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12-13 17:13 编辑
颈椎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在成人中占10%~15%,但是随着人们工作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有年轻化的趋势。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主要因颈椎间盘髓核突出、椎体后缘及钩椎关节骨赘形成、颈椎不稳等因素引起的单侧或双侧神经根受压或受刺激所致,表现为与神经根分布一致的感觉、反射及运动障碍。针灸疗法作为颈椎病保守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以其疗效快、无副作用而深受广大患者喜爱。现将近 5 年来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毫针疗法 豪针疗法是针灸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其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治疗中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疼痛伤害性信息的表达和传递、改善微循环、减轻或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等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解除患者痛苦。 传统毫针疗法 吴伟凡等采用针刺大椎、列缺、后溪、风池、京骨、昆仑、颈部阿是穴、颈部夹脊穴为主穴,佐以辨证配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45 例;另 45 例采用单纯牵引疗法对照,临床观察发现针刺治疗有效率 100%,对照组有效率为86.67%,2 组比较,P<0.05。陈建辉选取主穴为风池、大椎、颈 5 穴、颈 6 穴、颈 7 穴,辨证配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60 例,其中颈 5 穴定位:第 5 颈椎横突后结节尖部,约锁骨上窝上3寸处,手阳明经证者取之;颈6穴:第6颈椎横突后结节尖部,约锁骨上窝上 2 寸处,手少阳经证者取之;颈7穴:第7颈椎横突后结节尖部,约锁骨上窝上 1寸处,手太阳经证者取之。颈5、6、7 穴操作:患者健侧卧位,调整枕头高度,使颈椎长轴保持水平位。颈部肌肉放松,找到需刺的椎横突后结节尖部(该处压痛较其他部位明显)用长 40mm 毫针直刺到达横突尖部,以有向上肢的放射感为度,针刺深度 25~40mm。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作为疗效判定标准,有效率达95.1%。何常春等将 6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经筋针刺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各 30 例,对比观察 2 组间的临床疗效,经筋针刺治疗具体方法是:取手三阳经筋线上的“筋结点”(即病灶)及颈夹脊穴,重点是横突 3,4,5 点,肩胛提肌附着点及颈前角肌、冈上肌、斜方肌等压痛点及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配合辨证取穴;常规针刺治疗取大椎、天柱、后溪、颈椎夹脊、曲池、外关、合谷,辨证取穴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 96.7%,对照组为 73.3%,2 组有效率比较(P<0.05)。邓星佑取“颈三针”(天柱、大杼、百劳)为主穴,辅以颈夹脊穴、后溪,患侧曲池、合谷、外关等穴采用雀啄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60 例,并与普通针刺法(取穴同上,均采用常规针法)比较,雀啄刺法有效率 96.5%,明显优于普通针刺法组的78.6%(P<0.05)。王欢欢等比较不同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差异,将 62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 2 组:龙虎交战针刺法组 32 例,常规针刺法组 30 例。2 组取穴相同:风池(双)、大椎、外关(双)、后溪(双)。结果龙虎交战针刺法组有效率 93.7%,常规针刺法组 90.0%,2 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统计显示:龙虎交战针刺法组有效率 96.9%,常规针刺法组 86.7%,2 组远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孙钰观察齐刺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将 7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齐刺针法组)和对照组(一般针刺组),每组各 35例,治疗后对 2 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疗效评定。结果:2 组均能明显降低 VAS 积分(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 VAS 积分更明显(P<0.01);治疗组有效率 94.3%,对照组为 85.7%,2 组比较(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愈所需平均疗程(21.5±2.5)天明显短于对照组(27.0±2.5)天(P<0.01)。 特色毫针疗法 针灸临床上常采用一些特色针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较为满意疗效。这些特色针刺法包括腹针疗法、头针疗法、腕踝针疗法等。 腹针主要是以调脏腑功能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复杂,不仅颈项部局部经脉阻滞,同时也存在脏腑功能失调,因此,临床上常用腹针治疗颈椎病取得良好疗效。王维明将 64 例患者随机分为 2 组,治疗组采用单纯腹针疗法,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腹针组选用天地针(中脘、关元)、商曲(双侧)、滑肉门(双侧)、大横(双侧),并根据症状加减。体针组选取颈项部局部穴位,同样根据症状加减。结果发现腹针疗法能迅速缓解和解除神经根性痛,并能迅速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气血不足型患者的症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灸组。杨海峰采用随机分组将 60 例患者分为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组和常规体针组,腹针组治疗方法为:先按常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处方施针,留针 30min,再嘱患者俯卧位,分别选取大椎、肩井、肩外俞等颈肩部局部腧穴,用一次性针灸针快速进针,然后用闪火法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常规体针组则选用风池、大椎、肩井、曲池、外关等穴治疗,其结果腹针组有效率 96.6%,常规体针组有效率为 80%,具有明显差异性。腹针结合体针治疗颈椎病,不仅能疏通局部经脉,从而达到舒经活络的作用,而且能调理因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颈椎疾病,从根本上治疗颈椎病,且能有效降低复发率。王琤等观察头针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将 158 例患者随机分成 2 组,治疗组 87例,用头针运动疗法,具体方法:毫针针刺顶中带、顶枕带上 1/3(排刺)、对侧顶颞后斜带中 1/3,用小幅度提插泻法行针,边行针边做颈部运动;对照组 71 例,常规取穴行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 90.8%,对照组为 76.0%,2组比较(P<0.05)。刘成峰等观察腕踝针配合推拿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将 23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分为观察组:采用腕踝针配合推拿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使用颈椎牵引配合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5.40%,有效率为 97.62%;对照组治愈率为 65.38%,有效率为 84.61%。 针刀疗法 针刀疗法是源于中国古代“九针”结合现代医学微创外科学理论而创立的一种创新性中西医结合疗法,近年来针刀疗法发展迅速,应用于治疗慢性损伤性疾病,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良好效果,并逐渐形成了“针刀医学”。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针刀疗法的主要适应证之一。临床研究表明其作用机制包括:疏通经络、调畅气血,阻滞痛觉的神经传导;整体调节,恢复颈椎平衡;松解粘连、挛缩,解除神经卡压,降低椎间盘与软组织压力;缓解组织痉挛,纠正关节微小移位,恢复颈椎曲度;疏通堵塞,改善血循环与代谢,促进炎症吸收;增强机体免疫应答,促进神经肌肉的损伤修复。李天发应用刀、剪、针三种器械联合运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100 例,方法:针刀在颈椎棘突旁压痛点及蠕会穴处,分别将项韧带及上臂的筋膜呈针孔样切割开;用微针剪在针刀治疗基础上,将项韧切开约 0.5~1cm 长的连续性剪切口,在锐性切割的基础上再用圆头针对项韧带按压弹拔恢复其弹性,对椎旁肌肉钝性松解剥离,减轻神经根出口椎管内外的压迫刺激,用圆头针按压弹拔蠕会穴深部的桡神经肌支,解除上肢肌肉痉挛疼痛,结果:有效率94%。田和炳等将 50 例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双盲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 组均给予针灸、推拿、牵引及中药辨证施治内服治疗。治疗组加载小针刀神经根管直接松解术,对照组加载神经根管假松解术,2 组观察疗效同时进行不良事件调查并记录,并随访半年,治疗组疗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 组总疗程、总体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小针刀操作中 2 例出现神经根损伤。作者认为:小针刀神经根管直接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总体疗效上有一定优势,但其不良反应较重,潜在风险较高,尚需进一步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技术方案。张秀芬等对照观察了针刀组与电针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变化,结果显示组内比较 2 组的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针刀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优于电针组(P<0.05)。多数学者认同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优势在于良好的镇痛及症状体征改善方面。范德辉等以视觉模拟疼痛指数(VAS)和 JOA 症状与功能评定量表为观察指标对“颈四针”针刀疗法和针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提示针刀在改善疼痛症状上明显优于针刺疗法(P<0.01)。 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是在穴位中进行药物注射,通过针刺和药液对穴位的刺激及药理作用,从而调整机体功能,改善病理状态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上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良好疗效。郭明艳等取患侧曲垣穴,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4ml,0.25mg 维生素 B12 注射液 1ml,进行注射,与患病椎体取相对应的神经节段夹脊穴进行穴位注射作对照。2 组患者以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结果显示明 2 组均能改善症状体征,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郑惠平以颈夹脊穴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弥可保注射液配合针刺颈夹脊穴,设立穴位贴敷组对照观察。治疗 2 个疗程后,针刺穴位注射组有效率 96.67%,穴位贴敷组 83.33%。姜京明等将 12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配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治疗组,2 组经 3 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优良率 96.67%,对照组 73.33%,针刺加穴位注射优于单纯针刺组。姚晖将 116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58 例,对照组予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选取风池、华佗夹脊穴等,每穴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4ml)和维生素 B12 混合液 1.5ml,1 次 /d,10d 为 1 个疗程,观察 2 组疗效,治疗组有效率 95%,对照组有效率 83%(P<0.05),且治疗组疼痛缓解情况好于对照组。朱俊平等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 200 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 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加温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 84.00%,有效率为 97.00%,对照组治愈率为64.00%,有效率为 86.00%,2 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