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4-11-24 16:10 编辑
[摘要] 目的:寻找能够提高治疗胃肠实热型单纯性肥胖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82例胃肠实热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成A组(40例)、B组(42例)。A组采用电针加走罐、埋线法治疗;B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两组电针取穴相同(中脘、下脘、气海等),A组除电针外在任、督、脾、胃、膀胱经脉走罐和穴位埋线。对其疗效、主要症状、体重指标、腰围、臀围和腰臀比值进行对比观察。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B组的78.6%(P<0.01),在体重、体质指数(BMI)和腰围、臀围值下降方面,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消谷善饥、大便秘结、颜面痤疮等主要症状的改善方面,A组亦优于B组(P<0.01)。结论:针罐埋线并用治疗胃肠实热型单纯性肥胖能提高疗效,是治疗本病较佳的方法。 [主题词] 肥胖症/针灸疗法;实热/针灸疗法;电针;拔罐;埋线 单纯性肥胖病是一种常见、多发性疾病,是一种无明显病因可循的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体重增加或脂肪分布异常,造成全身脂肪组织增多与其他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状态。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各种减肥方法应运而生,其中针灸减肥这一绿色疗法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在针灸减肥临床中,针对单纯性肥胖病的各种证型采用不同针灸方法施治,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针刺、走罐、穴位埋线并用与单纯电针治疗胃肠实热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观察对象 全部病例均为专科门诊病人,诊断标准按照1991年全国第三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上制定的“单纯性肥胖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疗效标准”诊断为单纯性肥胖症者(经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神经-内分泌或代谢失常引起的肥胖症),并根据中医辨证均属于胃肠实热型单纯性肥胖症。临床主症:体胖健壮,面色红润,精神健旺,消谷善饥,口干舌燥,渴喜冷饮,怕热多汗,或急躁易怒,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薄或黄腻,脉弦滑数。 1.2 一般资料 将8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成2组,针罐埋线组(A组)40例,电针组(B组)42例。A组中,男8例,女32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49岁,平均32.8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平均3.6年。B组中,男9例,女3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1岁,平均34.0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9年,平均3.5年。治疗前对两组病人腰围、臀围进行测量,计算腰/臀比值(WHR)和体质指数(BMI)。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人治疗前一般资料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P>0.05)。 2 治疗方法 2.1 A组(电针加走罐、埋线) (1)电针 ①取穴:主穴取中脘、下脘、气海、中极、天枢、大横、梁门、滑肉门、水道、曲池、支沟、合谷、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丰隆、三阴交、公孙、内庭。配穴:月经不调加阴交、归来、血海、地机、次髎;自幼肥胖加肾俞、太溪、然谷;局部肥胖视脂肪厚度,相应选取3~4个刺激点。②操作方法:用直径0.30 mm、长40~75 mm毫针,快速进针至相应深度,针刺得气后,用泻法反复轻插重提,大幅度快频率捻转,使患者产生强烈针感,然后接G6805Ⅱ型电针仪,接4组线,任取2对主穴、2对配穴,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以患者耐受最大值为度。其他穴位每隔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前3日每日1次,后为隔日1次, 15次为一疗程。女性经期暂停治疗,1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2)走罐 ①取穴:a.腹部任脉、脾胃经脉;b.背腰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脉。②操作方法:每次于针刺起针后视患者肥胖程度选中号或大号火罐,在罐口和走罐部位分别涂上适量刮痧油,用闪火法将罐迅速吸附于体表,注意火罐不宜太紧,然后以手握罐底稍倾斜,即后半部着力、前半部略提起,沿着腹部任脉、脾胃经脉或背腰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脉缓缓推动,在皮肤表面上、下、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即可起罐。疗程同针刺,每次轮取腹部和背腰部经脉走罐。 (3)穴位埋线 ①取穴:食欲亢进者取中脘、梁门、梁丘、足三里、公孙、肺俞、胃俞等;大便秘结者取曲池、支沟、天枢、腹结、上巨虚、丰隆、肺俞、大肠俞等;面部痤疮者取曲池、天枢、气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大椎、灵台、肺俞、膈俞、肾俞等。②操作方法:将2号羊肠线剪短至1~3 cm不等长度备用,每次按穴区组织厚薄选取相应长短的羊肠线一段,穿入特制埋线针中。局部严格消毒,根据主症取3~4对穴位进行埋线。操作时先速刺穴位得气后,用针芯将羊肠线推至穴内,然后快速拔针并查看针孔处无暴露羊肠线后,用创可贴贴护针孔。1疗程埋线3次,即第1次埋线为连续针刺3次后,间隔15日后埋第2次,针刺15次于疗程结束时埋第3次,每次取穴均应不同于上次选穴,选穴可同取双侧或左右交替取穴。 2.2 B组(单纯电针) 采用针刺加电针治疗,取穴同针罐埋线组中针刺穴位,即待针刺得气后,用泻法反复轻插重提,大幅度快频率捻转,使患者产生强烈针感,然后接G6805Ⅱ型电针仪,接4组线,任取2对主穴、2对配穴,采用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以患者耐受最大值为度。其他穴位每隔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疗程、统计方法同治疗组。 2.3 注意事项 两组病人在治疗期间不要求刻意节食,但宜饮食清淡、合理和规律,如多食蛋白质类、纤维素类食物和蔬菜、水果,须严格控制糖、脂肪、酒类的摄入;另外,可根据个人情况配合每天慢跑或快走1小时。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1987年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症学术会议讨论制定的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标准,并结合WHO针对亚洲人肥胖症BMI [体重(kg)/身高(m)2]23.0~24.9为超体重,25.0~29.9为Ⅰ度肥胖,≥30.0为Ⅱ度肥胖标准制定。临床痊愈:体重下降并达到标准体重范围以内,BMI接近23,有关症状消失;显效:体重下降5 kg以上,BMI下降≥4,有关症状基本消失;有效:体重下降5 kg以下、2 kg以上,BMI下降<4、≥2,有关症状减轻;无效:体重无变化或下降不足2 kg,BMI下降未达到2,相关症状未减轻。 3.2 治疗结果 (1)两组肥胖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Ridit分析,P<0.01,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针罐埋线组疗效明显优于电针组。 (2)两组肥胖患者治疗前后体重、BMI比较结果可见,治疗前肥胖患者体重和BMI 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BMI均较 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同时,治疗后A组体重和BMI均明显低于B组(P<0.05,P<0.01)。表明针罐埋线组与电针组均能明显降低胃肠实热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体重和BMI,但以针罐埋线组效果更为显著。 (3)两组肥胖患者治疗前后腰围、臀围、WHR比较 结果可见,治疗前肥胖患者腰围、臀围、WHR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腰围、臀围、WH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同时,治疗后A组腰围和臀围数值下降均明显优于B组(P<0.05),WHRA组虽优于B组,但经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针罐埋线组与电针组均能明显降低胃肠实热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腰围、臀围及WHR,但以针罐埋线组效果更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