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11-18 16:11 编辑
[摘要]论述了腕踝针治疗腰痛的选穴和针刺方法,并从单纯采用腕踝针和腕踝针联合体针、推拿、中药4个方面对近年来腕踝针治疗腰痛进行了综述,指出腕踝针治疗腰痛的研究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腕踝针;腰痛;针灸;综述 腰痛(1ow-back pain,LBP)是目前困扰人类的最常见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西方国家大约有多达2/3的人一生中有过腰痛的症状,仅次于普通感冒,是造成患者求医的位居第二位的原因。腰痛的致病原因十分复杂,理论上讲,任何接受神经末梢支配的腰椎结构如关节突、椎间盘、神经根、肌肉和韧带等都有可能成为疼痛的起源部位。该病的主要特点为发病时间早、发病率高、容易复发,而且伴随年龄增长,腰痛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带来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卫生问题。治疗腰痛的方法有很多,口服药物为常用治疗方法之一。常规口服用药多为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但循证医学尚不能证明该类药物绝对有效,而且该类药物有胃肠道副作用。中医疗法中针灸是治疗腰痛的常用方法。然而传统针灸治疗腰痛效果虽好,但部分患者因为害怕“酸、麻、胀、痛”的得气感而放弃传统针灸治疗。腕踝针疗法(wrist-ankle acupuncture,WAA)不要求有得气感,治疗腰痛具有镇痛迅速、作用时间长、无副作用的特点。现将近年来临床运用腕踝针治疗腰痛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选穴和针刺方法 腕踝针疗法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张心曙教授首创的一种针刺疗法,是中医针灸特色诊疗项目之一。腕踝针疗法因只在四肢的腕部和踝部行皮下针刺用以治病而定名。基本方法是:将身体两侧各分6个纵区,在四肢的腕和踝6个纵区内各定1个针刺点,纵区与针刺点用同一数字按1-6编号;在身体的中段划一条环体横线代表横膈,分身体为上下两半,病在上半身的针腕部,在下半身的针踝部,按病症所在区定针刺点。腰部位于下半身,根据“上病取上,下病取下,左病取左,右病取右”的选穴原则,腰痛应选取踝部的针刺点进针,左侧腰痛取左踝针刺,右侧腰痛取右踝针刺,腰痛位于正中线上则取双侧踝部,腰痛部位广泛则可以三针排刺。 腕踝针多选用直径0.25 mm,长25 mm或40 mm的毫针。针刺治疗腰痛时针尖朝向腰部而非脚趾端,皮肤常规酒精消毒,患者体位不限。用三指持针柄,另一手之拇指拉紧皮肤。进针时用拇指轻旋针柄,使针尖很快刺入皮肤(针尖刺入皮肤时,针体与皮肤呈30°),针刺在皮下的位置应尽可能紧贴真皮下。判断针是否刺入正确位置,有3个标志可供参考:(1)针尖刺入皮层时轻微刺痛,但痛感消失较快;(2)针尖阻力由紧转松;(3)在估计针尖已刺过皮肤后即可放开持针的手指,要求针自然垂倒并贴近皮肤表面,针尖将皮肤挑起,形成直径约0.2 cm大小的皮丘,如针尖刺入皮下过深,应将针轻轻后退并再观察是否能完全卧倒。将针缓慢刺入,要求针刺部位无酸、麻、胀、痛等得气感。如果出现得气感,应将针后退重新刺入,直至无得气感。针完全刺入后,用无菌胶布固定针柄,一般留针30 min或1 h。可每日针1次,至多针3次后要改为隔日针1次,以10次为1个疗程,以后可改为每周针2次。 2临床报道 2.1单独运用 周友龙等进行了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系统地观察了踝三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镇痛作用的有效性。将3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2∶1∶1随机分为踝三针组、常规针刺组和药物组。踝三针组依据不同的突出节段分别取根痛1、根痛2、根痛3(相当于腕踝针选穴的下4、下5、下6);常规针刺组取肾俞、气海俞以及突出相应节段的夹脊、次髎等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药物组采用来比林针0.9 g加生理盐水2 mL常规臀部肌内注射。结果显示,踝三针、常规针刺、来比林注射3种治疗方法起效时间分别为6、27、18 min,3组患者镇痛的维持时间分别是24.48、8.93、6.36 h;踝三针与其他两种治疗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常规针刺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后各时间点镇痛的评分变化趋势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0.5、1、24、48 h等4个时点直腿抬高试验测量值方面,3种治疗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踝三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根性痛镇痛作用显著,起效迅速。刘幸娟比较了腕踝针和体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腕踝针组57例中,痊愈48例,显效6例,好转3例。痊愈48例中1次治愈20例,2次治愈22例,3-5次治愈6例。体针对照组30例中,痊愈18例,显效6例,好转3例,无效3例;治疗次数最短5次,最长14次。经统计学处理,腕踝针组疗效明显优于体针组(P<0.01)。沈蓉蓉采用腕踝针治疗急性腰扭伤60例,并与40例体针组对照。治疗组取下5、下6,对照组取阿是穴、肾俞、大肠俞、夹脊、腰眼。治疗组痊愈率为88.3%,其中一次性治愈率为39.6%;对照组痊愈率为67.5%,一次性治愈率为11.1%。统计学处理表明治疗组痊愈率及一次性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25)。申洪庆运用腕踝针治疗急性腰扭伤150例,其中针1次而愈者58例,针2次而愈者45例,针3次而愈者31例,针4次而愈者13例,针7次而愈者3例,少数病例加用了配穴和电疗治疗。提示腕踝针治疗急性腰扭伤镇痛佳,起效快。王长海治疗腰痛患者98例(男63例,女35例)。随机分为两组:腕踝针组56例;辨证取穴组(对照组)42例,主要选取委中、承山、昆仑、后溪及阿是穴。腕踝针组和辨证取穴组总有效率均为100%,1次有效率分别为92.8%和85.7%。经χ2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欧阳崇等治疗腰肌劳损20例,总有效率为90%。宓轶群等对腕踝针疗法对不同病因引起的下腰痛的疗效进行了观察。将80例下腰痛患者依病因分组并采用腕踝针疗法治疗,应用红外热像仪记录各组治疗前后腰部热像图。结果痊愈40例,占50.0%;有效36例,占45.0%;无效4例,占5.0%。在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下腰痛中,其疗效优劣程度依次为急性腰扭伤、腰筋膜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热像图温度差值结果与各组的痊愈率、有效率及无效率成正相关,并与Fairbank JC评分法一一对应。 2.2 配合体针 陆瑾采用腕踝针、体针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3例,先予腕踝针治疗,根据疼痛部位选取下4、下5、下6,再予体针治疗,根据疼痛部位循经取穴,常用穴位为腰椎夹脊穴、大肠俞、小肠俞、秩边、环跳、殷门、风市、委中、阳陵泉、飞扬、昆仑、侠溪,以远近取穴法为主,每次配用6-10个穴位,并随证适当加减,每次选相应夹脊穴1-2个。每日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 d,2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愈率为62.26%,有效率为100%。姚志芳等对腕踝针配合夹脊穴与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比较。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取华佗夹脊穴及腕踝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电针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7.42%)、总有效率(91.94%),与对照组显效率(50.00%)、总有效率(90.74%)比较,显效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宋玉玲采用腕踝针配合痛点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35例,腕踝针留针30 min;期间患者带针做伸屈、下蹲旋转等活动,之后针刺痛点,同时加TDP照射。结果痊愈29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纪恒兆等诊治急性腰扭伤75例。其中40例采用腕踝针加阿是穴配环跳、承山、委中穴,留针30 min;对照组35例采用三七伤药片、跌打丸、维生素B1、维生素B12、地巴唑、伤湿止痛膏等药物治疗。治疗组一次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仅为9.4%。提示腕踝针配合体针的即时镇痛疗效极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