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03|回复: 1

穴位埋线加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

[复制链接]

797

主题

788

回帖

39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934
发表于 2014-11-25 1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11-25 16:32 编辑

    摘 :目的:比较观察针刺、穴位埋线与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及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1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采用单盲随机配对原则分为针刺加穴位埋线治疗组、针刺对照组、穴位埋线对照组,辨证选穴,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及对各项肥胖指标(包括腰臀比、体质指数、脂肪百分率)及血脂的影响。结果:3种方法疗效均显著,总有效率针刺组为91.18%,埋线组为87.50%,针刺加埋线组为91.43%;治疗后患者肥胖指标均有明显降低,血脂水平呈良性改变。3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穴位埋线方法简单易行,患者依从性好,疗效满意,只需151,节约了病人的就诊时间,其与隔天1次的传统针刺疗法,或配合针刺疗法,对于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相当。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针刺;穴位埋线
       笔者采用针刺、埋线及针刺结合埋线分组观察治疗21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疗效满意。且埋线疗法简单易行,病人依从性好,与传统针刺及配合应用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相当,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单纯性肥胖症患者210,其中男23,187;年龄最小22,最大56,平均(34.62±15.28)岁。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①体质指数(BMI):参照2001年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的诊断标准,BMI=体重(kg)/身高(m)2,BMI28.0或以上为肥胖。②肥胖度及脂肪百分率(F%):参照1992年全国第三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肥胖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的计算方法,成人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男性)0.85(女性);肥胖度=[(实测体重一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肥胖度≥20%,且脂肪百分率(F%)30%为肥胖。③腰臀比(WHR):参照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亚洲成年人的肥胖指征:腰臀围比值(WHR)>1,>0.85
       1.2.2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在20~60岁之间(包括2060),无酒精、动物蛋白过敏史者。
       1.2.3 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20岁以下或在60岁以上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由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肥胖患者;④合并肝肾及心血管疾病、传染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⑤因各种情况自动放弃或不能配合治疗、观察及检查,无法判断疗效者;⑥最近3月内曾接受其它任何方法减肥治疗者。
       2 分组及取穴
       采用单盲随机原则将21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分为针刺加穴位埋线治疗组、针刺对照组、穴位埋线对照组,每组患者均按周仲瑛主编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肥胖病的分型标准分为胃热滞脾型、痰湿内盛型、脾虚不运型及脾肾阳虚型,辨证取穴。
       2.1 胃热滞脾型   (1)针刺取穴:曲池、支沟、腹结、内庭、天枢、梁丘、上巨虚加局部穴;(2)埋线取穴:曲池、天枢、梁丘、大肠俞、中脘、脾俞、上巨虚。
       2.2 痰湿内盛型   (1)针刺取穴:内关、关元、天枢、中脘、丰隆、三阴交、水分,加局部穴;(2)埋线取穴:脾俞、天枢、气海、丰隆、中脘、阴陵泉、足三里。
       2.3 脾虚不运型   (1)针刺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气海、膻中、中脘,加局部穴;(2)埋线取穴:脾俞、天枢、中脘、关元、阴陵泉、足三里。
       2.4 脾肾阳虚型   (1)针刺取穴:关元、气海、天枢、足三里、太溪、阴陵泉,加局部穴;(2)埋线取穴:肾俞、关元、足三里、脾俞、阴陵泉。
       3 治疗方法
       3.1 针刺方法    选取30号一次性管针,各穴垂直进针,常规深度,中或强刺激,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隔10 min捻针1,留针30 min,每周3,12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2 埋线方法   B20无菌铬制可吸收外科缝线剪成2 cm长线段,浸于75%酒精中以备用,患者采用卧位,辨证取穴,皮肤常规消毒,将已准备好的羊肠线放在8号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的前端,后接针芯(针芯前端磨平),将针快速刺入穴位深达肌层,当有针感后将针芯向前推进,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线植入穴位的肌肉层,出针后,紧压针孔,查无线头外露,无出血,贴创可贴保护针孔。每101,3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4 疗效观察
       4.1 观察指标   肥胖指标(包括腰臀比、体质指数、脂肪百分率)、血脂(包括TGTCLDL-CHDL-C)
       4.2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F%<30%,体重达到标准体重或超重范围,BMI<24%;显效: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体重下降超过5 kgF%下降超过5%BMI下降3个指数以上;有效:症状和体征改善,体重下降超过3 kgF%下降超过1%BMI下降0.5~3个指数;无效:症状和体征改善不明显,体重下降不超过2 kgF%下降不超过1%BMI下降小于0.5个指数。
       4.3 观察要求 (1)穴位埋线期间不用其它减肥药品,不必特意节食和运动,使减肥在健康状态下进行;(2)每例病人治疗前后测量体重、三围。要求测量标准化,即定时、定秤()、定条件(饮食、着装等);(3)治疗前后,患者生化指标TGTCLDL-CHDL-C检查要求统一于佛山中医院检验科采用日本产OLYMPUSAU5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
       4.4 结果
       4.4.1 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显示,3组的临床减肥疗效均显著,均在87%以上。3组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针刺及埋线的疗效相当,两者综合运用对疗效的提高并无显著意义。
       4.4.2 治疗后患者肥胖指标变化    结果可见,3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对照,腰臀比、脂肪百分率、体质指数3者均有明显降低(P<0.05);3组指标的降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4.4.3 治疗前后患者血脂变化   结果可见,3组患者经治疗后,TGTCLDL-C均有下降(P<0.05),3组的变化程度相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针刺、埋线或综合运用对人体脂质代谢均有良性调整作用。


797

主题

788

回帖

39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93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16: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5讨论
      5.1针灸治疗机理   针灸治疗肥胖病是对多种器官、组织以及多种代谢途径综合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有以下3个方面:  (1)调整下丘脑中枢系统。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下丘脑存在着两个调节摄食活动的区域,下丘脑外侧区(LHA)是所谓的摄食中枢,腹内侧核(LMH)是所谓的饱食中枢。二者的活动是相互制约,以此来保持摄食的动态平衡。动物实验证明,针刺能降低LHA的兴奋性提高了VMH的兴奋性,调整下丘脑饱食中枢与饥饿中枢的失衡状态,抑制了摄食中枢的活动,减少摄食量,产生减肥效应。(2)调节内分泌系统。针刺可降低肥胖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同时升高胰岛素敏感性指标(IAI)和血脂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说明针灸可以改善和调整异常的糖代谢和血脂代谢。(3)调节植物神经系统。针刺可以通过刺激迟钝的自主神经,使其功能活跃,增加体能消耗,促使体内脂肪分解;针刺还可以增强肥胖患者的交感-肾上腺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甲状腺系统的功能,提高血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从而激活细胞膜上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增加而产生脂肪分解的效应。
      5.2 穴位埋线减肥疗法    穴位埋线是祖国医学内病外治法在减肥领域的应用,它是通过特殊的针具将羊肠线(即生物蛋白)植入人体的特定穴位,利用其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和人体能量释放取得减肥的疗效。埋线具有特殊的针刺效应,埋线针较毫针粗,刺激量较毫针大,因而可产生更强的针感;肠线留于穴位内,当机体活动时肠线和机体组织产生相对运动,使患者产生酸胀感,犹如针刺行针,具有持久的穴位刺激作用;肠线在穴位内被缓慢吸收的过程中,作为异物蛋白会对机体产生持久的刺激,调节患者植物神经系统,抑制胃肠运动,减少胃酸分泌,控制热量摄入,促进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脂肪蓄积,使代谢达到新的平衡。其次,羊肠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人穴位后,可诱导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组织致敏,配合抗体、巨噬细胞来破坏、分解、液化羊肠线,使之分解为多肽、氨基酸等,对穴位产生的生理及生物学刺激可长达20天或更长。
      5.3 选穴   肥胖症的发生主要与脾胃的功能密切相关,《丹溪心法》指出“肥人多湿痰”,其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本为脾胃不足、运化失司,标为痰、湿、热、滞,肥胖的治疗以调理脾肾、化清降浊为大法,故针灸治疗肥胖症以脾胃经的穴位为主,同时结合辨证分型选穴,通过健脾和胃、化痰利湿、通腑泻热而达到减肥的目的。穴取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的足三里、天枢、丰隆、梁丘、阴陵泉、三阴交等穴。天枢为大肠的募穴,具有健脾和胃、化痰利湿、通调肠胃、疏导阳阴经气之功;足三里为胃经的合穴,足三里具有较强的补益脾胃、助运消滞之功;丰隆为足阳明胃经的络穴,起着沟通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的作用,具有通腑化痰浊的功能;天枢、足三里等引胃经之气上达于脾,行枢纽之升降作用,配以丰隆使热者清之,湿者利之,滞者通之,清中有化、虚实皆宜;梁丘为足阳明胃经的郄穴,具有良好的抑制胃肠蠕动和胃酸分泌作用;阴陵泉为脾之下合穴,能健脾利水、抗衰老,治脾虚湿盛肥胖、经常肿胀、小便少、大便不调;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具有健脾利湿、调肝益肾的功能,曲池为大肠合穴,可抑制食欲亢进,燃烧和消除脂肪;关元、水分、中脘均属任脉,分别位于脐上和脐下,关元为小肠的募穴,具有调理下焦、助气化而利水湿的作用,配以任脉水分以分清泌浊,温运水湿,正如《针灸聚英》所云“水分,至是而泌别清浊”;中脘为胃之募穴,能调脾胃,抑制食欲亢进,燃烧脂肪,消除脂肪;针气海有饱腹感,对脾肾虚或更年期肥胖效佳。诸穴合用共奏健脾利湿、化痰和中、升清降浊之功,从而达到减肥强身的目的。
      5.4疗效    3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食欲下降、食量减少,代谢增强(如小便、大便次数增多),而精力及体力皆可维持较好的状态,说明针刺及埋线治疗可使患者摄入体内食物减少、排泄增加,得到减肥效果,但体力和精力不因摄入物质减少而降低,甚至有所提升,这和接受治疗后患者气血调和、脏腑经络调达通畅有关。本研究表明针刺及穴位埋线减肥疗法可有效改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体内存在的血浆脂质代谢紊乱状况,调节血脂水平发生良性变化。这对在临床中预防肥胖症患者发生高甘油三酯血症及相关脂蛋白的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多种疾病有重要意义。3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肥胖指标(包括腰臀比、脂肪百分比、体质指数)、血脂均有明显改善,改善程度相当,说明3种治疗方案的选择对单纯性肥胖均有满意的疗效。
      5.5 优势    常规针刺治疗因施术次数多、治疗时间频繁、患者花在治疗上的时间过多而影响日常工作、学习等,导致依从性差,常常半途而废。因此,常规针刺的推广受到了限制。穴位埋线疗法施术时间短,无需用麻醉药,术中患者基本无痛苦,具有即时效应和持续效应,可以克服常规隔天1次针刺治疗的痛苦及每日就诊治疗的麻烦,因此节约患者的就诊次数,尤其适合生活、工作节奏快的肥胖人群。其与常规针刺相比,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且本研究证明其与常规针刺的疗效相当,即便两种方法综合应用,并不能显著提高疗效,可以认为,穴位埋线替代常规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现代减肥理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2 20:17 , Processed in 0.50062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