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20|回复: 1

顽固性疾病的民间特色疗法

[复制链接]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发表于 2014-11-17 09: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4-11-17 09:35 编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百药不效的顽固性疾病,有缘者不妨试试以下民间疗法!

药枕疗法  
    药枕疗法是将药物作为枕芯将装入枕中,或自制薄型药袋置于普通枕头上,睡时枕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本疗法流传很早。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有用蒸大豆装枕治失眠的记载。唐宋时期如有了较大的发展,孙思邈《千金要方》载:“治头项不得四顾方,蒸好大豆一斗,令变色,内囊中枕之。”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绿豆甘寒无毒,作枕明目,治头风头号痛。”清代刘灏《广群芳谱》载:"决明子作枕,治头风明目胜黑豆。"吴尚先《理瀹骈文》则记述各类药枕的临床应用。近年来,药忱疗法更受重视,发展很快,并出现了磁疗忱、催眠枕、抗衰老枕、维康保健枕等。
[基本内容]
    一、基本内容:
    1、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选择药钧,药物经过防霉、防蛀处理后,装入枕中。
    2、药枕可分厚型.轻便(薄)型两种。厚型的可直接塞在枕套内,轻便型的可置于普通枕上面,睡时枕之。
    3、药物经过处理后,一般可以保持半年以上。如病情需要可随时更换药物。
    二、治疗机理
    中医认为,头为精明之府,气血皆上聚于头部,头与全身紧密相联。使用药枕可以使药物百接作用于头部,从而治病法邪,平衡气血,调节阴阳。药理研究证明,某些芳香性药物的挥发成份有法痰定惊、开窍醒脑.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
[临床应用]
    本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可适用于头痛头昏、头晕目眩。
    失眠健忘、耳鸣目花,神经衰弱、中风口歪、肩周炎、下颌关节痛、脑动脉硬化,鼻渊等。其中治疗头痛.失眠、高血压、颈椎病等,疗效较为明显。
    一、头痛目赤
    取菊花500克,或取薄荷、桑叶、绿豆、决明子各等分,加工成粗末,作枕芯。
    二、头风(相当于血管神经性头痛)
    取防风、川芎、白芷、绿豆各150克,晚蚕砂100克,加工成粗末,作枕芯。
    三、风寒头痛(寒冷引起的头痛)
    取蒸吴茱萸250克,作枕芯。
    四、落枕
    1、辨证属风寒入络者,取细辛、白芷、川芎.羌活、独活、菖蒲,晚蚕砂等备等分,加工成粗末作枕芯。
    2、辨证属气血不畅或瘀阻者,取川芎、羌活、独活、丹参、急性子,玫瑰花、玄胡索、晚蚕砂各等分,加工成粗末作枕芯。
    以上也可用于颈椎病及下颂关节痛。
    五、颈椎病
    取当归、羌活、藁本、制川乌、黑附片、川芍、赤芍、红花、广地龙、广血竭、菖蒲、灯心.细辛、桂枝、丹参、防风,莱菔子、威灵仙、乳香、没药、冰片各等份,研为粗末:作枕芯。每天枕用时间不少于6小时,连用3-6月以上,对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脑动脉硬化、腰椎病等也有不同程度的防治作用。
    六、肩周炎(又名漏肩风)
    取川芍、细辛、丹参、羌活、黑附片、乳香、没、.桑枝、桂枝、红花各等分,加工成粗末,作枕芯。
   七、失眠
   1、取黑豆.磁石粉各等分,加工成粗末作枕芯。
   2、取决明子、滁菊花.朱灯心草各150克,作枕芯。
   3、取灯心450克,作枕芯。
   八、鼻渊(鼻炎、副鼻窒炎)
   取白芷、辛夷各等分,加工成粗末作枕芯。
   九、青光眼
   取夏枯草、荷叶、白芷、草决明各等分,加工成粗末,作枕芯。
   十、耳中热痛
   取食盐适量,炒热后,装入布袋,置于枕上。
   十一、高血压
    1、取野菊花.灯心草、夏枯草、石菖蒲、晚蚕砂等各等分,加工成粗末,作枕芯。使用时注意将药枕对着风池、风府和大椎穴。
    2、取草决明子、菊花各等分,作枕芯。
    3、取磁石250克粉碎成末,配用灯心草作枕芯。
[注意事项]
   1、本疗法主要用于头目部疾病。
   2、使用药枕,临床上没有禁忌证,无毒副作用,如发现有药物过敏者,则应停止使用。
   3、由于药枕疗法见效较慢,一般需长年使用,所以治疗时应有耐心,坚持应用,方能获效。
   4、在治疗过程中,如疾病加重,应及时去医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5、定期更换药枕。经常保持干燥,但不宜曝晒。
[按语]
    药枕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对颈椎病,原发性高血压、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应用本疗法能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本疗法不仅能治病,而且具有保健防病的功效,现已成为人们保健养生的一种方法。

叩齿疗法
    叩齿疗法是通过上下牙齿有节律的相对叩击运动锻炼,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并作为防病健身的常用方法之一,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如唐代孙思邈在《养生记》中载:“侵晨一盘粥,夜饭莫教足。撞动景阳钟,叩齿三十六。”由于本疗法简便易行,不受条件限制,流传应用广泛。
[基本内容]
    有节奏地叩击上下牙齿,一般先叩两侧臼牙40次左右,然后再叩门牙30-40次,每日3次。叩齿时,要求精神放松,口唇轻闭。一般认为叩齿不仅能促进局部气血运行通畅,而且也能作用于局部经络,以坚固牙齿、延缓牙齿脱落等。
[临床应用]
    本疗法主要用于牙痛.牙周炎和牙齿松动、脱落等,并作为气功导引中常用的保健方法之一。
[注意事项]
    l、本疗法必须长期坚持,方可见效。
    2、如叩齿时,口中唾液分泌增多,应将唾液缓缓咽下,不可吐掉。
    3、患有口舌糜烂和口腔炎时不宜应用本疗法。如治疗过程中口腔有炎症,可暂停数日,待炎症愈后再施用本疗法。
    4、如用于治疗疾病为主,可配合应用其他疗法。
[按语]
    本疗法不仅用于治疗牙病,而且是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之一,不受条件限制,推广应用较易。


小儿香佩疗法  
    小儿香佩疗法是将某些芳香性药物研成细末,装入布袋,佩戴于小儿胸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源远流长。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有“用雄黄、矾石、鬼箭羽、羚羊角等研细末,用三角绛囊盛一两带胸前……”治疗和预防瘟疫的记载,民间至今也仍有端午节小儿身佩香袋以辟瘟解毒的习俗。近年来,研究发现佩戴芳香性药物不仅能辟疾祛邪,还有醒脾开胃之功效,用以治疗小儿厌食症等,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
    [基本内容]
    一、操作方法
    将具有防邪辟疫或醒脾开胃作用的芳香性药物合理配伍,研成细末,装入瓶内,盖紧瓶口备用。取新棉布一小块,做成约4.5×6.5厘米大小的布袋一只,内衬以少许新棉或药棉,再取上述药末适量纳入其中,封好袋口,即成香袋,令小儿昼夜佩于胸前。若为美观和迎合儿童新奇心理,也可用锦缎和彩线将小袋做成动物脸谱或荷包等,使儿童更乐意佩戴。
    二、治疗机理
    芳香性药物极易挥发,研成细末后,其细小分子和离子随着呼吸运动而进入鼻腔,通过鼻粘膜的吸收进入毛细血管,随血循环遍及全身,使机体抗病和防御能力增强,消化功能改善,从而达到防治外感,增进食欲之目的。
    [临床应用]
    一、防治感冒:取雄黄、朱砂各6克,菖蒲、大青叶各15克,白芷9克,薄荷3克,研成细末。取15克装入布袋内,令小儿佩之。
    二、防治咳喘:取雄黄、苍术各6克,细辛、干姜各3克,白芷9克,菖蒲15克,研成细末。取15克于小袋内,令小儿佩之。
    三、小儿厌食症:取胡黄连、苍术各6克,香橼、毕澄茄各9克,菖蒲15克,研成细末。取15克于小袋内,令小儿佩之。
    四、防治中暑:取藿香、佩兰、川芎、白芷各9克,雄黄、冰片、硼砂各6克,牛黄3克,研成细末。取15克装入小袋内,令小儿佩之。
    [注意事项]
    1.本疗法一般小儿均可应用,无所禁忌。在小儿沐浴或洗脸时应把香袋取下,以免受潮降低疗效。
    2.因芳香药物容易挥发,香袋要10天调换一次。也可把原香袋内的药末取出,再装上新的药末来提高疗效。
    3.用本疗法防治小儿咳喘时,如发现小儿在佩戴后喘息加重,则可能是因为小儿对某些药物过敏,一般只需除去香袋,即可缓解。
    [按语]
    “小儿脏腑未充,药物不能多受”,而本疗法只用少量药末,毋需医者作特殊处理即可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目的,所以特别适宜在儿童群体中普及推广。

香佩疗法  
    香佩疗法是将芳香性药物装入小布袋或荷包内,佩戴在身上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有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佩带芳香性植物以防秽避邪的记载,《山海经·西山经》载:“熏草……佩之可以已疠。”从《荀子》和《楚辞》的记载考察,本疗法在其时已成为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不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所用的兰花、熏草等也是当时流行的饰品和芳香剂。汉代《中藏经》已有较多的治疗经验总结,如用绛囊盛安息香末防治传尸、肺痿、时气、瘴疟等。至明清时期,本疗法更有发展,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载有用麝香做成香佩,以治疗恶梦纷纭之症。据吴尚先的《理瀹骈文》记载,一些药堂已制作专门香佩出售,供人防治疾病。现本疗法仍广泛流行。如江南地区在端午时节,习惯将芳香性药物碾成细末,装在精制的布袋内,佩戴在儿童胸前,或挂在床边、童车上,以避秽防病。
    [基本内容]
    一、药物的选择
    根据病情或当地流行的时行病,选择不同的药物。香佩用药多为芳香开窍,祛秽避邪和清热解毒的中草药。
    二、操作方法
    将所选的药物,研成细末,或制成散剂,或全草揉团装入布袋或绢袋内,也可以装入有细孔的塑料球或塑料盒内。佩带在颈项、胸前、腰间或其他需要治疗的部位。
    三、治疗机理
    本疗法以芳香开窍、避秽解毒的药物为主,使药物的挥发成份通过肌肤毛窍、口鼻等被吸收或其挥发成份在空气中直接杀灭、抑制细菌与病毒。据药理研究,某些中药的芳香、解毒的挥发成份具有祛病定惊、开窍醒脑、扩张血管、消炎杀菌等作用。
    [临床应用]
    本疗法多用于防治疫疠(一般指病毒或细菌所致的流行性疾病、传染病)、四时感冒等疾病。用于治疗头痛、眩晕、高血压、小儿疳积、口疮、鼻炎等病症。
    一、疫疠
    1.取大黄40克,苍术、檀香、山奈、雄黄、朱砂、甘松、川椒、贯众、降香、龙骨各30克,菖蒲、白芷各22克,桂皮17克,细辛、丁香、吴茱萸、沉香各15克,共同研为细末,用绢袋分装数袋,经常佩戴。
    2.取菖蒲、艾叶、茵陈、白芷各等分,研末装袋,佩带在胸前。
    二、四时感冒
    1.取羌活、大黄、柴胡、苍术、细辛、吴茱萸各3克,共研细末,装入小布袋内佩带。
    2.取荆芥、防风、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白芷、麝香各等分,混合研末,佩带在胸前,时时嗅闻,每次10分钟左右。
    三、寒性头痛
    1.取附子30克研末,与艾绒适量和匀,装在布袋或瓶子中,带在身上,时时闻嗅。
    2.取川芎茶调散(市售)1瓶,装入布袋内,带在身上,经常闻嗅。
    3.取白胡椒30克,黑豆7粒,先研细末,与鲜姜120克,大枣(去核)7枚、葱白7根一起捣烂,装入布袋,带在身上,经常嗅闻,适用于偏头痛。
    4.取荜拨15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装入布袋内,放在上衣口袋中,每天嗅闻5-8次。左边头痛用右鼻嗅,右边头痛用左鼻嗅。适用于偏头痛。
    5.取鹅不食草揉成团,装入布袋,带在身边,时时嗅闻,以鼻出黄水为度。
    四、高血压:取菊花、夏枯草、晚蚕砂、石菖蒲各等分,装入长条布袋内,围颈项一圈,隔3天换药一次。
    五、颈椎病:取羌活、当归、藁本、制川乌、川芎、红花、赤芍、地龙、血竭、桂枝、丹参、乳香、没药各等分,研成粗末,做成布制颈托,每日佩带6小时左右。
    六、失眠、心悸:取朱砂3克,灵磁石6克,共研细末,装入布袋,放在帽子内戴在头顶。
    七、产后抽搐:取白胡椒7粒、生桃仁7粒、连须大葱3根、新鲜生姜30克,血余炭3克,研末和匀分成3袋,左右腋窝各挟一袋,手持一袋于鼻前时时嗅闻,至出微汗即可。
    八、急性乳腺炎:取过路黄1克,或加银花、夏枯草各等分,装入布袋,放入胸罩佩带。
    九、鼻炎:
    1.取细辛、牙皂、川芎、白芷、薄荷、苍耳子、辛夷各3克,研成细末,加入麝香0.3克伴匀,装在布袋或瓶子内,时时嗅闻。
    2.取秋牡丹、鹅不食草、毛茛、夏枯草各15克,研末装袋,时时嗅闻。适宜用于鼻炎头痛。
    3.取毛茛叶捣烂,装入布袋,时时嗅闻。
    十、荨麻疹:取蛇床子、丁香、白芷各20克,细辛、苍术、艾叶、香附、雄黄、硫黄各10克,共研细粉,加入冰片5克混合。每25克为一袋。对易复发患者,根据往年发病季节,于夏秋季到来前开始用药,一袋置于贴身衣袋内,另一袋放于床单下或枕下。隔两月换香袋一次。
    [注意事项]
    1.对药物气味过敏者,不宜应用。
    2.凡危急重症患者,不宜使用本疗法。
    3.保持香佩的芳香干燥。当药物佩带时间过长,气味淡薄时, 应及时更换药物。
    4.制作香佩不宜用过厚过密的布,也不宜用化纤类布,宜用稀薄棉布或纱布、绢等缝制,以利散发药物的气味。
    5.注意佩带部位的舒适。佩带在颈部、头部应松紧适宜,不宜过重。
    [按语]
    香佩疗法在我国民间广泛流行,从防秽避邪发展到防治多种疾病。近年来受本疗法临床应用的启迪,已有采用磁石、矿石药物及其它中草药,制成各种形状的佩带物,扩大了应用范围。如磁性项链治疗高血压、哮喘;磁性手表治疗早搏;以及香水手帕预防感冒等,使本疗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蛋滚疗法  
    蛋滚疗法是用鸡蛋在患者身体有关部位来回滚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流传较广,分为热滚法和冷滚法两种。由于应用简便,很受欢迎。目前,以热滚法应用较为普遍。
    [基本内容]
    一、操作方法
    1、热滚法:取生姜(捣碎)30克,葱白15克,艾叶15克,鸡蛋2个,加水750毫升,煎煮1小时,待鸡蛋壳变成褐色后,在药液中保温备用。取煮好的温热鸡蛋1个,趁热在头部、额部、颈部、胸部、背部、四肢和手足心依次反复滚动热熨,直至出微汗为止。蛋凉后可放入药液中加热,两蛋轮流使用。滚蛋后,令患者盖被静卧即可。
    2、冷滚法:取生鸡蛋反复滚动,基本方法同热滚法。
    二、治疗机理
    本疗法通过鸡蛋的滚动可起到类似推拿按摩的作用;另外,药物煮蛋使药物直接作用于人体,热滚法使热能作用于人体,均可起到加强疏通经络、温运气血的作用。
    [临床应用]
    本疗法多用于伤风感冒,风寒咳嗽和肌肉、关节疼痛等。
    一、伤风感冒、风寒咳嗽:取热滚法。
    二、关节疼痛:取热滚法,每日3次以上,1个月为一疗程。
    三、皮肤红肿热痛:取冷滚法,一般在患处滚动,也可在患部周围的经穴滚动。
    四、小儿高烧:取鸡蛋2个,煮熟去壳,用路路通、艾叶各15克,一起加水煎煮,煮沸15分钟,取出鸡蛋一只,在患儿额部、两侧太阳穴、后颈、背部两侧、前胸、脐部、肘窝、腘窝等处滚动10余次。蛋凉后更换,两蛋轮流滚动。
    [注意事项]
    1、应用热滚法,应注意用手测试鸡蛋温度,避免烫伤。
    2、应用冷滚法,应将鸡蛋用冷水冲洗干净。
    3、皮肤溃疡或疮疡已溃烂化脓者,不宜应用本疗法。
    [按语]
    本疗法临床应用有一定疗效,但其作用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梳头疗法  
    梳头疗法是用木梳梳头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梳头早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后又逐渐被用于防治疾病。据传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常每天早晨用手指梳头二三百次,借以醒脑,保健延年。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是指出:“梳发,疏风散火也”。
    [基本内容]
    梳头疗法,应选用木质梳干(不可用塑料和金属制品)。一般每天在清晨起床后、午休后和晚上睡觉前梳头,从前额经头顶到枕部。开始梳时,每分钟梳20-30次,以后逐渐加快速度。用力要均匀、适当,不要刮破头皮。如以保健强身为目的,每天梳头一次,每次3-5分钟即可;如用来治疗疾病,则可每天梳头二、三次,每次5-10分钟,手法稍重一些。如无木梳,可用手指代替梳子梳头。
    本疗法的治疗机理与按摩相同。头部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又有许多经穴,梳头可刺激头皮的神经末梢和经穴,并通过神经和经络的传导,作用于大脑皮层,调节经络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松弛头部神经系统的紧张状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临床应用]
    本疗法主要用于治疗头面部疾病,如:头痛、目痛、眉棱骨痛、三叉神经痛(第一支)等,有较好的疗效。也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脱发等。
    一、头痛
    取木梳每天梳头二三次,每次10分钟,先慢、轻,逐渐加快加力,10天为一疗程。主要适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
    二、目痛
    用木梳从前额经头顶梳到枕部,然后从前额经头顶梳向两侧。每次10分钟,每天3次。此法还适用于眉棱骨痛。
    三、三叉神经痛(第一支)
    用木梳从前额梳向左右颞侧,每次10分钟,每日2次。梳时手法宜轻不宜重。
    四、神经衰弱
    取木梳由前额经头顶梳向枕部,每次15分钟,每天2次,以早晚各一次为宜。
    五、失眠
    取木梳从前额以头顶梳向枕部,先轻后重,早晚各1次,早晨每次10分钟,晚上临睡前15分钟。
    六、头皮屑过多脱发
    取木梳梳头,每次5分钟,早晚各一次。每次梳头后,用手轻轻拍打头发50下。
    [注意事项]
    1、本疗法见效较慢,患者不可操之过急,要持之以恒。
    2、木梳不能用塑料或金属制品,以桃木梳为最佳。
    3、梳头时,开始不能用力过猛,宜先轻后重,先慢后快,以免刮破头皮。
    4、凡治疗头面部以下的疾病,不宜用此疗法。如头面部有疮疖痛肿溃破者,应停止本疗法,待病愈后再进行。
    5、在治疗的同时,可以配合用药物、按摩、针灸、指针、点穴等疗法,以求尽快取效。
    [按语]
    梳头是人们生活习惯之一。梳头疗法容易为人们接受,关键是掌握正确的梳头方法。长期坚持梳头,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预防脱发,醒脑提神,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之一。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如能每天坚持应用本疗法,对于解除疲劳和缓解大脑皮层的紧张状态,大有好处。  

搓面疗法  
    搓面疗法也称擦面疗法,是用手掌轻轻搓揉面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本疗法流传较久。相传在三国时期,就有应用本疗法治疗面部烫伤后瘢痕的记载。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中,亦有一位称为“老神仙”的军医,搓擦治疗面部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瘢痕,屡见奇效。清代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也载有:“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由于本疗法简便易行,所以历久不衰。
    [基本内容]
    一、操作方法
    1.先将两手掌相对,用力搓动,由慢而快,约30-40次,以热为度。
    2.手掌搓热后,立即改搓面部,先从左侧开始,经额到右侧,再经下颌部(过承浆穴)搓回左侧,如此为一周,从左到右顺时针方向轻轻搓揉10余周,再从右到左逆时针方面轻轻搓揉10余周,每日早晚各一次。
    3.根据病情需要,可配用适当药物煎水洗脸后,再搓揉面部。
    二、治疗机理
    本疗法通过搓后热感和搓擦面部穴位,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不仅可以治疗面部疾病,长期应用还可以延缓颜面皮肤衰老,推迟老年斑的产生。
    [临床应用]
    本疗法主要用于治疗面部慢性疾病,如面神经痉挛、面神经麻痹、面部神经痛等,还可以治疗面部色素沉着、雀斑等,并防止容颜衰老。
    一、面神经痉挛
    取防风、羌活、独活、当归各12克、川芎15克,白僵蚕10克,先煎水洗脸,然后搓面,一般搓擦时间为5分钟。每天2-3次。
    二、面神经麻痹
    取川芎、桂枝、羌活、当归、地黄各12克,细辛、白芷各6克,白僵蚕10克,煎水洗脸,然后搓面。每天3次,每次5-10分钟,7天为一个疗程。如明显好转后,可不用药物洗脸,但须天天用手搓面,以巩固疗效。一般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5分钟。
    三、面部神经痛
    取当归、红花、川芎、桂枝各10克,玄胡索15克,先煎水洗面,然后搓面,以轻手法为主,搓至发热即可。一般搓擦时间为10分钟。
    四、 三叉神经痛
    取苏木、赤芍、川芎、羌活、僵蚕、当归、细辛各9克,水蛭10克,防风15克,煎水先趁热洗脸,然后搓面10-15分钟(先轻后重、逐渐加重),每天2次。
    五、面部色素沉着
    搽涂珍珠、人参、灵芝、银耳、丹参等药物美容霜,然后再搓面,以色素处为中心搓擦。每次5-10分钟,每天2次。也可选用丹参、赤芍、红花、乌梢蛇各9克,煎水,先熏洗面部,再搓面。此法也同样适用于蝴蝶斑、粉刺、雀斑等。

    六、面部皮肤皲裂
    取热水洗脸,擦干后涂上护肤脂,然后再搓面。每次10分钟左右,早晚各1次,在气候干燥、寒冷地区或季节,用此法可滋润皮肤,防止皲裂。
    七、眨眼睛
    取搓面疗法,同时按摩眼眶和攒竹穴。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5-10分钟。
    八、疲劳证(指长时期从事脑力劳动,用眼疲劳、神倦乏力者)
    取搓面疗法,每次10分钟,每天3次。或先用热水洗脸后再搓面。搓面时,闭眼,放松,脑中除去杂念。
    [注意事项]
    1.应用本疗法须持之以恒,才能渐收功效。
    2.在用本疗法治疗某些疾病时,如与点穴、按摩等疗法相配合则疗效更佳。不可滥用对皮肤有腐蚀、刺激的药物。
    3.应用本疗法,手法要由轻逐渐加重,但不可过份用力,以免损伤皮肤。
    4.凡患者面部皮肤病、疮疖脓肿、皮肤划痕过敏者,不宜用本疗法。
    [按语]
    搓面疗法易为人们接受。对治疗面部疾病及延缓颜面衰老,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   

洗足疗法  
    洗足疗法也称浴脚疗法,是用药液浸泡洗脚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流传较久。历代医家总结认为: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洗脚,丹田暖和。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载:“临卧濯足,三阴皆起于足指,寒又从足心入,濯之所以温阴而却寒也。”
    [基本内容]
    一、药物选择和操作方法
    1.根据疾病的性质,辨证选用药物;也可以辨病辨证结合选用有效的单方、验方。
    2.选取清洁的水,如井水、河水、自来水、矿泉水。
    3.先将药物加水煎煮,然后将滤过的药液倒入木桶或瓷盆内,也可以用开水将某些药物溶解成溶液,保持水温在50-60℃左右。
    4.患者正坐,赤足在热药液中浸洗,也可以同时用手磨擦双足的穴位。每日1-3次,每次15分钟左右。
    5.浸洗完毕用热水洗净双足,以干毛巾擦干,注意保暖,最好洗毕抬高双足,休息15-30分钟。
    二、治疗机理
    本疗法根据经络学说,将药物直接作用于双足,并不断按摩足趾、足心。大拇指是肝脾两经通路,可疏肝健脾,增进食欲,治疗肝脾肿大;第四趾属胆经,能防治便秘和胁痛;小趾属膀胱经,能治疗小儿遗尿症,纠正妇女宫体位置;足心是肾经涌泉穴所在,能治肾虚体亏等疾病。研究认为,本疗法是一种良性刺激,能活跃神经末梢,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临床应用]
    本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较广,但多用于皮肤疾病和关节疼痛,也可用于高血压、失眠、胎位不正、小儿腹泻等。
    一、高血压
    (1)取钩藤20克,剪碎,加少量冰片,用布包好,每日晨起和晚睡前放入盆(或桶)内,加温水浴脚,每次30-45分钟,可不断加水,以保持水温,每天一包,10天为一个疗程。
    (2)取夏枯草30克,钩藤20克,桑叶15克,菊花20克,煎水洗脚,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
    二、失眠
    取磁石30克,菊花、黄芩、夜交藤各15克,水煎滤液,加热水洗足,每晚睡前一次,洗后入睡,并保持室内安静。
    三、肝脾肿大
    取三棱、莪术、玄胡索、乌梅各9克,水煎滤液洗足,每次15-30分钟,每天各2次。
    四、遗精、早泄
    取仙鹤草30克,黄芩、丹皮各9克,水煎后用热水洗足,每晚临睡前1次。
    五、小儿腹泻
    取白果树叶50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用药液趁热洗足,每天1-2次。
    六、急性结膜炎
    取菊花60克,煎水洗脚,每天1-3次,每次15-30分钟。
    七、足跟痛及足腕踝关节炎
    取寻骨风、透骨草、白毛藤各30克,独活15克,乳香、没药、血竭各10克,老鹳草、黄蒿各20克,水煎滤液,趁热洗双足,每日2次。
    八、脉管炎
    取水蛭、地龙各30克,蟅虫、桃仁、苏木、红花、血竭、乳香、没药各10克,川牛膝、附子各15克,桂枝、甘草各20克,水煎取液,倒入木桶内浸洗,自小腿以下浸浴在温热的药液中,每天3次,每次20分钟左右。
    九、顽固性膝踝关节麻木痉挛疼痛
    取鸡毛熬水,将足放入药液中浸泡,使药液浸没病变部位,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
    十、足部跌打损伤
    取苏木30克,桃仁、血竭各12克,红花、蟅虫、乳香、没药各10克,自然铜20克,水煎滤液,趁热洗足。
    十一、 足部的痈肿疮疡
    取金银花、连翘、夏枯草、地丁各20克,蒲公英30克,丹皮、黄连、苍术各12克,水煎滤液,温洗患处。
    十二、 足部冻伤
    取桂枝、干姜各15克,附子各10克,水煎后趁热洗脚。每日3次,每次8-10分钟。
    十三、 足癣
    取蛇舌草、蛇床子、白藓皮各30克,黄芩、泽泻各15克,水煎后,趁热浸洗,每次50分钟。夏季用此法最佳。
    十四、 风火牙痛
    取地骨皮60克,丹皮10克,石膏、菊花各30克,防风15克,煎水洗足,每日3次,每次5-10分钟。同时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十五、 小儿遗尿
    取川断、狗脊、女贞子各30克,党参、茯苓各20克,甘草6克,水煎药液1000毫升,浸洗双足。
    十六、 痛经
    取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加水煎成2000毫升,浸洗双足。每次15-30分钟。
    十七、 胎位不正
    取白术、黄芩、茯苓各2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用药液浸洗双足。
    [注意事项]
    1.凡狂犬病、药物过敏者禁止用本疗法。
    2.要掌握好水温,不宜太热或太冷,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避免烫伤。
    3.要根据病情,适当选择药物,凡有强烈刺激性或腐蚀性的药物不宜作外洗药液。
    4.老人、儿童及活动不便的患者应用本疗法,应有人一旁相助。
    5.洗足药液不能口服,并需防止药液的变质。
    6.洗足所加的热水,以浸入患者的双足踝部为宜,不宜过多或过少。
    7.洗足以后,用干毛巾擦干,并注意避风。
     [按语]
    本疗法对某些慢性疾病确有疗效,且可促进血液循环,解除疲劳,长期坚持,每可收益。   

球摩疗法  
    球摩疗法,又称保健球疗法,是运用保健球一类健身工具,通过指、掌、腕、肘等的关节运动和肌肉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保健球流传有数百年,据载起源于明代,原为狩猎护身之用,多以玉石制成。后渐用于医疗,至近代有较大发展,推广亦较快。
    [基本内容]
    一、保健球种类:有玉球、钢球、铁球、陶土等多种实心球,也可以紫色发亮的大核桃代之。一般以玉球为佳,中医文献认为玉有“清心凉肝”的功效,且其光洁晶莹,从心理上更易为人接受。
    二、操作方法:可因人因病而异,有单掌双球法、双掌双球法和三球、四球等方法。一般以两球托于掌中,依靠五指顺序屈伸,使手的各个关节都处于有序运动之中,随着手指的屈伸收展,手部肌肉有节奏地收缩和放松。
    三、治疗机理:本疗法根据中医经络理论,通过球体对手指和掌中心劳宫穴等的刺激,手部肌肉群、韧带、关节得到等量等速的按摩,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舒筋健骨,清神宁心。长久摩练,可长期刺激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反射性地健脑增智,消除疲劳,增强记忆,有助于延缓衰老。
    [临床应用]
    本疗法临床主要用于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如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手掌和上肢肘臂肌肉萎缩,指关节或腕关节的慢性炎症,手腕臂肘软组织慢性劳损、骨折后功能障碍以及中风后遗症的上肢不遂等。还可用于高血压、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头晕头痛、心悸、易怒等病证的治疗。
    [注意事项]
    1.操练时须专心致志,并持之以恒,方可缓缓收效。初练时会产生指、腕关节及上臂肌肉酸胀,甚至延及背部肌肉,此为正常反应。坚持锻炼,上述不适感可逐渐缓解。
    2.保健球型号较多,初练时可选小型号,待娴熟后,再改用大型号。
    3.如保健球系用金属材料制成,须注意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潮湿生锈。
    [按语]
    本疗法简便易学,且不受时空限制,老幼咸宜。俗云:“十指连心”,通过手部的有节律运动,可以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而收到保健之功效。近来又有将铁球改为空心球,内置音板,使一对球在相互磨擦时发出高低不同的乐音,把球摩疗法与音乐疗法融为一体的方法,使本疗法得以进一步发展。  

药衣疗法  
    本疗法是一种外治方法,由药枕疗法、药带疗法等发展而来。
    [基本内容]
    一、药物的选择与制作
    按疾病的性质,根据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相结合的原则选择药物。
    将所选药粉碎为细末,或切碎捣烂,按照疾病的部位,将药物缝制在棉背心、棉裹兜、束身棉裤或鞋帽中,使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二、操作方法
    1、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衣和治疗时间。
    2、如疾病需要长时间治疗,则宜3个月左右更换药衣一次。
    三、治疗机理
    本疗法通过药物较长时间持续不断地作用于人体,被肌肤毛窍吸收而发挥药效。一般能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祛邪外出。
    [临床应用]
    本疗法多用于慢性疾病的调治,如慢性咳喘、胃痛、头痛、腰痛、颈椎病等。
    一、慢性颈椎病
    取川芎、白芷、桂枝、苏木、川乌、红花各1份,鸡血藤、仙鹤草各3份,共为碎末,加入麝香1克,拌匀,缝制成背心和颈托,穿在身上,睡觉时去掉颈托。一般3个月为一疗程。
    二、风湿腰痛
    取续断、川断、藁本、苏木各30克,防风、白芷、附子、川乌、草乌各20克,金毛狗脊、独活各45克,共为细末,用细棉布做成棉裹兜,将药末铺在裹兜的棉花中间,穿戴在腰部,日夜不除,治疗风湿腰痛,也可用于慢性脊椎炎、腰椎肥大、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
    三、风寒头痛
    取白芷、防风、荆芥、钩藤、苍术、川芎、桂枝各10克,藁本6克,细辛5克共为细末,做成棉帽,戴在头上。此法适用于慢性头痛,遇风或遇冷则甚者。
    四、慢性咳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咳喘等)
    取麻黄、炒莱菔、干姜、桂枝、细辛、杏仁、白前、前胡各15克,紫苏、磁石、冬花各30克,厚朴、陈皮、半夏各20克,共研细末。将药末铺在棉花中间,做成棉背心,穿在身上。一般可白天穿上,夜间脱下。若夜间咳嗽较甚,也可夜间不脱。此法对慢性虚寒性咳嗽,痰多、喘息者疗效比较明显。
    五、慢性胃脘痛(主要由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引起)
    取元胡、高良姜、香附、檀香、陈艾叶各40克,广木香、苹果、公丁香、陈皮、枳壳、干姜各10克,共研细末,制成棉裹兜,护在胃脘部,日夜不去。一般以症状消除,或发病季节已过,再除去棉裹兜。
    六、慢性腹痛
    取补骨脂、吴茱萸、煨肉蔻、附子、五灵脂、炒蒲黄、赤石脂、罂粟壳各30克,五味子、白芍各20克,乌药60克,共研细末,制成棉裹兜或束身棉裤,穿在身上,护住脐部及下腹部,一般日夜不除。睡时可单用棉裹兜。此法还适用于慢性腹泻(如慢性肠炎等)。
    七、足跟痛
    取透骨草、寻骨风、金毛狗脊各10克,共为细末,均匀撤在各层棉布,特别是鞋底足跟易接触的部位,用线缝结实,做成鞋垫。此法多用于足跟神经痛、风湿痛及跟骨骨刺疼痛等。
    八、脚汗、脚气
    取市售药鞋或药袜应用。
    [注意事项]
    1.本疗法主要应用于慢性疾病,所需治疗时间较长。对于急性病不宜使用。
    2.治疗时,要将药衣紧贴在患病部位。如药衣难以接触的面部,耳部等部位疾病等不宜使用。
    3.在治疗过程中,凡出现皮疹、皮肤瘙痒、溃烂等过敏者,应立即中止治疗,改用其它疗法。
    4. 治疗时,应注意保持药效(即有效时间),如使用时间较长、药物挥发快,一定要及时更换药衣。
    5.本疗法一般宜在冷天使用,热天不宜用。
    6. 选择药物时,一般不得掺入有腐蚀性或刺激性的药物。
    [按语]
    本疗法简便易行,无痛苦,在临床上渐引起重视,治疗范围和疗效也不断提高。如近年来出现的市售磁性背心、药物颈托、药物腰托、药鞋、药袜等,都是药衣疗法的继续和发展,值得进一步推广。



蜂毒疗法  
    蜂毒疗法又称为蜂螫疗法,是利用蜜蜂毒素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本疗法虽无专著记述,但长期以来为人们所习用,是在蛇毒、蝎毒、蜘蛛毒疗法基础上发展而来。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就载有蛇毒治病,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蜘蛛毒疗法。蜂毒疗法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逐渐为医家所重视,并应用于临床,现已有将蜂毒制成注射液用于治疗。
    [基本内容]
    常用的方法是用活蜜蜂螫入人体。治疗前先用肥皂、温水将被螫部位洗净,用无齿镊挟活蜜蜂轻轻捏住蜜蜂的腰腹部,将其尾部放入受螫处,待螫入后,再用手指轻轻挤压其腹部,以促使蜂毒尽量注入人体。可每天分三次蜂螫十二下,每次四下。第一下螫后半分钟内将蜂针拔出,观察30分钟,如无严重过敏反应,即可进行治疗。每螫一下,留蜂针0.5-1分钟,拔出后停1分钟才能螫第二下。每作完一次治疗后,病人在床上或椅上躺坐10分钟左右,再进行第二次治疗。
    本疗法主要通过病人接受蜜蜂螫刺,使蜂毒进入人体,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经过现代医药学家的研究,已证实蜂毒有治疗作用,使本疗法得到了科学的肯定。
    [临床应用]
    本疗法主要适用于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荨麻疹、支气管喘息、过敏性紫癜、过敏性鼻炎等症。以防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较佳。
    一、面神经麻痹
    取牵正穴为主,配以阳白、丝竹空、颊车、地仓、四白、迎香等穴(配以其中3-4穴即可)。每穴用蜂一只,随蜂螫次数增多,而延长蜂针留置时间。一般留置1-4分钟。每次间隔3-5天。5次为一疗程。
    二、偏头痛
    取太阳、头维等穴,用蜂螫,可缓解疼痛。
    三、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取疼痛部位及周围的穴位,用蜂螫。7天为一个疗程。
    四、坐骨神经痛
    取腰阳关、秩边、环跳、委中和坐骨神经循环路线附近的穴位,用蜂螫。7天为一个疗程。
    五、肌肉、筋脉痉挛
    取痉挛局部的周围的穴位,用蜂螫。
    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取病变部位和周围的穴位,用蜂螫。一般以15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七、结节性红斑
    取病变部位穴位,用蜂螫。
    八、过敏性紫瘢
    取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等穴,用蜂螫。7天为一个疗程。
    九、荨麻疹
    取百虫窝、血海、曲池、三阴交等穴,用蜂螫。一般治疗一天,即可好转。
    十、胆绞痛
    取胆囊穴、内关、关元、迎香、四百和耳穴第三敏感点,用蜂螫。
    十一、疝气
    取阴陵泉、关元、气门(奇穴)、三阴交等穴,用蜂螫。7天为一个疗程。如需要进行第二个疗程,应休息5天后再进行。
    十二、支气管喘息
    取大椎、天突、膻中、列缺、中府等穴,用蜂螫。7天为一个疗程。
    十三、美尼尔氏综合征
    取风池、内关、翳风、足三里等穴,用蜂螫。5天为一疗程。
    十四、过敏性鼻炎
    取迎香、印堂、合谷等穴和鼻隔外部,用蜂螫,每次1分钟,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接受蜂毒疗法者,治疗结束后应休息10分钟以上,不宜治疗后即进行活动。
    2、治疗前不得吃得过饱。治疗期间不宜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
    3、凡初次接受治疗者,出现较轻的疼痛,局部略有红肿,不必惊慌,更不要轻易停止治疗。如出现发烧、恶心、呕吐、惊慌出汗者,可应用镇静剂,如肌肉注射25毫克异丙嗪即可缓解其毒副作用。
    4、凡使用蜂毒注射液者,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随便使用。
    5、凡患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者,对蜂毒过敏者禁用本疗法。
    [按语]
    本疗法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方法的改进,已经在临床逐渐显示出优势,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并有人开始研究应用于防治肿瘤。目前在临床应用的蜂毒注射液,疗效已有明显的提高。

握药疗法  
    本疗法流传较久,主要取其发汗、消食、祛秽等作用。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载:“握药能发汗,治积聚及老人虚寒便秘,握药又能下积”。现在农村、山区应用较广泛。
    [基本内容]
    一、药物的选择与加工
    1、根据临床病情的不同选择药物,一般多采取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
    2、药物加工:可将药物加工成适用于手握的形状,如丸药、散剂。也可以取新鲜药物稍加加工,直接握在手内。
    二、操作方法
    1、直接将药物握在手中,根据病情需要,掌握用药时间,一般多以手汗微出为度。
    2、用于婴幼儿,可以将药物用纱布或绷带固定在手心。
    三、治疗机理
    本疗法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手中的经络、穴位,取其发汗、消导而收效,加之手掌的温度和湿度,更促进药物的吸收。
    [临床应用]
    本疗法主要适用于感冒、小儿消化不良、面神经麻痹等。
    一、伤风感冒
    取苍术6克,羌活10克,明矾6克,荆芥9克,共研细末,以生姜汁为丸,握于手心,令微汗出,每日3次。
    二、面神经麻痹
    取桂枝9克,麻黄、防己、荆芥各6克,川芎15克,防风12克,附子4克,共为细末,葱白捣泥调和,握于手心,令微汗出,每日1次。
    三、夹阴伤寒(指感冒患者因行房而使病情加重,出现低热面红或不热面青,小腹绞痛,足冷踡卧,或吐或痢,心下胀满,舌卷囊缩,脉象细微等证)
    取黄丹21克,明矾24克,胡椒30粒,火硝30克,共研细末,用姜汁或热白酒调和成膏,以搓丸取适量握于的手心。可同时配合敷脐,待微汗出,症状缓解,即可去药。
    四、血管神经性头痛
    取羌活、独活、川芎各9克,细辛6克,附子4克,共研细末。同葱白捣泥调和,手握至微汗出,每日2次。
    五、小儿疳积
    取大黄9克,牵牛子12克,莱菔子10克,共研碎,纱布包,握于手中。婴儿可用绷带固定。
    六、恶心呕吐
    取半夏、陈皮各9克,研为细末,加葱白6克、鲜生姜10克,共捣泥为丸,握于手中。如呕吐不止,可同时用生姜9克煎汤,少量频服。
    七、阳虚便秘
    取肉苁蓉15克,硫磺6克,共捣碎,取一半握于手心,一半敷脐。
    八、遗精
    取皮硝60克,分放在患者两手掌心内,令患者紧握、直至皮硝完全溶化,每日2次。
    九、预防传染病
    取麝香l5克,蒲公英、板蓝根各30克(新鲜者为佳),青蒿、常山、荆芥、防风各9克,共研碎或捣烂,加少量黄酒调和,握于手中,可预防流感、肝炎或腮腺炎、炎症等。
    [注意事项]
    1.凡有腐蚀性或对皮肤有过敏的药物,应及时停用,改用其他药物。
    2.用热水浸泡双手后,再行治疗,可提高疗效。
    3. 上肢瘫疾或麻木、无力手握的患者,不宜应用本疗法;手掌心有溃疡或破损处者禁用。
    [按语]
    握药疗法方便易行,但目前仍多在民间应用,值得研究推广。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09: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醋蛋疗法  
    醋蛋疗法是用醋蛋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以鸡蛋及醋为主药配方治病,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载有以醋及鸡蛋为主药的“苦酒(醋)汤”,即以“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鸡子一枚(开孔去黄),纳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剂”,用以治疗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可认为是最早而最有名的醋蛋处方。醋在古代又名苦酒、酢、酢酒等,应用醋治病在中国有数千年历史。历代医学典籍如《千金要方》、《肘后备急方》、《食疗本草》、《普济方》、《本草纲目》中都有关于醋的性能、功效、临床应用方面的论述,以醋组成的方剂多达上千首。而历代医学典籍如《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世医得效方》、《活幼新书》、《本草纲目》等关于鸡蛋的性能、功效、临床应用方面的论述亦甚多,用蛋治病在中国也有数千年的历史。
    近年来,醋蛋疗法在民间有很大的发展,广泛应用于保健强身及内、外、妇、儿各科病症的治疗,方便易行,深受欢迎。
    [基本内容]
    一、醋、蛋的功效
    1、醋:性味酸、苦、温,功能活血散瘀、消食化积、消肿软坚、解毒杀虫,治癣疗疮。古代临床上多应用于咽喉肿痛、痈疽肿毒,症瘕积聚,黄疸黄汗、产后血晕、阴部瘙痒、大便下血等证。近代多用于老年保健,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感冒、肝炎、萎缩性胃炎、胆道蛔虫等病。
    2、蛋:主要指鸡蛋,有时也可应用鸭蛋、鹅蛋、鸽蛋、鹌鹑蛋等。鸡蛋性味甘、平(鸡蛋白为甘、凉),功能滋阴养血、润燥熄风。临床上多应用于治疗体质虚弱,产后病后虚弱,头晕烦热,咽痛目赤,失眠多梦,贫血吐血,烫伤烧伤等。
    二、醋蛋的制作及服用方法
    醋一般以选用优质食醋为宜,如江苏的镇江醋、四川的保宁醋、山西的老陈醋等,不宜用化学醋、醋精及其他高浓度的醋。选用新鲜鸡蛋(对某些病症也可选用鸭蛋、鸽蛋、鹅蛋、鹌鹑蛋等)浸入150毫升至200毫升的醋中,浸二天待蛋壳软化之后,将仅剩内皮包着鸡蛋的包皮挑破,将蛋白与蛋黄调匀,再放置1天后即可食用。一般一只醋蛋液可服用一周(每天服用30毫升左右),食用时可加温开水2-3倍,稀释后食用。
    三、治疗机理
    现代科学认为醋能补充三羧基循环中起主要作用的草酰乙酸、柠檬酸等物质,促进三羧基循环的正常进行,因此有学者认为醋具有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促进正常的新陈代谢,帮助消化吸收,保护肾功能、肝功能,扩张血管并保护动脉,以及延缓衰老、减肥、美容等功能。鸡蛋等蛋类除了所含丰富的营养价值之外,有学者认为它尚具有保护肝脏,促进营养吸收,延缓衰老,助长发育以及预防肿瘤和美容的功效。而用醋和蛋一起制成的醋蛋,则具有保持和提高醋与蛋的营养价值及防治疾病的功效。如在醋中再配伍一些其他的药物,其对某些疾病的防治作用就更为显著。
    [临床应用]
    本疗法临床适用范围较广,也可用于保健强身及美容等。
    一、高血压
    1、取鸡蛋l只打入30毫升醋内,再加入少量的水,搅匀,煮熟后每日清晨服一次。
    2、取松花蛋l只,先剥去壳,洗净后放大碗内,再倒入镇江醋15毫升,食用,每日清晨服一次。
    3、取银耳5克,先煮烂,取鸡蛋1只,打入银耳羹内,再加入醋10毫升、糖适量调匀,煮沸后服用。
    二、动脉硬化
    1、取鸡蛋1只,加入香醋100毫升、花生酱50克搅匀,分4次服用。
    2、取鸡蛋一只,镇江醋150毫升,制成醋蛋液,分7天服用。
    三、糠尿病
    1、取鸡蛋3只,打碎后加食醋100毫升,调和,放置1-2天,再加食醋150毫升,搅匀,每日清晨服用15毫升。
    2、取淮山药30克,浓煎,取汁150毫升,打入鸡蛋1只,加醋15毫升,煮沸后食用,每日1次。
    四、关节炎
    1、取威灵仙30克,浓煎,取汁150毫升,打入鸡蛋1只,加入香醋15 毫升,煮熟后食用。
    2、取煮熟鸡蛋2只,剥去壳,再与宣木瓜15克、五加皮15克一起炖煮,炖熟后加入醋15毫升,然后饮汤食鸡蛋。
    五、黄疸
    取茵陈50克,浓煎取汁200毫升,打入鲜鸡蛋1只,加食醋15毫升搅匀,煮沸食用,每日1次。
    六、食道炎、食道痉挛
    取半夏15克,白芍30克,食醋15克,同煮后去渣取汁,再加入鲜鸡蛋1只,搅匀后饮用。
    七、慢性支气管炎
    1、取蜜糖100毫升,打入鸡蛋2只,加醋15毫升及适量清水,搅匀煮沸后分3次食用。
    2、取麻油50克,醋50克,鸡蛋2只(打碎),炖熟后食用。
    八、哮喘
    取麻黄10克,杏仁10克,一起煎煮去渣取汁,再打入鸡蛋1只,加醋15毫升搅匀,煮沸后食用。
    九、咽痛失音
    取鸡蛋2只(先煮熟剥去壳),醋100毫升,玄参50克,玉蝴蝶5克,煎煮后去滓,喝汤食蛋。
    十、腹痛
    取木香15克,玄胡索15克,浓煎去渣取汁,再打入鸡蛋1只,加入香醋20毫升,煮熟后食用。
    十一、急性肠炎
    l、取红茶100克(先煎煮去渣取汁),香醋20毫升,加入鸡蛋l只,煮后食用。
    2、取大蒜1只(剥去皮,捣成蒜泥),加入陈醋10毫升,再打入生鸡蛋l只,搅匀后食用。
    十二、痢疾
    取马齿苋30克,鸡蛋2只,醋15毫升。将马齿苋洗净后切碎,打入鸡蛋搅匀,在铁锅中干炒至蛋熟时,倒入醋调和食用。
    十三、腹泻(肠功能紊乱所致)
    取生姜50克(打碎后取姜汁),在姜汁中打入鸡蛋l只,加入香醋15毫升,搅匀后,慢慢服用。
    十四、妊娠呕吐
    取生姜5克,鸡蛋2只,醋30毫升,糖适量。先将醋和姜共煮,再打入鸡蛋加入糖、清水,煮沸后食用。
    十五、产后恶露不净
    取益母草50克,煎煮后去渣取汁,加入适量的醋、红糖,再打入鸡蛋2只,煮沸后食用。
    十六、保健强身、延缓衰老
    按醋蛋常规制作方法,制成醋蛋液,每日清晨空腹时服用30毫升。
    十七、美容减肥
    按醋蛋常规制作方法,制成醋蛋液,每日临睡前服用30毫升。
    [注意事项]
    1、对醋和鸡蛋过敏者,不宜应用本疗法。
    2、溃疡病和胃酸过多患者,不宜应用本疗法。
    3、每日食用的醋蛋液要适度,不宜过量,过量食用反而对健康不利。
    4、本疗法所用的醋,应选用优质食用醋;所用的蛋类应新鲜。
    5、配制好的醋蛋液应妥善保管,及时食用,防止变质。
    [按语]
    醋蛋疗法是药蛋疗法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我国古代就有应用各种中药与蛋一起制成药蛋来治疗疾病的记载,也有以蛋黄油(由蛋黄加工而成)与某些中药一起制成油膏作为外用药应用。近年来药蛋甚为风行,除“醋蛋”外,还有“高碘蛋”、“高锌蛋”、“高维生素蛋”、“微量元素蛋”、“贝母蛋”、“辣椒蛋”等。醋蛋既可治病,又可防病,还有一定的保健强身、减肥美容的作用,有益无害,安全方便,富有营养价值,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摩肾堂疗法  
    摩肾堂疗法是一种自我按摩疗法,以按摩肾区为主,促进肾区气血流注,从而防治由于肾气虚怯引起的各种病症。
    本疗法至少产生于宋之前,东坡健身疗法中已包含了本法的操练内容。明代《遵生八笺》将流传于民间的本疗法加以收录,使其流传更广。近现代保健按摩疗法中亦多采用之。
    [基本内容]
    每日早晨起床和晚上临睡前,坐于床上,两足下垂,宽衣松带,舌舐上腭,闭目内视头顶,两手掌心置肾俞穴处。以鼻慢慢吸气,同时提肛,吸满后闭气不息,同时两手上下摩擦肾区各120次以上,多多益善。闭气至极则慢慢放气,同时放松全身。临睡前作毕即可卧睡;早起时作毕,则可小憩片刻后起床。
    [临床应用]
    本疗法主要用于防治肾气不足所引起的腰酸腰痛、尿频、遗尿、尿失禁等,亦可用于肾虚阳痿、早泄、遗精以及腰肌劳损等。无病者可以此保健养生。
    [注意事项]
    1、本疗法初练者,可能于一次闭气中摩肾区不到120次,则不必强忍,须逐日增加闭气持续时间。
    2、高血压、青光眼、脑动脉硬化、肝硬化等患者一般不宜应用本疗法,即使需要应用,宜在配合其他治疗措施下谨慎为之。
    3、本疗法不宜于食后即操练,至少应在食后半小时之后进行。
    [按语]
    本疗法简便易行,男女老少皆宜,可作为终身保健之一法。但用于治病,须坚持数月方能显效,不能指望一蹴而成。
药榻药被疗法  
    药榻和药被疗法是将药物铺在床上或缝在被子里让患者铺盖,以此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长期流传,同药枕、药衣疗法一样,具有操作简便、无副作用等优点,所不同的是本疗法主要用来治疗全身性疾病。
    [基本内容]
    一、药物的选择与加工
    1、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辨证施治或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选择药物。
    2、将所选药物切碎、捣碎或经过一定的加工(如酒炒、加热等),缝在褥子和被子里。
    二、操作方法
    l、药物铺床,厚度一般在10-15厘米,药被厚约5厘米左右。
    2、让病人睡在药榻上,再用药被盖住身体,露出头面。此法多在天冷时使用,如天气炎热可不盖药被,或以身出微汗为度。
    三、治疗机理
    本疗法的治疗机理与药枕、药衣、药带等疗法一样,是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身体发挥药效。临床上需要治疗全身性疾病时,以药榻、药被疗法最为适宜。
    [临床应用]
    本疗法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引起的水肿等全身性疾病。
    一、发热
    取鲜薄荷叶、鲜香薷叶、鲜荷叶、鲜蒲公英各等分,切碎,均匀地铺在床上或潮湿土地上,厚约10厘米,让病人赤身躺在上面即可。
    二、慢性肾炎水肿
    取大麦秸和小麦秸各等分,轧碾后切碎,铺在床上,厚15-20厘米。然后将麦秸做成的麦秸被,厚约10厘米,用细棉纱布做外套。让病人睡在床上,盖上麦秸被即可。
    三、风湿性心脏病水肿
    取大麦秸和小麦秸,制作成麦秸榻和麦秸被,令患者睡在床上,盖上麦秸被。
    四、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取续断、藁本、苏木各60克,防风、白芷、附子、川乌、草乌各40克,狗脊、独活各90克,共为碎末或捣碎,铺在褥子内和棉被里,让病人睡在药榻上,盖上药被。
    五、慢性腰腿痛
    取苏木、防风、寻骨风、白芷、续断各70克,川芎、独活、当归各50克,狗脊90克,共为碎末或捣碎,缝成药榻和药被。
    六、腹痛和胃脘痛
    取高良姜、香附、檀香、陈艾叶、补骨脂、吴茱萸各60克,广木香、苹果、公丁香、陈皮、干姜、枳壳各40克,炒蒲黄、赤石脂、婴粟壳各50克,乌药80克,五味子、白芍各30克,共为碎末,缝成药塌和药被。
    [注意事项]
    l、本疗法主要应用于全身性疾病,且多为慢性病,所需治疗时间较长。对急性病一般不宜使用。
    2、使用药塌、药被疗法,要让病人睡在床上,盖好药被,使之与皮肤紧紧贴在一起。
    3、在治疗中,凡出现皮疹、皮肤瘙痒、溃烂等过敏者,应马上停止使用,改用其它疗法。
    4、本疗法一般宜在冷天使用,热天不宜使用。
    5、选择药物时,一般不用有腐蚀性、刺激性的药物。
    [按语]
    本疗法治疗某些全身性疾病时有一定的疗效。临床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使之推广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3 12:16 , Processed in 0.514698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