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19|回复: 1

基于经络腧穴及解剖探讨眼针穴区的特异性

[复制链接]

797

主题

788

回帖

39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934
发表于 2014-11-18 15: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11-18 15:58 编辑

   [关键词] 眼针疗法; 经络腧穴; 神经解剖; 特异性
       眼针疗法是彭静山教授首创的一种微针疗法,并根据王肯堂的“八廓应乎八卦”理论,确立了眼周“八区十三穴”的眼针方案。根据“眼络于脑,通调脏腑”假说与众多学者对眼针疗法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以及对眼针疗法相关解剖与形态学的研究,以血管神经的相关程度最高的研究为依据,本文分别从十四经脉、奇经八脉、经筋和眼周主要腧穴以及神经解剖三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眼针穴区的特异性。
      1 眼针方案
       眼针疗法是彭静山教授首创的一种微针疗法,是其受到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的启发,根据《内经》等典籍发现眼与脑、脏腑及经络的联系,并结合60 余年的从医经验,在确立了最初眼针“八区十三穴”的基础上,又用了 2 年时间,对近 3000 例各种疾病的对比研究确立了左右对称的眼针第二套方案。田维柱教授师从彭静山教授,在彭老眼针第二套方案的基础上确定了眼针第三套方案。本文以彭静山教授的眼针第二套方案为准进行论述。
       2 眼针各穴区与经络循行的联系
       十二经脉,除肺、脾、肾、心包经以外,有八条经脉是以眼睛作为集散之处的。因经络具有表里关系,以上四条经脉就与其他十二经脉一样,都间接或直接地与眼产生了联系。经络布络周身,具有运行气血、沟通表里、联系内外、调节脏腑等功能,以滋养眼在内的组织器官。正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载: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可见眼与脏腑之间的有机联系,主要依靠经络直接或间接的贯通,使眼不断得到经络输送的气、血、津、液的濡养,以发挥正常的功能。
       2. 1 眼针穴区与十四经络及奇经八脉的联系     眼针八区之中,多个穴区都有若干经络经过。( 1) 上焦区与肝区。经过眼针穴区上焦区的经络有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及手太阳小肠经; 经过眼针穴区肝区及胆区的经络有足少阳胆经。根据《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即足少阳胆经经过上焦区与肝胆区; 又根据《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其支者,……交颊,至目锐眦”,即手少阳三焦经经过上焦区; 《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即手太阳小肠经经过上焦区。( 2)中焦区与心区。经过眼针穴区中焦区与心区的经络有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任脉及阳跷脉。根据《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即足阳明胃经经过中焦区与心区; 《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说明手少阴心经与眼后组织及脑组织相连,即手少阴心经经过中焦区与心区。又根据《素问·骨空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上颐循面入目”,表明任脉经过两目中间而终,即任脉经过中焦区与心区; 《奇经八脉考》“阳跷者,足太阳之别脉。……同足阳明上而行巨,复会任脉于承泣”,即阳跷脉经过中焦区与心区。( 3)脾区及胃区。经过眼针穴区脾区及胃区的经络有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阴跷脉及阳跷脉。根据《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与足太阳膀胱经交汇,即经过脾区与胃区; 《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即手太阳小肠经经过脾区与胃区; 《灵枢·脉度》“跷脉者,少阴之别,……入九页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奇经八脉考》“阳跷者,……至目内,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五脉会于睛明穴”,阴跷脉与阳跷脉都经过脾区与胃区。( 4) 下焦区。经过眼针穴区下焦区的经络有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根据《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即足太阳膀胱经经过下焦区; 《素问·骨空论》“督脉者,……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即督脉经过下焦区。
        2. 2 眼针穴区与经筋的关系   根据《灵枢·经筋》“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其支者,为目上纲”,“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即足太阳经筋分布于睑裂以上的眼针穴区: 即上焦、肺、大肠、肾、膀胱及下焦区。足阳明经筋分布于睑裂以下的眼针穴区: 即肝、胆、中焦、心、小肠、脾及胃区。《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眦”,“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循耳前,属目外眦”,即足少阳经筋、手太阳经筋及手少阳经筋均经过上焦区与肝区。
       3 眼周主要腧穴与相应眼针穴区对比
       攒竹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在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位于眼针穴区下焦区,主要治疗头痛、目部疾病及呃逆。睛明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起穴,位于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属于眼针穴区下焦区,主要治疗目赤肿痛等目疾、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以及心悸怔忡等疾患。而眼针下焦区主要治疗中风后下肢痿痹、外伤后腰腿疼痛等下焦疾病。鱼腰穴为经外奇穴,在额上,瞳孔直上,眉毛正中,位于眼针穴区大肠区及肾区,主要治疗眼睑下垂、目赤肿痛等眼部病症。而眼针大肠区及肾区主要治疗相关脏腑疾病。丝竹空穴为手少阳三焦经末穴,在眉梢凹陷处,位于眼针穴区上焦区,主要治疗癫痫、头痛、目眩、眼睑瞤动等头目病症以及齿痛。而眼针上焦区主要治疗面瘫、中风后言语謇涩、上肢痿痹不用、上肢疼痛、咳嗽气喘等上焦疾患。太阳穴为经外奇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 1 横指的凹陷处,属于眼针穴区上焦区及肝区,主要治疗头痛、目疾及面瘫。瞳子髎穴为足少阳胆经起穴,位于目外眦外侧约0. 5 寸,眶骨外缘凹陷中,亦属于眼针穴区上焦区及肝区,主要治疗头痛、目赤肿痛、目翳等目疾。而眼针穴区肝区主要治疗胸胁不舒、肝区不适、口苦、嘈杂吞酸等相关肝胆及肝胃等相关疾患。球后穴为经外奇穴,在面部当眶下缘外 1/4 与内 3/4 交界处,属于眼针穴区中焦区与胆区,主要治疗上睑下垂、眼底病等目疾。而眼针穴区中焦区主要治疗胃肠不舒等中焦疾病,胆区主要治疗相应的胆腑疾患。承泣穴为足阳明胃经穴,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即是该穴,属于眼针穴区的中焦区及心区,主要治疗眼睑瞤动、迎风流泪、夜盲等目疾以及口眼歪斜、面部痉挛等。而眼针穴区心区主要治疗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相应脏腑疾患。
       眼针虽然在眼眶外缘 2mm 处进针,与眼周主要穴位相距虽然并不太远,但是功效却大不相同,眼针穴区针刺治疗疾病范围更大,表明了眼针穴区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4 眼针各穴区与神经解剖的联系
       许宏基教授等通过对 5 个完整尸体头颅的解剖发现每个穴区皮下浅筋膜内均有丰富的躯体感觉神经,即三叉神经眼支与上颌支,还分布有血管网( 血管网上有内脏感觉神经末梢)。各区内还可见到来自面神经支配眼轮匝肌的躯体运动纤维,即面神经的颧颞支和颧面支。并通过对家兔和猫对人的眼针穴区作模拟研究,发现眼裂上和眼裂下各穴区的感觉神经胞体在三叉神经节内有特定的集中部位,其中枢支在三叉神经脊束核有特定的投射部位,而且由外向内排列的各穴区,其各自的感觉神经中枢支在脊束核内也有明显的投射规律。以上研究说明了具有特定主治功能的眼针各穴区,针刺后冲动传向脊束核,有特定的投射部位,从西医解剖学上佐证了眼针穴区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797

主题

788

回帖

39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93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15: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5 讨 论
      针刺眼针不同穴区治疗疾病,无论基于十四经脉、奇经八脉、经筋、眼周主要腧穴等感传还是基于西医学上的神经传导,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并应有一定的物质结构为基础,今后应在前人“治痿独取阳明”、“眼络于脑,通调脏腑”等理论基础上继续完善相关理论,进一步追踪穴位与身体其他部位联系的物质结构与传导通路,并紧密联系临床,发挥眼针疗法操作简便、局部取穴方便、可与全身经络紧密相连、治疗疾病的范围大及种类多的优势,体现眼针穴区特异性,突出眼针疗法治疗疾病的特异性,以解除病患的痛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2-4 16:28 , Processed in 0.373510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