奋战,当翻到“五行学说”的“五行对应五方”这部分内容,突然有了灵光。我何不取像于“五行八卦”,以枪头的中间为中心点打磨出一个钝圆的顶点,作为中央戊己土。然后以这个顶点为中心,打磨出向四个方向放散的四条相互夹角为九十度的弧形的棱,分别对应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和北方壬癸水。这样一来,又会很自然地形成四个弧形的面。“棱”和“面”相配,就构成了八卦中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个方位。由于四条棱和四个面可有效地分散压力,即使枪头比较细小,对皮肤也不会造成伤害。对于来自《易经》的学问,我几乎是一无所知,不过听很多饱学之士说过,“阴阳”、“五行”、“八卦”中蕴含了宇宙的密码,代表着最本源的规律。我之所以在打磨枪头时取法于这些神秘的学说,只是想亲近古老的华夏文明,以便于得到祖先们的庇佑。
我抛开乏味的考前复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这种特别的手工制作中。在我看来,这样的工作好像是一门令人身心愉悦的艺术,丝毫没感到劳累和厌烦。等到大功告成,用手仔细“观察”创作的成果,又使我不自觉地想起了数学中两端无限延长纵横橡胶的数轴和由此形成的四个无穷扩展的象限。难道人类对宇宙的思考方法是统一的吗?想到这里,我又因自己的幼稚无知和怪诞的思维而感到好笑。
当这些新式武器在实战中展露头角时,果然不辱使命。不仅对皮肤的损伤很小,而且,由于枪头有“四面八方”,可以很自如地在各个方向上做点、滑按、拨等各类手法,甚至可以很轻松地做环形的揉法。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寻找和化解颈部的病变结节了。
一位按摩界前辈曾正告我,颈与肩背关系密切,欲治颈椎病,先攻其肩背,可增益疗效。由此推测,颈椎病患者的肩背部或许也有病变结节。附有灵性的穴枪在手指触觉和头脑整合的帮助下,证实了这个推测,并总结出了以下的病变结节分布的规律及其特点:
一、胸椎段夹脊穴附近:由上至下常成串珠状,如向内、外拓展,,可发现椎骨上的病变韧带所形成的结节和外侧来源于病变肌纤维的结节。当患者有意识地做深呼吸时,用穴枪在此区域打一场“攻坚战”,有开通闭塞、行气活血的功效。
二、第七颈椎至第三胸椎与肩胛骨脊柱原及其向上延长线之间的区域:大致相当于大杼、风门、肺腧、附分、魄户、肩外俞和肩中俞周围。常因斜方肌、竖脊肌和菱形肌劳损所形成,结节成条索状,坚硬难解,最易阻塞气血运行。但是,一旦这些结节被破解,不仅肩背部的气血会随之而畅通,而且颈部在没进行任何手法操作的情况下也会感到“如释重负”。
三、肩胛骨内侧脚内侧和上方以及靠近肩胛骨内侧脚的覆盖胸廓后壁的面:此处的结节隐藏很深,手指几乎无法触及。患者需取侧卧位,病变侧在上,将位于上方的手伸向按摩床边,使肩胛骨内侧角翘起,用较细的穴枪从肩胛骨内上翘起的缝隙中斜向前外下探寻,方能发现在很深的地方有很小、很硬的结节。若在此处稍加力进行拨揉、点、滑按等操作,患者将感到酸胀难忍,并向后背、肩、腋下及手臂放射,此法常可有效地消除颈椎病引起的诸多症状,但以颈椎病导致肩臂疼痛者疗效最佳。
用穴枪操作颈部钱,先令患者俯卧于有呼吸孔的按摩床上,用多指拿揉和拇指拨揉颈项部,目的在于放松颈肌,初步探明病变结节的所在位置,为随后的穴枪疗法做好准备。操作穴枪时,患者以一定的角度取侧卧位,头下垫枕,头颈部固定不动,以便于穴枪从多方位稳定地施力。颈部的结节分布、性状特点以及针对这些结节的穴枪操作体验甚为复杂,需分别详述方可明了。
一、项韧带和颈椎旁:此区域病变组织往往成丝状,用枪头嵌入斜方肌与椎骨间的缝隙内,上下滑按,可有“吱吱”的捻发感传至手上,而以第六、七颈椎间或延伸至第一胸椎旁最为明显。在颈椎间的缝隙间偶可见颗粒样结节,则需重点拨揉方可化解。
二、颈椎外侧的肌肉?病灶成条索状,用枪头较钝的穴枪顺肌纤维方向滑按,有舒筋通络之功效。然约从C六向下,诸如斜方肌、肩胛提肌的肌纤维如带状斜向外下,,滑按时需从后方向前施力方可触及条索。而因颈椎病导致的头晕、头痛的患者在颈上段C1-C4旁,颞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的区域,大致相当于肩胛提肌起始处,此处病灶结节很深,且常被健康软组织覆盖。一般用较锐的穴枪从表层肌肉间的缝隙中缓缓探寻至深处,便可发现C2下缘有一条前后走向质地坚硬的疤痕组织。以此为中心,可在其周围发现同样很坚硬的颗粒样结节。针对这些病灶的操作能有效地改善脑供血,从而可减轻头部的不适症状。
三、肩部斜方肌前斜角肌走形的区域:此处位于颈肩结合部,易于遭受劳损。如用杆较长的穴枪从斜方肌前方向内、后、下滑按拨揉,可见条索或结节。针对这些病灶的操作,可有效治疗颈肩综合征和胸廓出口综合征。
此外,枕骨下缘:此处结节不多见。但若软组织发生病变,可有肥厚感。斜向上点揉此区域,有醒脑和安眠的双向作用。
顺便说一句,后来我将患者侧卧时用穴枪操作颈部的方法应用到腰部病症,又进一步提高了原有疗效。具体操作是这样的:患者取侧卧位,位于上方的腿略弯曲,胸腹部平面与床面的夹角约成45度。术者立于患者背后,用“Y”形穴枪在位于上方的夹脊穴上做各类手法,而已髂骨与骶骨间的间隙为重点,施术模式与颈部类似。由于此姿势腰肌较放松,且竖脊肌肌腹与腰椎骨间的距离增宽,使得椎旁深层的病灶暴露无遗,因此稍加力,便可直捣黄龙,克敌制胜了。施术时,患者常可获得强烈的酸、胀、麻、热等“得气感”,并向下肢放射,术后均会感到舒适轻松。
颈部神经和血管走行复杂,相对腰部而言,软组织质地脆弱。施术穴枪时,用力切不可粗暴,否则极易造成损伤。当我们精准地针对病灶用穴枪治疗时,患者的被操作部位将有痛快的酸胀感,且有时沿一定线路放射。此时,自然不可贻误战机,定要做持久、有力、柔和、渗透的施术方可取得良效。倘若没发现病灶,宜用穴枪在一定区域内浅深各层间轻柔、灵活地仔细搜寻,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盲目出战”,否则,非但不能克敌制胜,相反会戕害无辜。如果我们能倚不做而做,倚无为而为,就不会“胡作非为”。由此看来,太极拳的核心要领“虚灵顶劲”可资借鉴。
谢 谢 分 享 经 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3 01:53 , Processed in 0.29382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