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41|回复: 1

应用眼针疗法的体会

[复制链接]

797

主题

788

回帖

39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934
发表于 2014-11-18 15: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11-18 15:49 编辑

       辽宁省中医学院彭静山教授所独创的眼针疗法,可谓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块灿烂夺目的瑰宝。笔者在临床应用疗效不错,但也碰到一些问题,现把自己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1、问题的提出:
       眼针疗法里把眼区周围分成八区十三穴。相表里的脏腑两个合占一区,上中下三焦各占一区。三焦区临床最常用。笔者应用有时疗效好,有时差。就是同一个病人,刚开始疗效好,连续针刺反而差。如眼针治疗中风偏瘫患侧下肢,用眼针的下焦区,开始不错,从瘫到能行走几步,但连续针刺患者不但不觉进步,反而感觉患侧下肢沉重甚至出现足外翻。若开始治疗病人就有足外翻,那么疗效开始就不好。这一点彭静山教授在他的书中就已郑重声明过。
       这是为什么呢?笔者经过长期临床观察认识到,五脏六腑之精气通过十二经脉皆上注于目,而针刺眼区不同区域可使经脉之气运行到身体的不同地方。经气通畅恢复的快慢,笔者认为跟两点有关:①循行方向;从上往下易,从下往上难。②和经脉的气多气少有关,多气多血之经最快。如足三阳经和手三阴经它们循行方向都是从上往下较易通畅。尤其是足阳明胃经最易通畅,因为它符合上述的第1、第2点。如果患者开始时是弛缓性瘫,肌张力低不能行走,这属足三阳经气末通末下到足,这时针眼针的下焦区可使足三阳经气下到足。阳主动,阳经在功能恢复上起着重要作用。患者自诉腿部较前有力,由卧床而能行走几步。但继续针刺下焦区,足三阳虽然通,而足三阴经气的循行向上不能通畅,反而使气血壅滞在下肢和脚,患腿外侧强内侧弱,阳经强阴经弱,形成足外翻,病人并自觉腿部憋胀沉重无力。
       而我们针一个下焦区不可能同时能使足三阳经气下行,又能使足三阴经上行,执行相反的两个功能。眼针又不能提插捻转实行补泻的手法。怎么样才能针下焦区完成两个相反的功能呢?
       2、问题的答案:
       根据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及临床经验,笔者认为上中下三焦区还可以再分,体会如下。
       2.1根据中医内为阴外为阳的理论,把占下三焦区再一分为二,以印堂穴为中线,偏内侧的为三阴经,偏外侧的为三阳经。如上焦区可一分为二,内侧为手三阴经,外侧为手三阳经,各占22.5度,下焦区同理。中焦区是剑突至脐部,背为阳在中焦区外侧,腹为阴在中焦区内侧,都各占22.5度。
       2.2在彭教授的眼区八区划分中,其它脏或腑都是只占22.5度区域,只有上中下三焦区是占45度区域。可见上中下三焦区包括的内容多
       2.3在临床中,常见偏瘫一侧的手背肿和足外翻一样经常出现在中风病人恢复期当中。手背肿是因为手三阴经从胸到手下行易,而手三阳经从手到头从下往上循行难,故气血壅滞在手背造成手背肿。按笔者新划分的眼区治疗,使治疗的针对性和准确性都大大增强,使偏瘫一侧的手背肿及足外翻都可较快解决。从而对患侧上下肢内外平衡阳阴经平衡及功能恢复都有很好的作用。


797

主题

788

回帖

39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93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15: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综上所述,三焦区域是可以再一分为二的。就像体针系统和微针系统的道理一样,是符合事物的无限可分性的,而且也是有很好的临床意义的,以上拙见不对之处敬请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2-12 05:07 , Processed in 0.17051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