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或遭受外力后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后方突出压迫硬膜囊、神经根或马尾引起腰痛和下肢放射痛及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是目前脊柱外科门诊常见病。笔者采用整脊联合水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所有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年龄 34 ~ 56 岁,,急性加重病程 1 d ~8 d。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腰痛及一侧下肢放射痛; ②脊柱保护性侧弯; ③活动受限,腰肌呈保护性紧张; ④腰部压痛伴下肢放射痛; ⑤患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⑥相应脊髓阶段神经支配区感觉障碍; ⑦X 线摄片检查: 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或相应边缘骨赘增生; ⑧CT 或 MRI 显示腰椎间盘呈膨出或突出; ⑨病程急性加重在2 周之内。 治疗方法 水针疗法 物理治疗前,取局部阿是穴或双侧腰眼、大肠俞,以 2 % 盐酸利多卡因 1 mL,复方倍他米松 1 mL,甲钴胺注射液1 mL,复方当归注射液 2 mL 混合进行穴位注射。得气后先回抽,无回血再行注射,1 周 1 次,连续 4次为 1 疗程。 整脊疗法:主要采用牵抖法、后伸扳法和俯卧摇腰法进行整脊治疗。施术前先予以腰部放松手法。①牵抖法: 受术者俯卧位,两手拉住床头并由助手固定其两腋部。术者立于台阶上以两手握住两足踝部,两臂伸直,身体后仰,向足端方向缓缓牵引使其腰部离开床面,牵引的同时可小幅度摇摆腰部。待其腰部彻底放松后,两手臂维持一定的牵力,身体略前倾,快速伴随身体起立之势,手臂部瞬间用力,使牵抖力作用于腰部,让腰部产生较大幅度的波浪状运动,重复 3 ~5次较大幅度抖动后慢慢放下。②后伸扳法: 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患者身侧,将患者双下肢膝上部位置于施术者肘窝,轻轻夹住,使患肢抬起呈后伸位,使髋部及腹部离开床面,术者叠掌置于患侧第一腰椎棘突处,双手缓慢同时用力扳伸按压使患者腰部达到最大背伸幅度,重复 3 ~ 5 次。③俯卧摇腰法: 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患者身侧,将患者双下肢膝上部位置于术者肘窝处,轻轻夹住,做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摇转,幅度由小到大,速度缓慢均匀。摇转双下肢时,按压手与托抱手协调施力,最后使摇转幅度达到腰椎最大活动幅度为最佳,不强求关节弹响。整脊手法 1 周 1 次,4 次为一个疗程。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疗效比较,总有效率为88.68%,具有显著的疗效。 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髓核脱水,纤维环弹性降低,脆性增加。作为躯干运动枢纽,腰椎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受力较大、持续时间长,若在退变的基础上遇到突然暴力,运动劳损或寒冷刺激等因素,可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释放 IL - 1、IL6、TNF - α等炎症因子刺激神经,产生疼痛、充血、水肿和粘连等。剧烈的疼痛引起周围肌肉保护性紧张致使血管收缩,神经进一步缺血缺氧,产生局部疼痛的恶性循环,如不及时干预治疗,可使病情恶化。 脊柱内外生物力学平衡失调是导致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所在。整脊手法根本作用就在于恢复脊柱内外力的平衡。首先,持续的纵向牵拉使椎间盘内压下降,减轻髓核与神经根之间的内压应力; 其次,通过“波浪式”牵抖、后伸扳法及俯卧摇腰法可充分松解腰椎软组织粘连、缓解肌肉痉挛,并纠正椎体位移和小关键紊乱以恢复脊柱的外平衡。从根本上达到消除粘连和压迫、恢复功能的治疗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