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4-11-26 16:54 编辑
[摘要]目的:比较穴位埋线联合人工周期疗法与单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卵巢早衰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5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32例,采用口服安宫黄体酮片等西药人工周期疗法;埋线西药组33例,采用穴位埋线联合人工周期疗法治疗,穴位埋线穴取内关、足三里、关元、三阴交为主,两组均连续治疗半年、随访半年。根据Kupperman指数(MI)评分法评定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血清促卵泡素(FSH)及雌二醇(E2)等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随访时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改善(P<0.01,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埋线西药组优于西药组(8.17±1.19vs13.68±1.08,P<0.01);两组治疗后FSH降低(均P<0.01)、E2升高(均P<0.05);埋线西药组治疗后及随访愈显率分别为75.8%(25/33)和81.8%(27/33),优于西药组的67.9%(19/28)、53.6%(15/28,P<0.05,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人工周期疗法对改善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作用,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疗效稳定,远期效果明显占优,其机制与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有关。 [关键词]卵巢早衰;穴位埋线;人工周期疗法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是指卵巢功能衰竭所导致的40岁之前即闭经的现象,特点是原发或继发闭经伴随血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和雌激素水平降低,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一系列低雌激素症状如潮热多汗、面部潮红、性欲低下等。目前,多采用人工周期疗法、诱发卵泡发育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停药后易复发、长期使用易增加子宫内膜癌危险及其他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近年来,笔者采用穴位埋线联合人工周期疗法治疗本病,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研究设计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根据SPSS16.0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并填写随机分配卡,随机分配卡内容包括序号、组别、随机数字等,将分配卡放入不透光的自制密封的小信封里,并在信封上编号,纳入病例时按就诊顺序打开序号相同的信封,按分配卡的治疗方案入组治疗。严格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脱落标准筛选病例,完成总观察例数(60例)后结束试验。 1.2诊断标准 参照欧美相关诊断标准及文献拟定诊断标准:①年龄<40岁;②闭经时间≥6个月;③有2次或2次 以上血清促卵泡素 (FSH)>40IU/L(2次间隔1个月以上),雌二醇(E2)<100pmol/L;④有潮热、汗出、阴道干涩、头晕、情绪易波动、失眠及性欲减退等卵巢功能低下的临床表现;⑤B超检查提示卵巢无器质性病变。 1.3一般资料 共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POF患者65例,均来源于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中医院康复科及妇科门诊患者,按照就诊次序用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随机分为埋线西药组(33例)和西药组(32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纳入试验。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4纳入标准 ①诊断明确,年龄在18~40岁;②2个月以内未做其他相应治疗; ③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5排除标准 ① 不符合诊断标准者;②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癔病、精神病或其他原因影响本次治疗者;③不愿参加本研究者。 1.6剔除标准 ①虽符合纳入标准而纳入后未曾治疗者,或疗程未满而不能坚持本次治疗者;②纳入后未按治疗方案执行而自行服用其他药物影响疗效判定者。 1.7脱落标准 ①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主动要求退出者;②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不宜继续接受治疗者;③因其他各种原因导致疗程未结束而退出试验失访的病例。 2治疗方法 2.1埋线西药组 采用穴位埋线联合西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 (1)穴位埋线 备用材料:埋线针套管(6号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针头;针芯用直径0.38mm、长40~50mm毫针,将针尖剪平,使其不易缠绕羊肠线,且稍长于注射针尖约0.5cm,可确保将羊肠线推出针管;羊肠线(0号),剪成0.5~1.0cm若干段,储于75%乙醇内浸泡变软备用;茂康碘和无菌拆线包。 取穴:主穴①内关、足三里;②关元、三阴交。配穴:肾俞、脾俞、气海、胃俞、子宫、命门、阴交、中极、关元俞、次髎、丰隆,两组主穴交替选用,并辨证选取配穴6~8穴。 操作: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穴位埋线》进行,采用套管针埋线,选定穴位,穴位处用茂康碘常规消毒,再用无菌镊子取一段适当长度的羊肠线从注射针头前端穿入后接针芯,左手按压穴旁绷紧皮肤,右手将注射针从穴位处(避开瘢痕、血管等)刺入,按患者肥瘦掌握好深度、方向,然后边退针边推针芯,将羊肠线埋入穴位,检查羊肠线无外露后,用无菌棉球按压止血,最后用无菌创可贴外贴。2~3周治疗1次,约治疗半年,治疗后6个月电话随访疗效。 (2)西药人工周期疗法 口服安宫黄体酮片10mg,每晚1次,连服5天,停药3~7天,月经来潮,于月经第5天或未曾月经来潮则在停药的第7天开始服用倍美力0.625mg,每晚1次,连服22天,在服药的第11天开始加服安宫黄体酮片10mg,每晚1次,连服10天。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6个月进行疗效观察,治疗后6个月电话随访疗效。 2.2西药组 单纯采用西药人工周期疗法,方法、疗程、随访同埋线西药组。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1)根据Kupperman指数(MI)评分法于治疗前、治疗后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分。Kupper-man指数为各症状的基本分与程度评分的乘积之和。总评分8~18分,表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19~30分表明卵巢功能衰退严重,31分以上表示卵巢功能衰退的症状非常严重。例如:偶尔有月经不调、经常失眠、性欲下降的症状,卵巢功能评分为:(4×1)+(2×2)+(2×1)=10分,表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 (2)根据实验室检查于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FSH及E2等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结果进行评估。 3.2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月经恢复情况为疗效指标,自拟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症状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疗效指数≥85%,月经恢复正常周期,停药 后 月 经 维 持3个 周 期 以 上;显 效:85%>临床症状疗效指数≥60%,月经周期接近正常(40天以内),停药后6个月有月经,量少;有效:60%>临床症状疗效指数≥35%,治疗6个月内月经来潮1次以上;无效:临床症状疗效指数<35%,连续治疗6个月,月经仍未来潮。 3.3安全性评价标准 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被纳入试验,埋线后禁酒与辛辣燥热之品,避免情志刺激及过度劳累。认真评估不良事件,详细判断不良事件的状况并如实填写不良事件记录表。安全性分级:1级为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2级为比较安全,有轻度不良反应,不需任何处理可继续治疗;3级为有安全性问题,有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经处理后可继续治疗;4级为因不良反应中止试验。 3.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5治疗结果 治疗过程中,埋线西药组和西药组中分别有1例患者因自行服用中药汤剂而被剔除;西药组中有1例患者主动要求退出而加入埋线西药组;西药组中有2例患者未说明原因退出试验而失访,成为脱落病例。最后纳入统计分析的埋线西药组33例、西药组28例。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组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t埋线西药组=4.362,t西药组=3.981,均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可见埋线西药组患者临床症状较稳定,较治疗后仍有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患者临床症状则有所加重(P<0.05)。两组间随访期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4,P<0.01)。可见,埋线西药组对临床症状的改善较西药组稳定,远期疗效明显占优。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结果可知,两组治疗前FSH、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血清性激素均有明显变化,FSH值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埋线西药组=4.29,t西药组=4.08,均P<0.01);E2值明显上升,治疗前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埋线西药组=2.76,t西药组=2.63,均P<0.05),两组间治疗后血清性激素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及治疗后6个月随访疗效比较 结果可知,两组治疗6个月后埋线西药组愈显率为75.8%,西药组 愈 显 率 为67.9%,埋 线 西 药 组 明 显 优 于 西 药 组 (χ2=4.343,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埋线西药组愈显率81.8%,优于西药组的53.6%(χ2=6.667,P<0.01);随访期埋线西药组总有效率亦优于西药组(χ2=6.729,P<0.01),西药组随访期疗效较治疗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西药组疗效不稳定易复发。 (4)安全性评价 个别患者埋线部位出现青紫、小硬结、微肿等,为2级以下安全级别,可不做处理,一般5~7天就会消除,不影响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