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4-11-15 16:41 编辑
眼针疗法是通过诊察眼球白睛上血管脉络的形态、颜色变化来进行辩证诊断全身疾病和在眼眶周围八区十三穴进行针刺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新的针刺诊疗方法。该法是著名中医老前辈彭静山教授在多年潜心研究《内经》中有关眼睛与全身经络气血、五脏六腑关系的理论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后汉名医华佗有关“观眼识病”的学术思想,结合自己五十余年丰富的临证秘验而创立的。十几年来,眼针疗法不仅被国内广大针灸学者广泛应用于临床抬疗,同时也被日本、美国及东南亚等许多国家的医学者所学习、运用。现仅就眼针疗法在针灸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概况作以综述如下: 一、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作用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较为确切。首先彭氏在对眼针疗法的理论渊源、眼诊辨证穴区划分,针术手法等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同时,对242例中风偏瘫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取穴方法是将循经取穴、看眼取穴、三焦取穴综合运用,以上、下焦区为主,同时依兼症之不同而酌配心、肝、肾区。一般不施手法,留针5-15分钟,一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242例中痊愈23.14%;显效38.43%;总有效率达97.52%。张氏运用眼针疗法治疗观察了200例偏瘫患者,其中脑血栓形成所致偏瘫165例,有效率为89.69%;脑出血所致偏瘫10例中,有效率为30.00%;其它由脑检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外伤、脑炎后遗症等所致偏瘫共25例,有效率为36.00%; 200例偏瘫的总有效率为80. 00% (P<0.01),其中以脑血栓形成所致偏瘫的有效率为最高。赵氏对4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眼针治疗总有效率为82.5%。认为眼针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病程在三个月以内者疗效最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应及早针刺治疗,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则宜在急性期过后,神态清醒时再行针刺.。 孙氏等曾对脑血栓形成病人进行了疚病分期与疗效关系等方面的治疗观察。取穴按眼周八区十三穴分区方法,以三区(上焦区)和八区(下焦区)为主穴区,急性期64例中,基本治愈59.38%,而后遗症期31例中无基本治愈病例,说明眼针疗法应在脑血检形成患者的急性期及早施行为宜。150例中总有效率为88.7%.。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似乎与患者的病程长短有一定的关系。赵氏治疗的25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中,治愈的14例有10例病程是在一个月以内,有4例病程在一个月以上。显效的5例中有2例病程在一个月以内,有三例病程在一个月以上。25例中仅一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6.0%。 眼针治疗中风偏瘫,有时能产生即刻好转甚至基本治愈的效果,可能是眼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较好的原因之一。黄氏报告了用眼针治愈脑外伤后遗偏瘫的个例验案。某男患者因右额部颅骨被铁器刺穿后,经外科抢救无生命危险而遗留左侧偏瘫,双侧上、下焦区、肾区,留针25分钟后,患侧当即出现自主运动,以后又针四次而告痊愈。彭氏曾对188例中风患者进行了运动机能即刻效应的临床观察,眼针治疗1次,肢体抬高高度较治疗前相对高出5厘米以上者占85.66%,并有21.8%,患者经1次治疗后出现即刻步行的奇效,可见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有时能产生比较迅速的疗效。彭氏等人又对453例患者进行了眼针治疗1次后疗效与病程之间关系的比较观察。发现针刺1次的即刻行走阳性率与病程关系十分密切。453例中针刺1次即能行走者占22.5%,与以往的观察阳性率大致相同,从而肯定了眼针治疗中风偏瘫的即刻效应。 朱氏通过31例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进一步说明了眼针疗法的即刻效应和近期疗效的重复可靠性。 眼针疗法对于中风偏瘫的治疗,虽然具有较好的疗效,但也有共一定的治疗范围。彭老认为,眼针治疗偏瘫,只限于神态清醒、无邪在脏腑症状,肌肉肢体均未变行,肌力由零级到三级的半身不遂。如果病变从经络病候变成器质性病候,病情延误,出现肢体关节变形,已不是眼针疗法的适应症。这一点,对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的获得,具有较大的临床参考意义。 二、在其它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应用眼针治疗心血管系统、胆系疾患及各种疼痛疾患的临床报告方面,朱氏通过103例眼针对人体血压调整作用的观察,认为眼针疗法对人体动脉血压具有明显的调整作用。治疗前血压高径,治疗后有所降低;而治疗前血压较低者,眼针后可使共升高。血压异常组65例89诊次中,血压改变阳性率占总例数的87.64%,而血压正常织.的38例44诊次中血压改变阳性率仅占34.09%,以血压异常组的改变阳性率相对较高,两组改变阳性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P<0.01)。说明眼针疗法对人体的异常血压,尤其是收缩压,具有非常明显的双向性良性调整作用。 刘氏通过I、Ⅱ期高血压病人用超声心动图、心机械图等观察结果表明,眼针治疗后,可使观察组两型的收缩压分别下降81.25%和63.15%,舒张压分别下降62.5%和63.15%,平均动脉压分别下降93.75%和89.47%。说明眼针治疗前后有极显著的差异(P <0.01),而正常对照组仅1例收缩压下降6.67%,无统计学意义。:而刘氏通过超声心动图和心机械图得到的结果表明,眼针治疗后可使I、Ⅱ期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称出量、心输出量增加,血管外周阻力下降,心脏收缩时间间期和左心收缩功能明显提高,心胜收缩节律减慢,且病理生理改变越严重者,其调节功能亦越明显。而对正常功能则影响不明显。刘氏认为:眼针疗法洽疗高血压与其它针刺疗法一样,也是一种病原学治疗。 眼针疗法对疼痛性病症的止痛效果也较满意。李氏对110例肩痛症的患者迸行眼针治疗观察的结果,总有效率达96.3%。认为眼针治疗肩痛证,应以观眼辫证为原则,以上焦区为主穴区,同时因人因病而异,观眼血络形色变化而针之。 胆绞痛是疼痛较为剧烈的急腹症之一,往往需要西药的解痉剂和镇痛剂配用方能缓解。王氏对122例胆石症伴有胆绞痛发作者进行了250人次的眼针治疗观察,取穴以双侧四区 (肝胆区)和五区(中焦区)为主,留钟5分钟,左眼用补法;右眼用泻法。其结果眼针治疗后5分钟以内胆绞痛已止者占62.4%,好转者占35.6%。而同时设立的30例西药对照组在注射阿托品、杜冷丁等药后,需要9分钟才能控制胆绞痛,有的甚至需要55分钟。故而可以认为:眼针疗法对于胆绞痛的止痛效果远较单纯西药为快,不失为治疗胆绞痛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有人曾对常见的六种疼痛性疾病422例作了临床治疗观察。其中对腿痛治疗的有效率为97.6%,肩痛的有效率为96.8%,腰(腿)痛的有效率为96.8%,头痛的有效率为87.4%,胃脘痛、胁痛的有效率为82.6%。442例疼痛性病证的总有效率为92.17%。可见,眼针疗法在疼痛性疾患的治疗中,止痛效果也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目前,眼针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虽然越来越较广泛,但对其治疗机理尚未有人做出深入的研究。仲氏曾对3例智力正常的病人测试了86穴次眼针穴区产生的循经感传现象。其中53穴次出现循经感传现象,感出率为62.0%,53穴次中有71条经次出现循经感传,与古典经络基本相符的有64条经次,相符率为90.0%.通过经络全程的有36条经次,占56.0%。 71条经次循经感传中气重病所的有30条经次,.片42.0%。初步证明了眼与十二经脉密切联系的的客观现象,浅释了眼针疗法的中医治疗原理,是有意义的实验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