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3-12-25 13:49 编辑
每个穴位的操作应该是不同的,不能全部是轻快,也不该全是重慢。不能全是补法,也不能全是泻法。就像开处方一样,总的要有药物和剂量,就像麻黄汤( 麻黄9 桂枝6 杏仁12 炙甘草3克)这是正确处方,如果只说药物不说剂量怎么抓药,如果这四个药都是9克肯定也不行,需要合理配伍。就像小儿推拿,对于食积厌食处方 补脾(轻) 清胃(重) 揉板门(重) 八卦(
轻) 天河水(重) 。这个才是先说几个穴位
1 胃 操作应该力度稍重,强刺激
2脾 力度轻快,时间短 ,补法
3天河水 力度重,时间长,泄法
4四横纹 力度重,时间长,泻法
5肝经 力度重,时间长,泻法
6肾 力度轻,时间短,补法
7三关 力度轻,时间短,补法
8六腑 力度重,时间长,泄法
9肾经 力度轻,时间短,补法
10肺经 力度重,时间长,泻法,如果要补肺可以用力度轻,时间短的补法,加上补脾
三字经治疗是以泻代补,所以推拿力度重,时间长
张寄岗派是以滋阴为主,就是补法,所以力度轻,时间短
海派金义成和湖南刘开运都是旋推,与三字经直推不同,却同样有效,清天河水取天河水方向不同但都能退热,为什么,这就是穴位的双向调节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