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12|回复: 1

浮针疗法治疗胃痛

[复制链接]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发表于 2014-12-18 17: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4-12-18 17:09 编辑

       胃痛,又称胃脘痛,指上腹胃脘部经常反复发作性疼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瘀滞,以上腹胃脘部包括其周围经常疼痛为主证。临床症状以胃脘部疼痛为主,但同时兼有恶心、脘闷、嗳气、大便不调等。本病中医证型有寒邪客胃型、饮食停滞型、肝胃郁热型。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胃黏膜脱垂等所致胃脘疼痛。
       浮针疗法是一种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运用一次性浮针针具作为治疗工具。以局部病症为基准,在病痛周围而不是在病痛局部进针,针尖对准病灶,针体沿浅筋膜(主要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进行,相对于传统针刺方法而言,留针时间长,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的病症。我们选用浮针加铺灸疗法配合治疗胃痛,在临床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患者均为门诊及住院病例,均根据中医临床诊断标准属于“胃痛”范畴,平均年龄43岁;平均病程2年。根据中医辨证,寒邪犯胃6例,饮食停滞4例,肝气犯胃5例,肝胃郁热1例,气滞血瘀3例,胃阴不足3例,脾胃虚弱4例。
       浮针治疗:首先寻找疼痛或胀痛点,胃病疼痛点往往比较大,不好确定,我们选择疼痛的中点作为疼痛点,以此为点在其上下左右寻找进针点,进针点距离疼痛点有7 cm,选用0. 35 mm×40 mm毫针,在进针点进针,针尖向着疼痛点,但不到达疼痛点,针尖与疼痛点距离为2 cm,针尖深度不得超过肌层,距离根据个人情况而异,左右摇摆针身2 min,留针30 min。隔日治疗1次, 10次为1个疗程,休息4天,治疗2个疗程。一般观察3个疗程。
       (2)铺灸治疗:取鲜生姜50 g,捣碎取渣,制成姜饼,宽7 cm,厚0. 7 cm,从气海穴铺至上脘穴,长度根据个体差异而定。在姜饼上放置艾绒做成的长条艾炷,长度比姜饼稍短,高度约3 cm,每次3壮。隔日1次, 10次为1疗程。间隔4天,治疗2个疗程。一般观察3个疗程。肝胃郁热和胃阴虚不采用铺灸治疗。
       经治疗,14例患者中,痊愈7例,好转5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85.6%
       胃痛又称胃脘痛,指上腹胃脘部经常反复发作性疼痛为主的症状,主要发生在胃脘近心窝处,其发病的原因包括感受外邪、精神紧张或抑郁、饮食不节、滥用药物、急性病未得到治疗转化为慢性虚弱型等。胃痛的主要病机是由于寒邪、热邪、饮食停滞、情志不舒导致气滞血瘀,阻滞经络气血的正常运行,胃部经络气血不通则胃痛;另外脾胃气虚、阳虚、阴虚导致不能够正常摄取营养,无法使胃肠运动功能正常,胃腑失于温煦与濡养,不荣而痛。
       现代研究认为胃痛的原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饮食和环境因素、酗酒、药物以及其他病的应激反应等因素造成的。胃痛是内脏痛中的一种,内脏痛对机械牵拉、缺血、痉挛、炎症等刺激比较敏感,而对切割、烧灼不敏感,幽门螺杆菌感染会造成胃黏膜缺血、炎症,使胃膜失去屏障功能,从而造成胃痛的发生;饮食和环境不规律会对胃形成机械牵拉而疼痛;乙醇具有亲脂性和溶脂能力,可以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最终导致胃黏膜糜烂和出血;药物最常见的有非甾体抗炎药,这些药物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层抑制生理性前列腺素的产生,失去了维持胃黏膜屏障完整方面的作用;某些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败血症及其他严重脏器病多器官功能衰竭,均会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而疼痛。
       我们在临床观察到浮针治疗胃痛效果佳。对浮针的机理研究存在三种学说,其一为中医皮部理论,《素问 皮部论》:“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与脏腑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脏腑经络之气散布之所在,浮针通过刺激皮部,调整相应经络和脏腑的功能,促使气血生化和运行通畅,从而解决“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的问题,“通则不痛”,所以经过浮针治疗后胃痛缓解。其二,浮针取穴主要取病痛局部,这符合传统针刺治疗的近治理论。其三,“以痛为腧”是《内经》的基本治疗法则之一,阿是穴更是被隋唐以后的针灸界普遍使用,虽然浮针的进针点少,不在痛点而在其周围,但其针尖却是针对痛点,并接近痛点,因此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进针点都以痛点为中心。加上铺灸具有活血化瘀、温热作用,故效果更好。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17: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 现代机理方面,由于进针后即刻疼痛就会有明显减轻,甚至消失,所以可能与低级中枢的神经调节有关,也可能与脊髓节段分部相关;浮针进针后随即起针疼痛有复发现象,而留针可提高和延续镇痛效果,所以也有体液因素的作用,现代研究已经证明浮针有消炎作用,其机理与局部组织镇痛物质和消炎物质的产生有关,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1 23:20 , Processed in 0.30696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