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21|回复: 1

腕踝针治疗急性腰扭伤

[复制链接]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发表于 2014-11-15 16: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4-11-15 16:44 编辑

       摘要   腕踝针治疗急性腰扭伤60例,并与40例体针组作对照。治疗组按腕踝针区域划分,取下5、下6,皮下进针,不要针感;对照组取阿是穴、肾俞、大肠俞、夹脊、腰眼。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8.3%,其中一次性治愈率为39.6%;对照组痊愈率为67.5%,一次性治愈率为11.1%。统计学处理表明:治疗组痊愈率及一次性治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25)。提示:腕裸针治疗急性腰扭伤镇痛佳,见效快。
    关健词    腕踝针  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多由劳作闪扑或姿势不当,致腰部筋肉瘀血郁滞,重则可致骨节错缝或滑膜嵌顿,临床以腰痛剧烈,活动受限为主症。针灸治疗本病方法颇多,而疗效各异。近年来笔者以腕躁针治疗本病60例,并与常规针灸4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将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9岁;病程最长5d,最短lh,平均2d。对照组40例,一般状况基本同治疗组。
       2治疗方法
       治疗组:按腕踝针分区,根据具体病情,选取患侧或双侧腰部对应点下5、下6,用30号1.5寸毫针,患者取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医生左手拇食指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镊,镊子夹住针身,针尖距离皮肤km,与皮肤呈30°角,快速进人皮下,针刺方向沿纵行直线朝上,将针体贴近皮肤表面,沿皮下浅表层缓缓进针至1.3寸一1.4寸,以针下有松软感,病人无任何感觉为宜,然后嘱患者站立,作腰部左右侧弯旋转.前俯后仰及下蹲起立等动作。留针30min,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d。
对照组:患者俯卧位,酌取阿是穴,双侧肾俞、大肠俞、腰眼、夹脊。针刺得气后接G6805一I型电针仪,连续波,电流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30min后出针,予腰部拔火罐,留罐10min。疗程同治疗组。
       3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
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
好转:腰部疼痛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正常。
未愈:症状无改善。
       3.2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效率无差异(x2=0.87,P>0.25)。然治疗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x2=6.51,P<0.025)。两组的治愈人数中,一次性治愈率对比。统计结果表明,差异有极显著意义(x2=6.92,P<0.01),治疗组一次性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4讨论
      《诸病源候论》云:“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可见腰是人体活动的枢纽,因而腰部急性损伤也最为常见。若失治迁延,可致腰痛绵绵难愈,因此寻找一种见效快,操作易的治疗方法很有必要,而腕踝针法正是如此,其针刺特点是皮下进针,不要针感,越无感觉,疗效越好。其作用机理尚待进一步探讨。《素问·皮部论》曰:“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十二皮部即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区,乃经络脏腑气血散布之所在。而笔者发现,腕踝针在躯干和四肢的分区恰与十二皮部相近似。另外,根据经络的标本根结学说,根与本均位于四肢远端,是经气生发、所出之处,腕踝针疗法的十二个刺激点均位于腕踝关节附近,相当于十二经的根与本,又近似于十二经之络穴,故腕踝针浅刺皮部能调理脏腑,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现代医学认为,皮下有丰富的神经纤维网,分布有感觉神经纤维末梢和植物神经纤维,针刺可以刺激这些神经的末梢。不少病人针刺后反映,原有症状的部位出现温暖、松快的感觉,这种现象可能与通过神经调节了血管和肌肉的机能活动有关。临床实验亦证实,循经皮部在刺激作用下有明显的镇痛和消炎作用。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5 16: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腕踝针治疗急性腰扭伤镇痛佳,见效快,且操作易,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2 15:50 , Processed in 0.47776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